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瑞文

作品数:3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文学
  • 9篇东汉
  • 6篇司马迁
  • 5篇史记
  • 5篇《史记》
  • 4篇学史
  • 4篇文学史
  • 3篇文人
  • 2篇东汉文学
  • 2篇学术
  • 2篇入幕
  • 2篇写作
  • 2篇历史形象
  • 2篇郎官
  • 2篇汉文
  • 2篇汉文学
  • 2篇讽谏
  • 2篇班固
  • 1篇代文
  • 1篇电影

机构

  • 25篇平顶山学院
  • 9篇南京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35篇田瑞文
  • 1篇王蓓蓓

传媒

  • 3篇贵州文史丛刊
  • 2篇文艺评论
  • 2篇社科纵横
  • 2篇南都学坛(南...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山西档案
  • 1篇兰台世界(上...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文献的保存角度看汉赋文学特征的生成
2012年
汉赋讽谏、抒情、体物的三大特征与汉赋在不同时期被不同选本选取的标准有着很大的关系。今之所见汉赋,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艺文类聚》等,正是这些文献构成了后世所见的汉赋格局。两汉时期,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选本,重视对讽谏性作品的选取,与汉代赋学批评强调赋之政治讽谕功能有关;魏晋南北朝以《文选》为代表的选本在肯定《史》《汉》所选汉赋篇章外,突出了对抒情赋的选取;唐代以《艺文类聚》为代表的选本,由于其类书自身"事类"的特征而侧重于对体物赋的选取,这些体物赋的大量选取突出了汉赋的体物特性。不同时期对汉赋选取角度的不同,塑造了汉赋的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只和被保存下来的汉赋文献有关,并非汉赋本原面目的呈现。
田瑞文
关键词:汉赋文学特征抒情性
东汉幕府与文人群体的地域走向被引量:1
2014年
以往学界对东汉文人在京城洛阳活动场所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东观与太学①,对于幕府则几无关注,实则幕府也是东汉文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班固、傅毅、崔驷、朱穆、卢植、郑玄、崔琰等都有人幕的经历,文人与幕府的关系,在东汉朝一直存在。所以东汉文人在幕府的活动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田瑞文
关键词:文人群体东汉文学活动
墨子民间形象的建构
这些在民众中传诵不己的歌谣、传说以及对墨子的祭祀,在故事的层面虽有夸大的因素,在故事叙事的层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文化因子的渗入,但在故事人物的精神特质上却与传世文献中的官方形象互为表里。在某种程度上说,墨子在民众记忆中...
田瑞文
关键词:墨子
郎官与东汉学术及文章
2013年
郎官的文士化,使其在东汉的学术活动及文学创作上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校书东观,整齐故事;侍讲禁中,师傅皇子;应诏作赋,颂美汉室等几个方面。郎官们的学术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东汉学术及文学的发展。
田瑞文
关键词:郎官校书
知识权力与《史记》的创作
知识权力的生成逻辑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从而赋予其意义.知识权力的神圣性来自于早期巫、史'代天记言'的修辞行为,这一修辞行为被后起之士所模仿,用以强调被叙述的历史事件的事理性.知识权力的神圣性和事理性的特点使其对世俗王...
田瑞文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记》司马迁创作技法知识权力
文献传递
《文选》收录“苏、李诗”的诗史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田瑞文
关键词:文选
“礼”“器”之辨:儒墨乐论思想评议被引量:2
2013年
周公礼乐思想为儒家乐论思想之渊源,两者内里相通,乐之动人,虽可悦耳,更能风心导礼,此为乐与礼相结合之内在逻辑。墨子因非儒而非乐,在其非乐的逻辑中,省却了乐动人心的关键环节,因此,乐在墨子的眼里就变成了只是能发出金石之音的乐器,乐器的制作、演奏、欣赏都是劳民伤财,与民夺利的,这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逻辑。春秋战国时期,在礼崩乐坏,古乐几近消弭,新声泉涌叠出的背景下,儒家倡乐、墨家非乐显然都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文化特征,因此他们理想化的治世方略自然也不能起到救时补弊的实际效果。
田瑞文
关键词:墨家乐论礼乐乐器
阮元四书文为文之正统论
2016年
四书文是明清八股取士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作为考生,还是作为考官,阮元终其一生都与四书文关联甚密。阮元虽表明不喜四书文,但其国之重臣的身份又使其认识到"取士之道,不可不用此事",从而肯定四书文。阮元肯定四书文不仅与他的政治立场相关,也与他的文统观密切相连。阮元渊博的知识促使了他既综观全局,又畛域分明;既通达万理,又专执一隅的独特思维特征的形成,在这种思维下,阮元认为,文章之义主要应由经、史、子来承担,而文章之形则应由藻饰之词来完成,这就形成了阮元以声韵、比偶、平仄为是的纯粹文统观。在阮元的逻辑里,这种文统始于《易·文言》,中经《文选》,流衍而下,从宋四六一直到明清四书文,统绪纯粹分明,四书文恰在这种文统演进的终端,是此一文统高度发展的精致呈现,故阮元认为,四书文为文之正统。
田瑞文
关键词:文统
“文学自觉说”的争论及其理论困惑被引量:1
2011年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构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纯文学理论的引入,鲁迅的"文学自觉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和被接受的,但纯文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并不完全相符,致使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研究者不得不或明或暗地强调"文学自觉"中"文学"的概念,而对"文学"理解的多样性使得"文学自觉"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文学自觉说"研究的误区在于混淆了文学史意义上"文学"和文学研究意义上的"文学",以至于在"文学自觉"的问题上学界长期以来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田瑞文
关键词:文学自觉纯文学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写作模式
陆川的“鸿门宴”及其电影史意义
2018年
陆川《王的盛宴》对传统鸿门宴故事的重构,是电影思考历史并重述历史的实践,昭示了电影呈现历史的可能性及其应担负的责任。但以电影来重思历史无疑是对当下以商业化、娱乐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电影体制的"僭越"。陆川在重构"鸿门宴"故事中,坚持电影思考历史、建构当下文化形态的原则,并期待体制成长、成熟的做法,对中国电影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对电影史书写中如何尊体电影也具有启示意义。
田瑞文
关键词:电影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