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尧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溶质元素(Ni,Sn)总量对Cu-Ni-Sn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为提升Cu-Ni-Sn合金的导电率,系统研究了溶质元素(Ni,Sn)含量对导电Cu合金导电率和硬度的影响.通过对现有典型牌号Cu合金进行成分解析,发现在Ni、Sn原子比为3/1时合金具有高的导电率和强度,故本工作固定Ni、Sn原子比为3,改变Ni和Sn总量,设计了一系列三元成分合金;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工艺制备合金锭,随后进行1093 K/1 h固溶+65%~75%变形冷轧+673K/2 h时效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变形+时效处理后的Cu合金的导电率随溶质元素(Ni+Sn)含量增加而降低,而硬度变化则呈相反趋势;系列Cu合金的弹性模量随(Ni+Sn)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由此,为使Cu合金的导电率不低于15.0% IACS、且保持一定的强度,溶质元素(Ni+Sn)含量应为10.0%≤y(Ni+Sn)≤16.0%(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0%≤w(Ni+Sn)≤18.0%).
- 张显娜王清陈勃石尧侯冬芳刘永健李冬梅谢巧英陈清香王华董闯
- 关键词:CU-NI-SN合金导电率
- 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成分设计被引量:1
- 2014年
- 使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研究了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成分特征,确定了BCCFe-Cr二元基础团簇式[CrFe14](Cr0.5Fe0.5),其中团簇[Cr-Fe14]是以溶质原子Cr为心周围被14个基体Fe包围的菱形十二面体。根据团簇式自洽放大和相似组元替代原则,添加V、Mn、Mo、W、Nb和C等合金元素得到2个系列团簇成分式,无C系列[Cr16Fe224](Cr8(V,Nb,Mn,Mo,W,Fe)8)和含C系列{[Cr16Fe224](Cr8(V,Nb,Mn,Mo,W,Fe)8)}C1。使用铜模吸铸快冷技术制备直径6 mm的合金棒,将其在1323 K保温0.5 h+水冷,随后在1023 K保温1 h+水冷。结果表明,无C系列置换固溶体合金为单一铁素体组织,含C系列合金的微观组织随着合金化组元种类和含量的不同而变化;合金的硬度随着组织的改变而改变,且置换固溶体系列合金的硬度随着合金体电子浓度VEC/Ra3的增加而单调降低。
- 石尧王清李群董闯
- 关键词:金属材料铁基合金
- 基于短程序团簇模型的Al-Ni-CO-FE-Cr多主元固溶体合金成分设计及其力学性能
- 多主元固溶体合金,也称高熵合金,是以多个元素(通常五元及以上)同为主元素的一类新型合金,由于组成元素为等摩尔或近等摩尔比例添加,使得合金的热力学混合熵远高于传统合金,从而易于形成具有简单结构的固溶体相。为区别于传统固溶体...
- 石尧
- 关键词:力学性能组织形貌
- 文献传递
- 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镍基高温合金成分设计被引量:3
- 2013年
- 应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对镍基高温合金成分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这些合金均源自基础团簇式[Cr-Ni12]Cr3,其中[Cr-Ni12]为在FCC结构中以Cr为心的立方八面体团簇,搭配以3个Cr作为连接原子。根据合金化组元与基体Ni的混合焓大小确定其在团簇式中的位置,最终形成多元合金化后的团簇式[(Al/Ti/Nb)-(Ni/Fe/Co)12](Cr/Al)3。采用铜模吸铸快冷技术制备10 mm的合金棒,并对其在1373 K保温2 h后空冷。结果表明团簇式中含有一个Al时会有细小的γ'相析出,含有两个Al时[Al-(Ni10Fe2)](Cr2Al)合金中γ'相球形析出,粒子尺寸为30~60 nm;硬度测试表明前者强化效果不明显,后者由于γ'粒子长大使得合金硬度提高。当Al/Ti/Nb等比例占据团簇心部时,[(Al1/3Ti1/3Nb1/3)-(Ni10Fe2)]Cr3合金的硬度最高,为2.86 GPa。
- 于晶晶王清李晓娜石尧董闯冀春俊徐香明
-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