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应之
- 作品数:25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所致库欣综合征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为一种罕见疾病,部分肿瘤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库欣综合征,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并探讨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所致库欣综合征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并行预后分析,提高对此罕见病种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7年1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4例由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导致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9岁,中位病程4.0个月(1个月-44个月),术前多项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并定位胸腺病变,经手术切除后血皮质醇及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下降(P<0.01)。围手术期死亡1例。经术后综合治疗及随访,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结论胸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所致库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疾病,侵袭性强,目前治疗效果欠佳。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临床医师而言存在很大难度,胸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诊断并定位的重要手段,需要多种检查手段及多学科医师共同会诊并制定以手术为主的综合诊治方案。
- 李力陈野野李单青刘洪生黄诚秦应之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胸腺库欣综合征预后分析
- 5例食管结核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食管结核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1~63岁,病程2周~5个月。临床表现依次为吞咽困难、胸痛、声音嘶哑,2例有明确其它部位结核证据。4例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平滑肌瘤2例,食管癌2例。5例均行内窥镜检查,2例为外压性改变,3例为溃疡性改变,病理活检提示2例有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炎症;2例因考虑为平滑肌瘤未取活检。结果:1例行病变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1例开胸探查部分纵隔淋巴结活检;1例开胸探查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累及上段食管壁,术中不慎撕破食管,行修补后产生食管瘘;余2例术前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行单纯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胸腔镜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死亡,除1例术后合并食管胸膜瘘外,余4例顺利恢复,并抗结核治疗半年~1年。结论:食管结核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均难以确诊。术前极易误诊。食管结核诊断明确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当术前未能确诊、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或已经确诊、抗痨无效、并出现并发症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 刘洪生张志庸李单青任华李力秦应之
- 关键词:食管结核开胸手术胸腔镜
- 纵隔功能性嗜铬细胞瘤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为了探讨有内分泌功能的纵隔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定性和定位诊断、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例纵隔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其中后纵隔肿瘤2例,中纵隔肿瘤3例。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得到了明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5例患者均顺利做了肿瘤的手术切除(3例在体外循环下),术后病理得到了证实;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最佳手段,而术前明确的定位诊断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传统的定位方法外,奥曲肽(99mTc-TOC)显像技术在定位诊断上更准确。
- 李单青梁乃新刘洪生李力黄诚秦应之
- 关键词:纵隔肿瘤嗜铬细胞瘤胸外科手术
- PE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N分期的价值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癌转移方面的判定价值。方法:将术前作全身PET检查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除后得到的病理结果,与术前PET检查结果相对照,从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方面得出结论。结果:PET对术前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85.7%,特异性约为93.7%,准确率约为91.9%;PET对术前NSCLC患者肺门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54.2%,特异性约为89.5%,准确率约为75.8%。结论:就无创性检查而言,在NSCLC患者术前的"N"分期中,PET检查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手段,对帮助临床医师术前评估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策略有一定的价值。
- 李单青黄诚刘洪生秦应之梁乃新朱朝晖
- 关键词:淋巴转移
- SIRS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现状被引量:1
- 2004年
- 毛一雷秦应之宋琦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治疗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抗介质治疗被引量:16
- 2000年
- 毛一雷刘卫秦应之
- 关键词:SIRS
- 妊娠绒毛膜癌胸腺转移一例
- 2012年
- 患者女,27岁,顺产3年后2009年1月起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外院妇科查血β-hCC15971mIU/ml考虑绒癌,胸部CT示左下肺转移灶,纵隔未见异常,诊断绒癌Ⅲ期10分。予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卡铂化疗7个疗程,血β-hCG水平降至53mIU/ml后逐渐升至6670mIU/ml。患者转诊我院妇科,考虑可能因初次化疗的方案不规范而疗效不佳,故以EMA/CO方案化疗5个疗程,血β-hCC维持约17mIU/ml水平未能降至正常,
- 马冬捷张志庸向阳万希润肖雨李单青秦应之
- 关键词:肺转移灶绒毛膜癌不规则阴道流血胸腺妊娠
- 肺部病变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经验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肺部病变导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9月至2013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病变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2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就诊时的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为37.2岁。确诊时病程为1-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由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肺部病变。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P〈0.001)及血ACTH浓度(P=0.001)均明显下降。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9个月,暂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肺部病变是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主要为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且以类癌为最常见,诊断及治疗均存在较大难度,CT是病变定位的最佳方法,早期发现并行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的关键。
- 李力陈野野李单青秦应之黄诚
- 关键词:肺部病变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手术治疗
- 肺癌相关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分析肺癌相关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到2010年5月收治的89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4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欧洲工作网制定的PLE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PLE患者共7例,均为男性,年龄41~ 54岁,平均48岁;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有吸烟史.症状方面,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短期记忆力丧失,6例有癫痫发作,4例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2例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肿瘤发现均依靠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病理确诊主要依靠纤维支气管镜(5例),2例手术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6例,肺腺癌1例.1例失访,6例随访4~21个月,平均11.5个月.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3例死亡(生存期分别为4、10、14个月),肿瘤分期分别为Ⅳ期、Ⅲb期和Ⅲa期;3例随访中(随访时间分别为5、15、21个月),均为Ⅲa期,其中1例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结论 PLE为罕见疾病,熟悉疾病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抗肿瘤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缓解不完全以及肺癌分期偏晚可能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 秦应之陈野野邴钟兴黄诚李力梁乃新刘洪生李单青
-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肺肿瘤小细胞
- 侵袭性肺腺癌微乳头亚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腺癌中微乳头亚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侵袭性肺腺癌的标本433例,依据IASLC/ATS/ERS分类标准进行病理阅片并确定病理亚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信息。结果 433例肺腺癌患者,包含微乳头亚型成分92例,占所有侵袭性肺腺癌的21.2%。包含微乳头亚型成分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43.4%,远高于不包含微乳头亚型组11.7%的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腺癌中微乳头病理亚型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 张杰石秦应之黄诚李力李单青
- 关键词:肺腺癌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