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权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同位素
  • 4篇有机碳同位素
  • 4篇化石
  • 4篇古生态
  • 4篇氨基酸
  • 3篇早寒武世
  • 3篇震旦
  • 3篇同位素记录
  • 3篇全新世
  • 3篇寒武世
  • 3篇沉积岩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震旦纪
  • 2篇生态学
  • 2篇太湖
  • 2篇全新世沉积物
  • 2篇蓝田组
  • 2篇古生态学
  • 2篇腹足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4篇王金权
  • 3篇刘金陵
  • 2篇陈哲
  • 2篇袁训来
  • 2篇王金龙
  • 2篇胡杰
  • 2篇薛耀松
  • 1篇尹磊明
  • 1篇曹瑞骥
  • 1篇鲍惠铭
  • 1篇孟凡巍
  • 1篇周传明
  • 1篇燕夔
  • 1篇冯伟民
  • 1篇李立文

传媒

  • 7篇古生物学报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色谱
  • 1篇热带海洋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联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古气侯意义被引量:17
1996年
通过太湖两个钻孔岩芯有机碳同位素(13C/12C)的分析,发现δ13C的垂直分布与太湖地区16000aB.P.以来古气候波动相关。根据δ13C垂直分布曲线可推测,大约在11000—6000aB.P,太湖地区处于温暖湿润期,气温高于现在平均温度。另一方面,根据太湖两岩芯沉积物的δ13C值的对比发现,大约在11000—6000aB.P,西太湖(W1B)岩芯沉积物的δ13C平均值明显高于东太湖(E2B)。据此可认为,在这一期间西太湖很可能有过海水侵入。
王金权刘金陵
关键词:太湖全新世同位素古生态学
太湖沉积物中氨基酸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古生态意义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报道了太湖沉积物中氨基酸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古生态、古气候的研究结果。样品取自太湖东北,北纬31°3'2″,东经120°26'30″。岩芯(E_2B)长度为2.17m,最底部岩芯沉积物的 ̄(14)C年龄为6480±300年。通过分析,发现氨基酸、有机氮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太湖的古生态、古气候相关。其显著标志是,氨基酸丰度越高,反映沉积物沉积时的生物生成量越大,气候可能相对较为温暖潮湿。
王金权刘金陵
关键词:氨基酸沉积物太湖古生态学
皖南震旦系蓝田组沉积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英文)被引量:8
2004年
皖南地区震旦系蓝田组是新元古代冰期后形成的岩石地层 ,它的中下段以黑色页岩沉积为主 ,上段为白云质灰岩。黑色页岩段的分析结果表明 :底部有机碳同位素数值较低 (δ13 Corg平均值为 - 31.9‰ ) ,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 (TON)含量处于较低值 ;在底部之上 ,有机碳同位素数值缓慢升高 (从靠近底部的 - 32 .6‰升至顶部的 - 2 8.3‰ ) ,而TOC和TON含量分别可达 17.7%和 2 .7‰。这一分析结果应归于冰后期在缺氧条件下大量有机质埋藏所致。可以推测 ,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元古代全球性大冰期结束后气候变化和生物演化规律 :冰期结束之后 ,海洋中的低等浮游藻类的底栖藻类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得以繁盛 ,伴随着这些还原性有机碳的沉积并大量进入岩石圈中 ,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入大气圈 ,可能正是由于有机碳的沉积导致的氧气含量升高促使了真核多细胞生物在此之后得到了大发展。蓝田组上段白云质灰岩分析结果表明 :有机碳同位素和无机碳同位素分别呈现出较强的负漂移 (δ13 Corg:- 2 6 .8‰— - 35 .3‰ ;δ13 Ccarb:- 8.5‰— - 10 .2‰ ) ,而总有机碳 (TOC)含量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主要归之于沉积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可以推测 ,随着新元古代全球性大冰期结束后气候变暖 ,海洋藻类?
王金权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黑色页岩蓝田组
样品预处理对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文中主要阐述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对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将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由此而得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分析样品采自扬子地台震旦纪蓝田组剖面,并对相同岩石样品采取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两套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值。这种分析差主要是来源于分析样品中残存的碳酸盐。因此,在对全岩分析样品实施有机碳同位素测定之前,务必将分析样品中无机碳除尽。此外,针对目前应用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王金权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同位素测定扬子地台蓝田组震旦纪全岩
化石氨基酸在第四纪古生态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以吉林长白山孤山屯和江苏太湖全新世沉积物中氨基酸为例被引量:1
2001年
近几十年来 ,随着稳定性碳同位素和14 C测年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使第四纪研究迅速地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然而 ,氨基酸应用于第四纪古生态和古气候的研究在国内仍少有人知 ,在国际期刊上也不多见。近年来 ,作者开展了长白山孤山屯和太湖全新世沉积物的氨基酸和有机碳同位素分布与古生态、古气候意义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化石氨基酸同样可为第四纪的生态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信息 。
王金权
关键词:第四纪古生态古气候全新世沉积物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的分布被引量:2
1997年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种类和广温性种类组成,并以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型种类为主,见有腹足类176种,双壳类48种。可划分出3个沉积组合类型。温度、水深、底质、海底地貌是控制本区腹足类、双壳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腹足类、双壳类遗壳埋藏群由原地埋藏类型和异地埋藏类型组成。在珊瑚礁深水处这两种类型呈明显混合分布。在水深22,90,115m处属原地埋藏的潮间带或浅水类型含量丰富,优势属种明显,这表明自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过程出现3次间歇性停顿。随水深增大,异地埋藏类型增多,反映了群岛区陡峻的地势与海流在礁壁处形成的垂直分流对生物埋藏群分布的影响。
冯伟民蓝綉王金权
关键词:腹足类双壳类古动物表层沉积物
南京附近下蜀黄土内腹足类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被引量:5
1990年
一、引言自Bada, Wehmiller和Hare等首先使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贝壳化石年龄以来,随着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改进,这一方法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应用,为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还有可能为较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证据。因此,氨基酸外消旋年龄测试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79年Bada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讲授“贝壳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龄测定”以后,刘德明等(1987)较成功地进行了福建沿海全新世贝壳沉积物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本文报道的是南京附近三山矶下蜀黄土内腹足类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以及氨基酸组份含量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承唐天福教授审阅文稿并提出宝贵建议,臧晓泉绘制图表,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二。
王金权李立文
关键词:腹足类
皖南休宁新元古界—下寒武统沉积岩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
2006年
皖南休宁县蓝田地区震旦系皮园村组和下寒武统荷塘组主要由硅质岩和黑色页岩组成。皮园村组硅质岩的分析结果表明:δ13Corg分析值落在-36.39‰—-31.45‰范围之内,而且从该剖面的底部到顶部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可能归之于大气和海洋中O2/CO2比值上升,生物氧化作用增强所致;有机碳(TOC)含量<1%,有机氮(TON)含量<1‰,两者均处于蓝田地区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地层的最低值,证明晚震旦世时期该地区海洋生物产量比前期(蓝田期)海洋产量显著下降,可能归之于海水加深,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荷塘组黑色页岩的δ13Corg分析值落在-33‰—-31‰范围之内,TOC和TON含量与皮园村组比较有大幅度提高,尤其黑色页岩下段TOC含量达到13.85%,证明早寒武世海洋生物得到了大发展。由于新元古代冰期后海洋藻类的大量涌现和早寒武世海洋生物得到大发展,生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O2,导致大气和海水中O2/CO2比值进一步升高,可能是引发“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重要因素。
王金权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新元古代早寒武世
长白山区全新世大暖期的氨基酸和碳同位素记录被引量:7
2001年
根据长白山孤山屯沼泽沉积物的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和有机碳同位素 (1 3 C/ 1 2 C)垂直分布的研究 ,揭示了长白山区距今 13.5 ka以来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大约距今 13.5 - 12 .5 ka,气候严寒 ,不利于生物的繁衍 ,生物产量处于较低值 ;距今 12 .5 - 9.5 ka,气温处于上升期 ,但年均温度仍低于现今温度 ;距今 9.5 - 4.0 ka,可判定为全新世大暖期 (Megatherm al) ,气候温暖潮湿 ,有利于生物的繁衍 ,生物产量较高。其中大约距今 8.6 - 7.5 ka期间 ,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分布均出现较高峰值 ,而有机碳同位素 (δ1 3 C)则出现较低峰值 ,可以推测这一时段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 (Megathermal Maximum) ,生物极为繁盛 ,生物产量处于最高值 ;距今 4.0 ka以来 ,气温有下降趋势 ,生物产量有所减少 。
王金权刘金陵
关键词:氨基酸有机碳同位素全新世大暖期古生态
皖南新元古代两次冰期事件被引量:24
2001年
新元古代的冰期事件一直是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世界许多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发育有一至两层冰碛岩 ,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见到三层冰碛岩 ,在冰碛岩之上往往有碳酸盐岩盖层 ( Cap Carbonate)。通过对皖南休宁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岩石地层学 ,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的研究 ,证实了休宁新元古代地层存在两期冰川的记录 ,并通过与国内外同时代典型地层剖面的对比 ,认为休宁蓝田剖面的两层冰碛岩可能分别相当于 Sturtian冰期和 Marinoan冰期的沉积 ,其时代分别约为 710— 73 0 Ma,5 90— 60 0
周传明燕夔胡杰孟凡巍陈哲薛耀松曹瑞骥尹磊明王金权王金龙肖书海鲍惠铭袁训来
关键词:新元古代冰碛岩岩石地层学氧同位素冰川碳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