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瑛义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体内成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替代
  • 1篇骨替代材料
  • 1篇骨形成
  • 1篇骨形成蛋白
  • 1篇骨形成蛋白7
  • 1篇骨形态
  • 1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干细胞
  • 1篇成骨
  • 1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卡罗莱纳州...

作者

  • 1篇傅明
  • 1篇廖威明
  • 1篇王迎军
  • 1篇康焱
  • 1篇陈晓锋
  • 1篇康亮
  • 1篇盛瑛义

传媒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人骨形成蛋白7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仿生型支架材料的体内成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应用携带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透明质酸-磷脂酰丝氨酸(BG-COL-HYA-P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植入兔桡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在体内成骨的能力.方法 携带hBMP7基因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载体在体外分别转染兔BMSC,再将转染后和未转染的兔BMSC分别与BG-COL-HYA-P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7 d后植入3组兔桡骨缺损模型,每组6只兔.各组在分别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组织学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以正常兔桡骨为对照组(n=3),术后12周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组织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rAAV2-hBMP7转染的兔BMSC与BG-COL-HYA-PS复合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兔桡骨缺损模型内表现出明确的成骨能力和骨修复能力,而形成的新骨最大压力载荷值低于正常桡骨组织[(188.46±12.24)N比(203.25±19.29)N,P<0.05].结论 用hBMP7修饰BMSC复合仿生型BG-COL-HYA-PS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能力,但形成的新生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比较仍然有早期生物力学方面的不足.
康焱康亮陈晓锋盛瑛义傅明袁振华王迎军廖威明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间质干细胞骨替代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