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疏仁华

作品数:86 被引量:329H指数:9
供职机构:铜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31篇文化科学
  • 22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文化
  • 14篇农民
  • 12篇利玛窦
  • 10篇农村
  • 9篇城市
  • 8篇社会
  • 8篇农民工
  • 8篇民工
  • 7篇文化产业
  • 7篇教学
  • 6篇教育
  • 6篇
  • 5篇儒学
  • 5篇皖江城市
  • 5篇皖江城市带
  • 5篇城市带
  • 4篇耶稣会
  • 4篇青年农民
  • 4篇文化建设
  • 4篇家族

机构

  • 71篇铜陵学院
  • 16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铜陵财经专科...
  • 2篇井冈山师范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85篇疏仁华
  • 4篇王跃飞
  • 4篇郝梅梅
  • 3篇胡松年
  • 3篇杨立
  • 3篇杨龙飞
  • 3篇徐争
  • 3篇吴孔军
  • 2篇周晓光
  • 2篇杨东明
  • 2篇钱敏
  • 2篇张平平
  • 2篇姚雪梅
  • 1篇黎泽潮
  • 1篇柯志强
  • 1篇闵海霖
  • 1篇黄春燕
  • 1篇程海云
  • 1篇陈自满
  • 1篇黄春燕

传媒

  • 22篇铜陵学院学报
  • 7篇南通大学学报...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 4篇理论建设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2篇黑河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北方经贸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消费经济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术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玛窦与“儒学西渐”刍议被引量:2
2005年
利玛窦利用儒学化的策略,积极在华传播天学。他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利氏的“儒学西渐”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再次昭示儒学的巨大魅力和东西文化的相互吐纳与创新。
疏仁华
关键词:利玛窦文化
政治视野下的皖南铜业发展——以西汉前期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西汉前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不同政治力量的博弈下,皖南铜业经历了沉寂、初兴、骤停和勃发四个阶段,国家政局、政策的变动与皖南地区的铜业发展关系密切。稳定的政局、宽松连续的政策、大一统政治及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支持对皖南地区的铜业发展影响巨大。
方旭玲疏仁华
关键词:西汉铜业政治
铜陵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被引量:2
2012年
铜陵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文章将铜陵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分为青铜文化、山水文化、市镇文化、宗教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产文化、民俗文化八种类型,并总结出铜陵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时间跨度长、文化类型多、文化包容性强的特点。
张平平疏仁华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
利玛窦易服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
2009年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明末来华耶稣会士,从1582年8月抵达澳门到1610年5月病逝北京,在华活动近28年,其足迹由南海之滨,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入京城。利玛窦在华不断采取适应性策略,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他的两次易服,完成了外在形象上的转换,体现出了融合儒学的文化气魄。
疏仁华
关键词:文化解读利玛窦耶稣会士风土人情适应性
农村家庭“空巢”与留守青少年犯罪——以G市为例
2009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疏仁华郝梅梅
关键词:家庭因素
论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公关艺术——以利玛窦为中心的考察
2012年
晚明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很好地运用了现代公关艺术。他们在组织内部统一传教思想,推行适应策略;对外改装易服、结交士人、传播学术,最终获得在华传教的成功;同时也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美丽佳话。
疏仁华
关键词:晚明耶稣会士利玛窦公关艺术
利玛窦与儒学的会通和冲突被引量:2
2006年
利玛窦为了传教,一方面极力地在“天主”、“上帝”与“天”,“人性论”与“仁义道德”诸方面将基督教与儒学进行揉合和会通;另一方面又无法去摸平相互间的冲突。尽管会通和冲突并存,但利氏成功地开创了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对话的先河。它昭示着我们对待异质文化的最好办法和最有利的态度是“君子和而不同”。
疏仁华
关键词:利玛窦儒学会通
论现代化视野下村庄家族的变迁被引量:4
2010年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其行为逐步摆脱了传统家族的诸多特质,吸纳了当今时代的鲜活元素。具体表现在村庄政治的博弈中逐渐民主化,在经济行为中趋向理性化,在文化生活上转向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与合理地利用家族,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身。
疏仁华
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景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皖江城市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众多,发展基础良好,集群发展前景广阔。各地区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色,选择地域性文化产业集群、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和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疏仁华郝梅梅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
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皖江城市带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集群发展条件优越。应按照"二核"(合肥核、芜湖核)、"二廊"(沿江文化产业发展走廊、合-芜-马文化产业发展走廊)、"二翼"(滁州翼、宣城翼)进行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选择地域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和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提升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以及推进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疏仁华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