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震

作品数:40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病理
  • 21篇细胞
  • 20篇临床病理
  • 17篇肿瘤
  • 11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10篇免疫
  • 8篇病理分析
  • 7篇细胞淋巴瘤
  • 7篇临床病理分析
  • 7篇病理学
  • 6篇血管
  • 6篇细胞瘤
  • 6篇临床病理学
  • 5篇肉瘤
  • 4篇黏膜
  • 4篇黏膜相关
  • 4篇黏膜相关淋巴...
  • 4篇淋巴组织
  • 4篇免疫表型

机构

  • 35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泰州市中医院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作者

  • 40篇王震
  • 20篇张智弘
  • 15篇范钦和
  • 9篇刘冲
  • 8篇李海
  • 8篇宋国新
  • 6篇司海鹏
  • 6篇虞梅宁
  • 5篇李霄
  • 4篇贡其星
  • 3篇周志韶
  • 3篇张伟明
  • 3篇李圆圆
  • 3篇张炜明
  • 3篇吕长虹
  • 2篇霍桂如
  • 2篇沈霞
  • 2篇俞香宝
  • 2篇李扬
  • 2篇朱岩

传媒

  • 13篇中华病理学杂...
  • 9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肝脏
  • 1篇2014江苏...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分化差的幼稚单细胞血管腔及实性增生区形成似纤维肉瘤、低分化癌样改变。免疫组化:6例CD31强(+),5例CD34、FLi-1和ERG(+)。结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并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早期发现、完全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孙金萍李海宋国新张智弘王震范钦和朱岩
关键词:肝肿瘤原发性肝血管肉瘤免疫组化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脾脏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大体和光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1、CD23、CD35、Clusterin、S-100、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a、CD68、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CD30、CD31、CD34、CD3、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和病因机制。结果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好发于腹腔内脏器,尤以肝、脾多见,患者以女性为主。一般肿瘤较大,切面灰白质韧,中心有出血或坏死。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弥散分布的滤泡树突细胞,形似炎性假瘤。高倍镜下滤泡树突细胞胞质淡染,胞界不清,核卵圆形或杆状,染色质空泡样或点彩状,居中可见小的紫色核仁。部分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核膜皱褶,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瘤细胞波形蛋白强阳性;Clusterin、SMA、CD68均阳性;CD35局部弱阳性,S-100弱阳性;CD21、CD23、CD1a、ALK、CD30、CD31、CD34均阴性。背景淋巴细胞CD3阳性,灶性区CD20阳性。原位杂交:梭形瘤细胞EBER阳性。结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
贡其星范钦和周志韶张智弘虞梅宁王震王聪张炜明
关键词:脾肿瘤
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的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7例垂体细胞瘤(6例经典型和1例室管膜样亚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6例经典型肿瘤均由致密的肥胖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短束状和车辐状排列;而1例室管膜样亚型,瘤细胞呈漩涡状和乳头状排列,伴明显的血管周菊形团结构。免疫表型:所有肿瘤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TTF-1,而IDH1R132H、Olig-2、NF、CD34、Syn、Cg A及垂体激素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不同的是,经典型病例GFAP和EMA仅灶阳性,室管膜样亚型中GFAP呈弥漫阳性,且>50%瘤细胞EMA点状阳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垂体细胞罕见的低级别胶质瘤,该实验有助于扩大垂体细胞瘤的形态学谱系和对新亚型的认识,对病理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益。
司海鹏王剑蓉章宜芬王震张智弘
关键词:垂体细胞瘤免疫表型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原发于十二指肠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0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痛伴黑便1个月;胃肠道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充盈缺损;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外侧2.5 cm×1.5cm×1 cm大小肿块一枚,侵犯浆膜,肠系膜触及直径3 cm淋巴结,切面均灰红色质软,未见色素;组织学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胞质未见明显色素颗粒,胞核明显多形性、异型性,可见红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黑色素抗原标记物HMB45、melan-A、S-100和vimentin均呈强(+)。术后随访38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于小肠尤其十二指肠的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少色素或无色素者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需结合病史及全面体检排除转移可能。
李红霞王震张炜明宋国新范钦和
关键词:十二指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小肠
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技术检测1例罕见的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DLBC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淋巴结内增生的淋巴滤泡散在分布,滤泡间区增宽明显伴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异型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小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表型:滤泡间区异型大细胞CD20、PAX5、MUM1一致强阳性表达,CD3、CD5、CD10、BCL-6、CD30和CD15均阴性,背景小淋巴样细胞多为PD-1阳性的T细胞。此外,EBER原位杂交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T细胞受体基因未见单克隆性重排。结论滤泡间DLBCL,特别是伴有PD-1阳性的T细胞背景,其诊断具有挑战性。认识DLBCL这一罕见生长方式很重要,需与包括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滤泡间霍奇金淋巴瘤和其它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类似病变鉴别。
刘冲张智弘李霄王震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PD-1
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五例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2018年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例伴IMT样特征的DDLPS,采用EnVision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DM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5例均为男性,年龄53~65岁(平均6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占位症状,肿瘤位于肠系膜2例,肠壁、腹膜后、精索各1例。大体上肿瘤无完整包膜,直径约3~13 cm,平均6.7 cm,切面灰白灰黄质韧。组织学上,肿瘤的去分化区域类似于IMT形态,瘤细胞梭形、多边形或星芒状,席纹状、小片状或杂乱排列,间质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病变和胶原。IMT的组织学表现(黏液型、富细胞型及少细胞纤维化型)在伴IMT样特征的DDLPS均可出现,其中,以少细胞纤维化型形态最为多见。肿瘤周边均可寻找到高分化脂肪肉瘤的区域。有1例伴有高级别DDLPS成分。免疫表型上,4例强阳性表达MDM2及p16,2例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1例结蛋白及CD34局灶阳性。4例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基因检测者均阴性。5例行FISH检测,均见MDM2基因扩增。5例均获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66个月(平均23个月),2例复发,无疾病进展病例随访时间3~14个月。结论伴IMT样特征的DDLPS形态学类似IMT,但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需要与IMT、炎症型或硬化型脂肪肉瘤、侵袭性纤维瘤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低级别纤维肉瘤等其他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肿瘤鉴别。
司海鹏王震范钦和章宜芬杨丹球张智弘贡其星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脂肪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伴Castleman淋巴结病样特征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种常见的B细胞性淋巴瘤,病变由肿瘤性滤泡中心B细胞构成,且至少部分区域呈滤泡性构型[1].FL镜下表现除经典的滤泡形态外,尚有其他少见的细胞形态或结构上的变型,如FL伴有边缘区分化或花式滤泡形态等[2].在此,我们报道1例罕见的FL伴有Castleman淋巴结病样特征,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王震刘冲张智弘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LYMPHOMA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特点
局部枸椽酸盐抗凝新技术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被引量:5
1999年
应用局部枸橼酸盐抗凝新技术,作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42例肾衰病人,22例(A组)在滤器前连续注入4%枸橼酸钠170ml/h,外周静脉输入钙剂4mEq/h,透析液无钙、无碱基、低钠,流率1000ml/h;20例(B组)用肝素抗凝,常规CVVHDF程序。A组滤器中试管法凝血时间(PT)及活化凝血时间(A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而体内无明显变化(P>0.05),B组滤器中和体内PT和ACT均明显延长(P<0.01)。两组尿素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Ca2+、K+及血气分析等均无异常变化。提示该新技术为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法。
赵卫红王笑云王震沈霞霍桂如俞香宝黄桂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CVVHDF
侧脑室脂肪神经细胞瘤一例被引量:5
2008年
患者男,30岁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半月余,近来加重,于2006年12月17日入院。当地头颅CT和MRI示右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大小3.8cm×2.8cm×2.5cm。入院体检:患者双侧巴氏征阳性,右侧肌张力增高,四肢肌力Ⅳ级。术中所见:肿瘤灰白、质软,血供丰富,大小3.5cm×2.5cm×2.5cm;瘤体前达右侧脑室前部,后界为侧脑室中部,后外方与丘脑界限欠清,向内推移透明隔伴部分瘤体进入左侧脑室,内下紧邻室间孔。
王震范钦和张智弘虞梅宁乔东方宋国新
关键词:侧脑室神经细胞瘤脂肪入院体检肌张力增高头颅CT
肝脏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及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和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和2例肝脏假性淋巴瘤患者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ALT1基因,采用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分析克隆性基因重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MALT淋巴瘤,肿瘤结节状浸润汇管区,浸润及包绕周围肝组织并融合成结节或片状,多量小胆管陷入、散布其间伴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围绕增生的淋巴滤泡,主要为中心细胞样和单核样B细胞,其中1例可见簇状上皮样组织细胞.瘤细胞CD20和PAX5阳性,不表达CD5、CD23、CD10、bcl-6及cyclin D1.2例肝脏假性淋巴瘤,病灶呈境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其中1例可见部分纤维包膜.小胆管仅见于病灶周边,且缺乏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组织增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缺乏明显异型性和单核样B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增生的淋巴组织由B细胞和T细胞混合.Ig基因重排检测发现,3例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呈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而在2例假性淋巴瘤示多克隆性增生.FISH检测发现2例MALT淋巴瘤存在MALT1基因断裂.所有病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 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和假性淋巴瘤均属肝脏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两者具有重叠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互为首要鉴别诊断.综合分析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有助于区分两者.
刘冲李霄李海贡其星李扬王震张智弘
关键词:肝肿瘤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