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威

作品数:103 被引量:507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建筑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2篇混凝土
  • 28篇细观
  • 18篇细观损伤
  • 17篇CT
  • 12篇冻融
  • 12篇岩体
  • 11篇冻融循环
  • 11篇CT试验
  • 9篇三维数值模拟
  • 9篇图像
  • 9篇CT扫描
  • 7篇CT技术
  • 6篇单轴
  • 6篇岩土
  • 6篇试件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碳纳米管
  • 6篇纳米
  • 6篇纳米管
  • 6篇混凝土试件

机构

  • 82篇长安大学
  • 40篇西安理工大学
  • 18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山东省水利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广西交通职业...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河北电力建设...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 1篇广西交科集团...

作者

  • 103篇田威
  • 37篇党发宁
  • 22篇陈厚群
  • 10篇梁昕宇
  • 8篇张丽
  • 6篇张鹏坤
  • 6篇裴志茹
  • 5篇谢永利
  • 4篇王峰
  • 4篇王震
  • 3篇刘云霄
  • 3篇高志华
  • 3篇刘钦
  • 3篇田雪萍
  • 2篇李腾
  • 2篇黄沛
  • 2篇高闯洲
  • 2篇党维维
  • 2篇丁卫华
  • 2篇井彦林

传媒

  • 7篇岩土力学
  • 5篇水利与建筑工...
  • 4篇水利学报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硅酸盐通报
  • 3篇实验力学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公路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西北水电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7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6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突变理论的边坡失稳判据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由于有限元计算不收敛判据、塑性区贯通判据和位移突变判据在工程应用中均有一些局限性,在郑东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总塑性应变能突变判据应用到边坡的稳定分析中,同时结合实际边坡算例,对这四种判据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不收敛判据与迭代次数、收敛准则和收敛容差有关;塑性区贯通判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位移突变判据与计算监测点的位置、位移选取方式密切相关;总塑性应变能是一单值,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并能反映边坡的整体稳定情况,是边坡失稳有限元分析中较好的判据.
陈倩倩田威陈鹏冲
关键词:边坡失稳判据突变模型
一种软岩锚固体界面变形的可视化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锚固体界面变形的可视化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测定目标软岩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制备目标软岩的相似材料;设计并组装锚固体模型试验箱,并将锚杆和注浆圆筒安装于试验箱内;将相似材料分层浇筑于锚固体模型试验...
田威程续茌引引侯英杰吴鹏飞
文献传递
冻融环境下基于CT技术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三维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材料内部细观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运用CT技术对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试样细观损伤过程进行了实时扫描,获取了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数字化的三维孔隙结构重建分析,得到了三维孔隙结构各项特征参数的孔隙率、孔隙分布频率等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呈现出初期增加后期减小的变化规律;体孔隙频率分布曲线也随冻融循环次数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出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发育和扩展特性。通过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三维动态量测与分布研究,对实现精细描述混凝土材料冻融损伤内部结构特征及破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田威张鹏坤谢永利党发宁
关键词:岩土工程冻融循环CT技术孔隙结构细观损伤
冻融循环与硫酸盐溶液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基于多尺度研究了浓度为10%和15%硫酸盐溶液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从混凝土质量,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时变规律等宏观力学指标探究了混凝土损伤劣化机制;运用CT技术和扫描电镜(SEM)技术从细微观角度研究了冻融循环与硫酸盐溶液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侵蚀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宏观上混凝土试样的质量损失总体呈现初期增加随后小幅下降后期快速增加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高浓度溶液中的试样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速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在低浓度溶液中的试样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速率开始比较缓慢随着冻融次数增加慢慢趋近于高浓度溶液中试样。细观上通过CT技术发现试样的孔隙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内部微裂纹逐步扩展直至贯通。微观上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到试样裂缝和孔洞内壁处生成了钙矾石和石膏,并由于其膨胀力使得混凝土结构酥松。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过程有两个阶段:在前期硫酸盐能降低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劣化,在后期硫酸盐侵蚀产物膨胀力、结晶盐产生的结晶压力和冻融产生的冻胀力共同作用使混凝土加速劣化。
田威李小山王峰
关键词:混凝土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劣化机理CT技术扫描电镜
混凝土单轴压缩下细观损伤特性的CT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利用CT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观测,获得了混凝土试件实时静力压缩CT图像,提取出图像上各点的CT数并根据分区理论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统计损伤变量。通过对图像和CT数以及损伤变量的分析表明混凝土试件在静力压缩条件下经历了压密阶段、扩容阶段,损伤急剧增大到破坏的细观损伤演化全过程,以此反映了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的特性。进而通过细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裂纹的扩展、贯通以及最后失稳破坏的破坏实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田威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
关键词:混凝土细观损伤CT数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相结合,通过关闭吼道,在不使用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根据研究目的保留不同的孔隙和喉道,便于对岩石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微纳米CT扫描可渗透岩体...
田威张丽肖煜强余宸高芳芳程续
文献传递
一种含人工充填节理的岩体试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人工充填节理的岩体试样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两个试件的端面上对称开槽,并在两个试件的开槽端间放置充填材料,充分考虑了节理充填厚度、充填材料特性、节理的均匀性和整体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既排除节理中杂质的...
柴少波王昊田威张旭彬
文献传递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细观破损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侵蚀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内部孔隙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是材料破损机理及宏观力学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硫酸盐侵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过程进行实时扫描,在此基础上,结合图像处理与三维重构技术开展了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并通过提出的孔隙分区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材料细观破损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宏观上试样质量、抗压强度均呈现规律性变化,溶液中钙镁离子浓度有明显的累积性趋势;细观上试样孔隙率随侵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单轴抗压强度与孔隙率大体上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混凝土试样不同分区内孔隙率演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侵蚀作用深度随侵蚀时间不断增长。结论可为深入研究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材料细观破损机理提供依据。
田威王震韩女
关键词: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CT扫描孔隙结构
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细观破裂分形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以单轴压缩条件下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了阈值分割,提取出了图像中的裂纹形态,分析了单轴压缩条件下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的全过程,并利用差分盒维数法估算出图像裂纹扩展的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载荷、扩展裂纹及分形维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定义的分形维数随着裂纹的扩展逐渐增加,可将细观结构分形维数作为研究混凝土细观裂纹扩展的定量参数.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
关键词:混凝土CT图像图像处理分形维数
木钙源EICP溶液固化路基黄土性能研究
2022年
黄土地区有砟货用铁路路基遇水强度下降,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针对该工程问题,采用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固化路基黄土,在胶凝液中开展了以环保型木钙代替传统钙源进行技术改进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木钙源EICP溶液能同时显著提高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其中,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至0.232 MPa,提高了20.8%;抗剪强度指标C值提高至69.06 kPa,提高了31.2%;Φ值提高至26.8°,提高了52.3%。其次,木钙源EICP溶液的抗剪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氯化钙源和乙酸钙源的EICP溶液,并且各组分存在最优浓度。其中,1000 U/g活性脲酶的最优浓度为3 g/L,尿素的最优浓度为1 mol/L,木钙的最优浓度为1 mol/L。随着各组分掺量的增加,黄土的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最后,通过XRD、SEM等微观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木钙源EICP溶液改良黄土强度的作用机理,发现其中脲酶诱导产生的碳酸钙晶体既胶结了黄土骨架颗粒,也填充了粒间孔隙,同时提高了土颗粒间的摩擦强度和粘结强度,最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
田威李腾贾能贺礼张雪珂张旭东
关键词:木钙黄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