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虹
-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CVR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分析治疗后其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17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降纤、营养神经、扩血管等常规治疗,配合口服拜阿司匹林0.1g8d,于餐前适量水送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溶栓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辛伐他汀10mg/次,1次/d。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组患者辛伐他汀40mg/次,2次/d。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CVR。结果治疗前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但大剂量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屏气指数(BHI)及C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大剂量组的BHI及CVR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助于调节患者血脂指标水平的改变,改善CVR,促进脑缺血性损伤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白丽虹张燕如
- 关键词:大剂量辛伐他汀
-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
- 白丽虹
-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 文献传递
-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 白丽虹吴玉林
-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
-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非急性脑梗死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被检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水平。再采用NIHSS量表评价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组的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间的血尿酸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水平随着缺损程度的加重呈现上升趋势,重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大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大于轻度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指标,血尿酸水平随着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该指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导指标,给予积极的临床干预。
- 白丽虹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脑梗死
- 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二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56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用彩超对两组受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的发生情况。并测量两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静脉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和颈动脉中膜增厚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有无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白丽虹
-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 万功山柳忠兰曲芸宋红白丽虹曲永瑜
- 关键词:神经内科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间粘附分子1吸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7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4±3.9)分,(34.6±10.1)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3±4.1)分,(35.0±9.8)分,观察组治疗后为(8.4±4.0)分,(85.3±10.0)分,对照组治疗后为(13.2±3.7)分,(71.2±7.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5.6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
- 白丽虹张燕如
- 关键词:丁苯酞低分子肝素钙脑梗死
-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G、T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优于对照组的52.3%(23/44)(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脂指标,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 王立羽白丽虹王爽
-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