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性状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套播
  • 1篇品质性状
  • 1篇籽粒
  • 1篇籽粒品质
  • 1篇籽粒品质性状
  • 1篇小麦
  • 1篇粒型
  • 1篇粒重
  • 1篇共生期
  • 1篇二棱大麦
  • 1篇白质
  • 1篇大麦

机构

  • 2篇浙江省农业厅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桐乡市农林局

作者

  • 2篇蔡仁祥
  • 2篇程兵
  • 1篇徐绍英
  • 1篇朱军
  • 1篇王仁杯
  • 1篇王仁杯

传媒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套播小麦优化农艺方案的探讨被引量:1
2000年
1998~ 1999年度选择基本苗、氮肥用量和稻麦共生期 3个对套播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因素 ,采用二次回归近似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对套播小麦籽粒产量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氮肥用量 >基本苗 >共生期 ;运用计算机模拟、寻优和频数分析法 ,建立了套播小麦籽粒产量 52 97kg/ hm2 的优化农艺方案 ,即基本苗 2 10~ 2 2 3株 / m2 、化学纯氮用量 173.2 5~186 .75kg/ hm2 和共生期 3~ 4 d。
程兵蔡仁祥陶稚彪郭恒德
关键词:小麦套播共生期数学模型
二棱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用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和1992年的亲本和F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蛋白质%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的杂交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的杂交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圆。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蛋白质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控制,直接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也较强。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
徐绍英蔡仁祥王仁杯王仁杯朱军
关键词:大麦二棱大麦粒型粒重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