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晖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元
  • 4篇细胞
  • 3篇惊厥
  • 2篇毒性
  • 2篇源性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听源性
  • 2篇听源性惊厥
  • 2篇拮抗
  • 2篇癫痫
  • 2篇脑内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谷氨酸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表达

机构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朝晖
  • 7篇吴希如
  • 7篇张国荣
  • 7篇单巍松
  • 5篇梁英武
  • 4篇张月华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科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惊厥对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蛋白Cx32是形成电突触的结构基础,电突触参与惊厥时神经元的同步化放电过程。为探讨惊厥对脑内神经元Cx3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模型,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后脑内Cx32基因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惊厥后在大脑皮层,海马脑区Cx32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惊厥后4h表达量明显增加,24h达高峰,结果提示:惊厥能上调神经元Cx32mRNA表达,从而可能使神经元之间的电突触联系增加,有利于神经元的同步化放电,加重惊厥的发生发展。
张月华张国荣单巍松王朝晖吴希如
关键词:惊厥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癫痫
脑内缝隙连接被引量:3
1996年
缝隙连接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对许多组织的缝隙连接蛋白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脑内缝隙连接蛋白的类型,分布及其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并阐述胶质细胞之间、神经元之间缝隙连接的作用,以及缝隙连接与脑发育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张月华王朝晖
关键词:胶质细胞神经元癫痫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被引量:8
1996年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神经兴奋毒性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元原代分离培养技术,应用电镜观察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同时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值,并进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CCK-8能明显改善由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结构的破坏和减少神经元损伤后LDH的释放,该作用可被CCK_B受体拮抗剂阻断。结论:CCK-8可通过B受体介导产生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
梁英武单巍松张国荣王朝晖吴希如
关键词:八肽胆囊收缩素谷氨酸神经毒性
小剂量NMDA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的拮抗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NMDA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对象,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统计学(方差分析)等技术比较观察不同因素处理后细胞生物学及生化方面的改变。结果05mol/L谷氨酸作用神经元30min后可引起细胞死亡及LDH释放增加,预先2h给予亚致死剂量的NMDA(100μmol/L)能明显阻断上述作用,如果在NMDA给予前5min分别加入MK-801、CCK抗血清、CCKB、A受体拮抗剂L-365260、L-364718及联合给予c-fos、c-jun反义寡聚核苷酸,前3种药物能明显阻断NMDA的神经毒性保护作用,而L-364718及反义c-fos和c-jun抑制不明显。结论小剂量NMDA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内源性CCK释放或合成增加有关,c-fos、c-jun参与并介导了NMDA诱导CCK合成过程。
梁英武单巍松张国荣张国荣吴希如
关键词:谷氨酸毒性NMDACCK
IL-2对神经元NMDAR_1 mRNA表达和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0
1997年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变化与神经元的兴奋性关系密切。本文报道以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并以Fura-2作为Ca2+荧光指示剂,观察了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对NMDA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mRNA表达量及[Ca2+]i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IL-2(1~200U/m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6小时后其NMDAR1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并与IL-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当其浓度为25~200U/ml时,NMDAR1mRNA表达量增加44.3%~219.7%(P<0.05)。IL-2(1~200U/ml)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共同孵育5~10分钟后,[Ca2+]i增加27.1%~94.2%(P<0.05)。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可完全阻断IL-2引起的[Ca2+]i升高,而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无此作用。本文结果提示:外源性IL-2具有兴奋性神经调质样作用,可能参与或介导了神经兴奋毒性作用和惊厥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梁英武单巍松张国荣王朝晖吴希如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神经元
听源性惊厥上调惊厥易感大鼠脑内NR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1997年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或NR)功能的变化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遗传癫痫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后不同时间NRI亚基基因表达状况,证明: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CA1、CA2、CA3及下丘NR1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下丘在惊厥后2h即出现NR1mRNA高表,而大脑皮层和海马各区域24h达高峰.听源性惊厥后这些区域NR1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神经网络兴奋性增高及癫痫易感性的保持有关。
单巍松张国荣梁英武张月华王朝晖吴希如
关键词:惊厥
白细胞介素1与大鼠神经细胞NMDA受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观察了IL-1β对NMDA(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在1~25U/m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和明显促进培养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1型受体(NMDAR1)mRNA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可抑制IL-1β的上述生物学效应。提示IL-1β具有兴奋性神经调质作用,在癫痫等惊厥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IL-1Rα对某些神经系统兴奋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张国荣单巍松梁英武王朝晖王朝晖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神经细胞NMDA受体基因表达
听源性惊厥增强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x43基因表达被引量:1
1998年
星形胶质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形成偶联,其缝隙连接蛋白为Cx43。该缝隙连接对神经元兴奋时释放到细胞外的K+起空间缓冲作用。本研究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模型,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一次听源性惊厥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P77PMC大鼠一次听源性惊厥后在大脑皮质、海马Cx43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从惊厥后2h开始增加,4~8h达高峰,24h仍高于对照。结果表明:惊厥时,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x43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有利于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兴奋时释放到细胞外的K+产生空间缓冲作用,以便维持神经辕围的的K+平衡。
张月华张国荣单巍松王朝晖吴希如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惊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