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9篇流式细胞
  • 9篇流式细胞术
  • 7篇肿瘤
  • 6篇胃癌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免疫
  • 4篇亚群
  • 3篇调节性
  • 3篇细胞亚群
  • 3篇淋巴细胞亚群
  • 3篇节性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性疾病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威海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王维维
  • 22篇沈立松
  • 14篇袁向亮
  • 9篇费奇力
  • 3篇奚迪
  • 3篇姜文理
  • 3篇荣婷婷
  • 2篇张良
  • 2篇李俊华
  • 2篇何珂骏
  • 2篇谢国化
  • 2篇马妍慧
  • 2篇邱丽君
  • 2篇马娟
  • 1篇张力
  • 1篇潘秀军
  • 1篇高金芳
  • 1篇汪萍
  • 1篇尚红
  • 1篇李美星

传媒

  • 7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凝溶胶蛋白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作用研究
<正>目的: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一种候选抑癌基因,GSN存在分泌型和细胞型两种方式。最新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GSN可作为新的肿瘤预后判断的血清标志物,但目前关于血清GSN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以及GSN的...
袁向亮李俊华王维维费奇力谢国化周韵斓沈立松
文献传递
EB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和EBV DNA载量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104拷贝/m 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荣婷婷王维维王娟娟章黎华沈立松
关键词:EB病毒DNA载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调节性B细胞的特性及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B淋巴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和抗原递呈等在机体免疫应答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了一群具有调节功能的B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B细胞(Breg)。根据Breg分泌细胞因子不同,Breg分为3种不同亚型:分泌IL-10的BIO,分泌TGF—β的Br3和表达FoxP3的FoxP3+Breg。Breg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Breg的分类、起源与分化发育、分化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表型特征及其在不同种类疾病中的作用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Breg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王维维沈立松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调节
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年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血液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流式细胞仪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服务临床诊疗的能力和水平也逐渐提升。为适应流式细胞术临床应用的进展和需求,加强质量控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对2013年发表的《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共识》进行更新,制定此共识。
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会尚红王维维沈立松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新的膀胱癌转移抑制基因ATF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作用机制
目的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可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在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但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均未知。本研究拟系统的研究ATF3在膀胱癌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和功能,并阐明作用机制,为膀胱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
袁向亮谢国化李俊华荣婷婷王维维周韵斓马妍慧沈立松
标本前处理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 h、24 h及48 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 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 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 h及48 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 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 h内完成检测。
费奇力王维维袁向亮张良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前因素抗凝剂
流式细胞术快速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评估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可能性。方法收集30例抗凝外周血,每例标本均一分为二,1份在采集2 h内检测(正常对照组),另1份经37℃孵育24 h(阳性对照组);另收集3例临床确诊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疾病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红细胞残留百分比确定生理盐水和无菌水最佳体积比,确定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肝素2种抗凝剂对其的影响。另收集14例肝素抗凝标本,同时采用改良Sanford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红细胞残留百分比,对比评价流式细胞术和改良Sanford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特点。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残留百分比为72.03%±5.68%,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46.47%±15.83%,P<0.05);疾病组红细胞残留百分比为5.76%±3.5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当生理盐水和无菌水体积比为1.2∶0.8时,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红细胞残留百分比差异最大(P<0.05);与EDTA抗凝剂比较,肝素抗凝的外周血更适合于红细胞渗透脆性检测。流式细胞术与改良Sanford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流式细胞术敏感性更高。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更好等特点,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王维维袁向亮费奇力沈立松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各1例报道
2023年
CD5通常在T细胞上强表达,在B细胞上有一小群弱表达。一般情况下,CD5的异常表达与疾病预后相关。本研究报道2例CD5异常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和1例CD5^(+)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临床少见,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
王维维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万江波沈立松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
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及与肿瘤进展的关系
王维维袁向亮费奇力沈立松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道被引量:1
2022年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病情严重者会发生骨髓及全身转移,需按照危险度分级进行针对性治疗。然而,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烷化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均可能诱发治疗相关髓系肿瘤。此类肿瘤患者多伴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对传统化疗药物不敏感,总体生存期较短,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1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供临床参考。
章黎华王维维邱丽君姜文理马娟沈立松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