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自林

作品数:52 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5篇土壤
  • 14篇玉米
  • 13篇团聚体
  • 12篇间作
  • 10篇坡耕地
  • 10篇耕地
  • 9篇团聚体稳定性
  • 8篇土壤团聚体
  • 7篇根系
  • 7篇大豆
  • 6篇滇池
  • 6篇有机碳
  • 6篇作物
  • 6篇径流
  • 5篇滇池流域
  • 5篇水土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农田
  • 5篇红壤
  • 4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52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明佳晓自来...

作者

  • 52篇王自林
  • 40篇李永梅
  • 32篇范茂攀
  • 6篇杨广容
  • 5篇张维理
  • 5篇张怀志
  • 5篇赵平
  • 4篇张丹
  • 4篇李朝丽
  • 4篇肖靖秀
  • 3篇苏友波
  • 3篇徐智
  • 3篇杨生超
  • 3篇汤利
  • 3篇马志鹏
  • 3篇陈小强
  • 2篇吴秀坤
  • 2篇王宇蕴
  • 2篇龙光强
  • 2篇韩俊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瓜菜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揭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种间互作下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玉米间作大豆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玉米抽雄期(大豆花荚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和结构解析。【结果】(1)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玉米。与各自单作相比,间作玉米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3.5%(P<0.05),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13.1%(P<0.05);间作大豆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7.8%(P<0.05),具有趋同性。(2)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根际可检测细菌总量显著增加(P<0.05),大豆根际可检测细菌总量呈降低趋势(P>0.05);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玉米和大豆的根际细菌群落均出现新种属,菌种组成趋同与变异共存。(3)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根际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其余优势类群无显著差异(P>0.05)。受玉米大豆互作影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由差异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P<0.05),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Gaiella、纤线杆菌属(Ktedonobacter)和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相对丰度则由差异显著(P<0.05)变为不显著(P>0.05)。【结论】玉米间作大豆改变玉米和大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趋同与趋异共存,以趋同性为主。
常换换苏友波范茂攀赵吉霞王自林李永梅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BIOLOG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方案改革被引量:3
2019年
以云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探讨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如何以培养研究型、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因材施教式的分类培养。同时,总结通过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与全程导师制实现分类培养的设想与经验。
达布希拉图王自林刘美菊王瑞雪赵平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一种玉米大豆间作提高坡耕地红壤抗蚀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间作提高坡耕地红壤抗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大豆行比按2:2的间作模式进行种植,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为120‑130cm,窄行距为40‑50cm,株距为20‑25cm;在玉米宽行距中种植...
李永梅范茂攀王婷王自林白录顺周晓晨
文献传递
不同比例蚯蚓粪替代化肥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究不同比例蚯蚓粪替代化肥对山原红壤土壤化学性状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设置4个不同比例蚯蚓粪处理:70%化肥和30%蚯蚓粪(T30)、50%化肥和50%蚯蚓粪(T50)、30%化肥和70%蚯蚓粪(T70)、100%蚯蚓粪(T100),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测定小白菜收获后土壤肥力变化以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较CK,不同比例蚯蚓粪替代化肥改善了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除T50较CK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土壤pH均较CK显著降低;T50可在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的同时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50%蚯蚓粪替代化肥可在云南地区小白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赵永鑫赵吉霞范茂攀王自林徐昆龙李永梅
关键词:小白菜土壤肥力
不同基肥处理对山原红壤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等量养分供应条件下,以单施化肥(NPK)为对照,研究基施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4个比例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山原红壤化肥减施、有机培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基施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与NPK处理相比,M10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M20、M30、M40处理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高达7.10%-8.46%、24.18%-26.37%、13.00%-18.31%、12.43%-17.43%(P<0.05);与基肥处理前相比,M40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64 g/kg、0.31 g/kg、15.36 mg/kg、3.96 mg/kg、16.09 g/kg.基施有机肥玉米生育期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总体上先增后降,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相对高峰为抽雄期,脲酶活性相对高峰为大喇叭口期,过氧化氢酶呈逐渐升高趋势;M40处理土壤转化酶、磷酸酶活性较高,由25.24 mg/g、0.262 mg/g分别增加到31.53 mg/g、0.328 mg/g,成熟期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80.54%、77.29%;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M30处理最高,成熟期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1.25 mg/g、1.28mL/g.同时,M30、M40处理较NPK处理相比,玉米籽粒产量由6808.38kg/hm^2提高到7860.58 kg/hm^2和7463.66kg/hm^2,分别显著提高了15.45%、9.62%(P<0.05),且M30、M40差异不显著.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基肥处理和生育时期对有机质、全氮、有效磷、转化酶和磷酸酶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之间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在山原红壤上进行基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短期内能改善与土壤碳、氮、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替代范围在30%-40%作用效果较好.
周芸李永梅范茂攀王自林徐智张丹赵吉霞
关键词:基肥玉米生育期土壤肥力特性
基施缓释肥等氮替代化肥对径流氮素流失和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究配施两种释放方式不同的缓释氮肥对滇中地区坡耕地径流氮素流失及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为滇中坡耕地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通过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槽模拟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置普通尿素(CK),40%添加了硝化抑制剂的速溶诺泰克?21+60%普通尿素(处理I)和40%包膜缓释氮肥聚谷氨酸增效3代+60%普通尿素(处理Ⅱ)3个处理。[结果]生育期内各处理氮素流失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K流失量最高,处理I和处理Ⅱ较CK有显著减少,总氮流失量分别下降了29.95%和16.77%,硝态氮分别减少了14.55%和6.53%,铵态氮分别减少了16.08%,8.24%。尿素配施缓释氮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含量。处理I,Ⅱ较CK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3.25%和0.87%,铵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57%,25.70%;较CK相比,处理I、处理Ⅱ硝态氮含量分别减少了22.49%和16.61%。[结论]3个处理间青贮玉米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配施缓释肥可以在保证土壤肥力和满足青贮玉米正常生长需求的同时减少坡耕地径流养分流失,其中配施缓释肥速溶诺泰克?21的效果更好。
陈佳钰李永梅廖学圆范茂攀王自林赵吉霞
关键词:缓释氮肥径流流失
一种通关藤的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关藤的快速繁殖方法,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选用通关藤当年新生梢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洗衣粉水浸泡、乙醇溶液浸泡及用质量分数浓度为0.1%氯化汞溶液浸泡11~12min后,进行诱导培养、增殖培...
韩俊杨生超颜秋燕候建凯龙光强黄鹤李连文王自林沈雪梅杨丕琼
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球囊霉素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为探究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球囊霉素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休闲-玉米和全年休闲4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及有机碳(SO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休闲-玉米、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相比,全年休闲能显著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在不同团聚体粒级下,与休闲-玉米相比,苕子-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和全年休闲均能有效增加GRSP和SOC的含量,且全年休闲效果更佳;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GRSP对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有直接的正面影响,对团聚体稳定性有间接影响,各因子对平均质量直径的总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WSA_(>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DOC>总GRSP>SOC>易提取GRSP;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团聚体粒级下GRSP与SOC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粒级下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有助于恢复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
夏梓泰赵吉霞李永梅王自林范茂攀
关键词:轮作休耕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结构方程模型
低纬高原特色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推进土壤肥料学作为示范课程的建设,加强云南省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云南省土壤肥料的特点,针对教学改革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资源、评估课程成绩考核等方面对土壤肥料学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万山平王宇蕴王自林李朝丽达布希拉图汤利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示范课程教学改革
蔬菜废弃物循环堆肥的性能及经济效益评价
2024年
蔬菜废弃物含水率高,在堆肥堆制中需要添加大量高碳低水辅料进行调节,生产成本高,资源化利用率低,为了研发适用于消纳高含水率蔬菜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发酵工艺体系以促进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通过设置传统好氧堆肥和循环堆肥两组试验,研究蔬菜废弃物循环堆肥的性能,评价其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第一、二次循环过程中,堆肥性能稳定,堆体升温迅速,高温期分别持续10、5 d;在第三次循环中,系统稳定性开始波动,温度≥50℃保持5 d,第四次循环堆肥系统恶化,堆体无法达到50℃,终止循环过程。循环堆肥物料最终pH值为6.72、电导率值为3.43 mS·cm^(-1),种子发芽指数为72.0%,满足无害化标准要求,不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循环堆肥能使蔬菜废弃物迅速脱水,并将堆体水分保持在50%~60%的最佳范围以利于有机物质的降解,4次循环蔬菜废弃物最高降解率分别为92.9%、88.6%、59.4%、21.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与常规堆肥相比较,循环堆肥辅料用量及成本减少48.8%,同时,添加同量的辅料,循环堆肥能消纳更多的蔬菜废弃物,其利润是常规堆肥的7.15倍。综上所述,循环堆肥工艺可行、性能稳定,最大循环次数为3次,辅料应用量少,利润高,是处理高含水率蔬菜废弃物经济可行的技术。
李兰王宇蕴李双菊王自林徐智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