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云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X线
  • 8篇X线计算
  • 8篇X线计算机
  • 6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血管造影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心病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基因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肺癌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第三...
  • 3篇珠海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6篇罗云辉
  • 12篇彭秀斌
  • 7篇林丽娟
  • 6篇陈海东
  • 6篇孙放
  • 5篇刘玉涛
  • 4篇何虹
  • 4篇肖万宏
  • 4篇黄世奎
  • 3篇杜中立
  • 3篇毛俊
  • 3篇龙雪银
  • 2篇陈敏
  • 2篇王艳萍
  • 1篇陈加源
  • 1篇杨爱华
  • 1篇赵胜利
  • 1篇林远青
  • 1篇何竞
  • 1篇袁小梅

传媒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罗云辉彭秀斌毛俊陈敏孙放陈海东刘玉涛肖万宏何虹龙雪银林丽娟
关键词:肝脏血管造影术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罗云辉彭秀斌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多层螺旋CTCT检查X线计算机
乳腺疾病CT动态扫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 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2 8例,乳腺纤维腺瘤2 2例,乳腺增生病5例。平扫发现病变后,团注造影剂约80 ml,于注射开始后2 5s行全胸部增强扫描,然后于注射5 0 s后每隔2 0 s行同层动态扫描,共扫描1 6次。结合时间-密度曲线,求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均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比较分析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时间的平均增强△CT值差异显著(P<0 .0 1 )。乳腺癌平均增强峰值约5 8Hu,峰值时间约于注速开始后1 1 0 s~1 5 0 s,而乳腺纤维腺瘤分别为38Hu、2 70 s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明显不同。乳腺癌呈早期快速上升-峰值平台-缓慢下降型,乳腺纤维腺瘤为渐进性上升型。结论:CT动态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罗云辉彭秀斌孙放黄世奎何虹林丽娟
关键词:乳腺疾病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与DSA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成像技术、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期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分析MIP、VRT、SSD3种血管重建方法对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肝癌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15支,MSCTA检出110支,符合率约95.6%,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71)。其中MIP、VRT显示较佳,SSD显示较差(45/115,39%)。DSA显示70例均存在瘤内肿瘤血管,其中MSCTA检出65例,两者表现相似,其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69)。MSCTA、DSA分别检出门-肝静脉癌栓36支、27支,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4),DSA对较小分支癌栓显示不佳;DSA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29例,MSCTA检出27例(符合率93.1%),两者表现一致。MSCTA检出肝动脉解剖变异22例(31.4%),共中9例变异肝动脉参与肝癌供血,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可全面、准确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与DS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罗云辉陈加源何虹彭秀斌刘玉涛陈海东孙放林丽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4例接受过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层螺旋CT发现病变的患者冠脉图像作为阳性结果,没有发现病变的作为阴性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判断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93.6%.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它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赵胜利黄楚昌罗云辉陈红梅
关键词:冠心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成像
胰腺双期螺旋CT扫描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罗云辉
关键词:胰腺螺旋CT
不典型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附30例报告)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30例头部外伤患者于伤后24小时内行头部CT检查,多于治疗后3天~2周复查头部CT,并分析其不典型CT征象。结果:单纯表现为硬膜下小血肿20例合并硬膜外血肿3例,并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所有硬膜下血肿均表现为邻近颅骨内缘模糊不清,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改变;血肿内缘与脑表面分界欠清,形态呈线弧状、细新月状改变,大部分病例颅内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颅骨内缘变模糊,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征”是诊断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
罗云辉彭秀斌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 8% (28 /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 1% (12 /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 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彭秀斌罗云辉杜中立黄世奎何竞
关键词:CT征象周围型肺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16基因蛋白P16基因突变胸膜凹陷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2 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其中颈椎病变 78例 ,腰椎病变 4 2例。所有患者经 MSCT扫描 ,分别行 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使用简便 ,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 ,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 ,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 ;VRT及 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效果类似大体标本 ;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 ,与 VRT效果相当 ;MIP、VRT及 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 :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罗云辉彭秀斌肖万宏孙放陈海东刘玉涛林丽娟何虹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
2000年
罗云辉杨爱华梁卓干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血管造影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