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飑线
  • 2篇东北冷涡
  • 2篇多尺度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冷涡
  • 1篇地形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东亚冬季风指...
  • 1篇冬季风
  • 1篇对流有效位能
  • 1篇多输出
  • 1篇多输入多输出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检测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反演
  • 1篇异速生长
  • 1篇噪声
  • 1篇噪声性能
  • 1篇中尺度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浙江大学
  • 4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8篇王林
  • 4篇沈新勇
  • 4篇李小凡
  • 1篇张文君
  • 1篇张玲
  • 1篇王林
  • 1篇王咏青
  • 1篇耿新
  • 1篇王勇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0.1°网格数据集、1°×1°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6年4月13日前后发生在华南的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了动力和热力环境条件分析。飑线形成前,对流层高层有急流,华南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高空辐散。高空有弱槽存在,并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槽发展。近地面上有低压系统控制,并且有风场的辐合,加强了抬升运动。模拟的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模拟了此次飑线升尺度过程,飑线的降水量和落区较为接近实况。与以往的飑线过程相比,此次飑线过程中,升尺度阶段有效位能较初始对流阶段要高,但是整个华南地区对流有效位能始终处于中低水平。除了天气尺度系统的影响,多种中尺条件的配合对这次飑线升尺度发展很有利。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低位涡和较高温度递减率是触发条件,提供了一定的不稳定条件和抬升条件。低层风场转向加强,垂直风切变的方向改变,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后部入流的加深加剧了不稳定和垂直抬升运动,是促进β中尺度飑线升尺度的重要条件。冷池在升尺度阶段不明显,但冷池对维持成熟阶段的α中尺度飑线结构很重要。
王林沈新勇王勇王勇王咏青王咏青
关键词:飑线Β中尺度对流有效位能
三类高空冷涡的划分及其动态合成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结合地理分布将中国北方高空冷涡划分为东北冷涡(120°—145°E,35°—60°N),华北冷涡(100°—130°E,30°—45°N)以及东蒙冷涡(100°—130°E,40°—55°N)三类,根据2000—2018年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日降水资料对19 a冷涡个例进行筛选对比,统计分析三类冷涡的活动规律,利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三类冷涡的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在490例高空冷涡个例中,遗漏的冷涡个例有2个,重复的个例有13个,剩下475例个例都能较好的被选出和归类,给出的三类冷涡定义较为合理。东北冷涡和东蒙冷涡在全年皆可生成,而华北冷涡在12月和2月没有发现。东北冷涡在4、5月生成最多,在3月和8月生成较少。华北冷涡在5月生成最多,冬季生成较少。东蒙冷涡在5、6、9三个月生成较多,在2、3和11月生成较少。对三类冷涡的动态合成分析表明:在结构方面,考察位势高度、温度、涡度、和等熵位涡分布,得到东北冷涡平均强度最强,东蒙冷涡次之,华北冷涡最弱;在降水方面,冷涡强度最强的时段,冷涡降水主要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以北,对应有强的高层辐散。由于低层湿度分布以及水汽输送强度的不同,三类冷涡的降水大值中心位置有所差别,并且华北冷涡平均降水强度最大,东北冷涡次之,东蒙冷涡相对较小。
沈新勇张弛高焕妍王林王林
关键词:东北冷涡华北冷涡统计特征
东亚冬季风指数对中国冬季气候变化表征能力的对比分析
2024年
利用1951—2022年ERA5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全国站点气温和降水资料,将33个常用的东亚冬季风(EAWM)指数划分为海陆差异类、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低层风场类、中高层风场类和综合类6类,按类别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就各指数对中国冬季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的表征能力以及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等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在趋势变化方面,中国冬季气候暖湿化特征明显,但仅大槽特征类和综合类指数反映出季风的减弱趋势,其余类型指数则多呈现微弱的增强趋势,表明EAWM各子成员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响应存在差异;(2)在年际、年代际变化方面,EAWM指数主要表现为准4 a、准8 a和准16 a的周期振荡,基本都能刻画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AWM的年代际减弱,对于21世纪第1个10年中期EAWM的年代际增强,考虑了南北气压差的海陆差异类指数以及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和中高层风场类指数能较好表征;(3)在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变率的能力方面,除低层风场类指数外,各类指数表现良好,尤其是高压特征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佳,而在降水变率方面,高压特征类指数的代表性较差,低层风场类指数的指示意义最好;(4)在与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方面,大多数指数能较好反映ENSO与EAWM之间的关系,其中低层风场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好。而在反映AO与EAWM的关系上,则是高压特征类和大槽特征类指数的表现更佳。总体而言,除趋势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外,各类EAWM指数能够一致地反映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类别指数所表征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在分析EAWM相关科学问题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指数。
敖康顺耿新张文君王林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指数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ENSO北极涛动
一次东北冷涡背景下MCS过程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WRF模式对东北冷涡背景下MCS过程进行模拟,利用Barnes滤波将模式数据分解为3个尺度,分别代入相应的能量方程中进行计算,从能量角度研究MCS发展过程,多尺度系统能量相互转化,以及动能与降水的联系。研究表明:在此次过程中各尺度之间都有位能向动能的大量转化,为系统发展提供能量。在对流单体发展到MCS成形前,中低层天气尺度动能减少,天气尺度动能向β中小尺度动能转换,促进对流单体的发展;高层天气尺度动能增强,对应高空急流增强,促进对流系统发展;β中小尺度系统在中层对α中尺度系统有动能输送,促进MCS形成。在MCS形成和发展阶段,各尺度位能向α中尺度和β中小尺度动能转化达到最大。在MCS减弱阶段,天气尺度系统和α中尺度系统在中高层对β中小尺度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β中小尺度系统发展减弱。此次过程中β中小尺度系统是降水的直接成因,动能变化的正值中心对应大的降水中心。
沈新勇张弛肖云清沙莎王林王林
关键词:东北冷涡MCS多尺度相互作用
MIMO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资源效率研究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与要求日益提升,希望得到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但在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条件下,我们要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服务更多用户,依靠现有技术是十分困难的。...
王林
关键词:误比特率多输入多输出信号检测
文献传递
基于气候要素的中国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生物量占陆地植被总生物85%至90%,是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参数,因而森...
王林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异速生长资源限制遥感反演
文献传递
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
利用的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0.1°×0.1°)、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1°×1°)、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观测和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6年4月13日前后发生在华南的一次...
王林
关键词:飑线地形
文献传递
华南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的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WRF模式对华南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模拟,利用Barnes滤波将模式数据分解为三个尺度,分别代入相应的能量方程中进行计算,从能量角度研究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动能和位能的变化,以及三个尺度系统能量的相互转化。研究表明:动能的变化与飑线过程中各尺度系统的演变有较好的对应,β中小尺度对流的发展对应β中小尺度系统动能的变化,而在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α中尺度系统动能快速增长。在飑线发展过程中环境场通过位能向动能的转化使得β中小尺度对流快速发展加强,而β中尺度飑线的快速发展与合并加强导致了飑线的升尺度增长。在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β中小尺度动能大量转化为α中尺度动能使得α中尺度飑线迅速增强,而环境场对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直接影响较小。
张弛沈新勇张玲张玲王林李小凡
关键词:飑线多尺度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