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小娟

作品数:2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圣经
  • 6篇汉译
  • 4篇上帝
  • 4篇文学
  • 4篇基督
  • 3篇译名
  • 3篇圣经汉译
  • 3篇连环
  • 3篇基督教
  • 3篇《圣经》
  • 3篇GOD
  • 2篇新教
  • 2篇上帝观
  • 2篇圣经文学
  • 2篇中世纪
  • 2篇宗教
  • 2篇皈依
  • 2篇文化
  • 2篇文学批评
  • 2篇经文

机构

  • 22篇河南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程小娟
  • 1篇马衡

传媒

  • 5篇圣经文学研究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基督宗教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基督教文化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领域中的宗教宽容与和谐——许地山的非一神论上帝观及其启示被引量:5
2010年
基督教的上帝是严格一神论的上帝,由此带来的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本土宗教的排斥和双方的冲突。许地山以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世界,表现出非一神论的大胆倾向,并以此为突破口,呈现出宗教宽容与和谐的愿景,为神学讨论中难以敞开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程小娟
关键词:许地山上帝观
《教务杂志》两组圣经汉译讨论中的语言、文化与宗教理解
2015年
《教务杂志》曾经就圣经中wine的汉译以及能否以'你'指称上帝等问题展开过集中讨论。讨论显示,圣经译本语言的确立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解、碰撞、评判和协商过程。这个过程牵涉的语言、文化、宗教理解三个关键要素都存在着多种解释及变动的可能性,充满张力和不确定性。因而,翻译的最终选择具有偶然性,而协商过程中敞开的讨论和丰富多样的实践则是通往和解与宽容,维持宗教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程小娟
关键词:语言文化圣经汉译
《教务杂志》关于《圣经》汉译中传达问题的讨论被引量:4
2012年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几乎讨论了《圣经》汉译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传达问题则是其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包括翻译原则的确立、是否需要在译本中附加解释性材料及语体的选择等。这些讨论为我们认识和反思传教士《圣经》汉译的历史及其遭遇的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思考文化交流中的翻译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程小娟
《教务杂志》中关于“Protestant Church”中文名称的讨论
2023年
《教务杂志》从1888年到1908年陆续发表了三十余篇通信、专题文章等,讨论“Protestant Church”的中文名称问题。讨论者在“耶稣教”“基督教”“福音教”“新教”“更正教”等各种名称间徘徊不定。从反复的辩驳中可见,他们在中文名称取舍中主要考量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Protestant Church”究竟是什么;二是如何对“Protestant Church”进行处境化呈现。持续的讨论使正在使用中的那些“Protestant Church”中文名称的用法及其理据得以明晰化,消除了误解,促进了包容,讨论中展现出的思路对当下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也颇具启发意义。
程小娟
关键词: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
文化交流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资源,对文化交流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无疑能为更好地处理当前面临的文化交流问题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而对历史上文化交流案例的研究则是我们获取启示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程小娟
关键词:传教士译名问题文化交流
文献传递
《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现,传教士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准确的God观念,就需要保证刺激→反应结的孤立性,共同经验的存在反而会引起反应的含混。然而传教士也发现,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会弥补符码选择的不足。译名争论中的这些现象启发我们留意传播中存在的操控的可能性,这为灵活干预文化传播过程提供了依据。
程小娟
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对God汉语译名的理解——对《万国公报》“圣号”讨论的研究
2007年
God的翻译问题是圣经汉译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作为接受者,中国人的理解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长久以来,传教士对这一因素并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罕有中国人参与讨论。《万国公报》1877年至1878年以"圣号论"为论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表达出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对God中文译名的理解,成为有关这一论题的珍贵资料。本文对这批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中国基督徒在译名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独特的理解,他们没有完全追随传教士的意见,而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存处境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还努力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的论证,并在论证中表现出双向诠释的倾向。同时,他们在讨论中也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既顾全了大局,也为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争取到一定的生存空间。对这一讨论的研究既让我们看到在文化传播中其接受者身份和处境的不可回避,也让我们看到在传播者和接受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变动因素,以及这种变动对传播的达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程小娟
关键词:《万国公报》中国基督徒文化身份
萧乾对上帝的质疑
2010年
在萧乾的笔下,呈现出对基督教上帝全能、爱、全知、公义、普世大公等基本属性的全面质疑。这种质疑虽有其时代根源,然也有其超越时代的力量和影响,对当代汉语神学的反思具有启发性,因之也表现出神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及价值。
程小娟
关键词:上帝
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讨论的处境化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正>从新教传教士的《圣经》汉译讨论可以看到传教士的一个基本共识——《圣经》翻译必须处境化,就连对中国语言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的传教士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正如林治平先生指出的,'译经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关连化本色化的问题','事实上历代译经的努力,可说就是一种关连化、本色化的努力,如何让《圣经》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发生作用,是为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的第一步'~①。
程小娟
冰心的上帝观被引量:1
2009年
论及冰心的作品,人们多谈论其"母爱""自然",却对其基督教观念颇多争议。事实上,冰心的基督教观念,尤其是其爱的、创造者的上帝观是她"母爱"和"自然"观念的终极依据,忽略了这一点,也就难以深刻领会冰心作品中巨大的激情和力量。
程小娟
关键词:上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