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潇

作品数:19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肝癌
  • 5篇出血
  • 4篇内镜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肝病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生物微球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住院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小肠

机构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綦江县人民医...

作者

  • 19篇肖潇
  • 14篇陈东风
  • 10篇杨均
  • 10篇颜綦先
  • 8篇王军
  • 6篇李丽
  • 5篇杨敏
  • 4篇何燕
  • 3篇张艳梅
  • 3篇李清
  • 3篇胡辂
  • 3篇潘大维
  • 3篇兰春慧
  • 3篇崔红利
  • 3篇崔红莉
  • 3篇李娅
  • 3篇陈东风
  • 3篇张寅
  • 2篇刘卉
  • 2篇孙文静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第四届全国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患者(48例)和健康人(43例),超声测定外周血管硬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检测生化和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心脏CTA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结果 NAFL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M-1,(185.1±36.2)ng/ml]、血内皮素-1[ET-1,(104.8±19.3)pg/ml]和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15.5±2.3)cm/s]显著高于健康人(85.4±17.3)ng/ml、(67.5±12.1)pg/ml和(13.6±2.4)cm/s,(P<0.05),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8.1±2.4)%]明显低于健康人(13.2±3.5)%,(P<0.05);此外,NAFL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1.31±0.35)mm、劲动脉(31.3%)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3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6±0.18)mm、9.3%和11.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AFLD分别与IMT、劲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AFLD与CVD密切相关,NAFLD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应定期进行IMT和粥样斑块检测。
王军魏艳玲范丽玲肖潇颜綦先李娅陈东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
消化专科重症监护室541例住院病人特点分析
张寅张艳梅陈琳琳何燕杨敏陈东风肖潇
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包括检测装置,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压迫装置,加压装置,所述压迫装置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沙袋、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气囊的一侧与压...
李娅陈东风王军杨均颜綦先李丽肖潇李清何燕王丽孙文静赵蓉邓璇
文献传递
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18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狭窄4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18例患者肠镜均见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溃疡形成。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1例;经血管介入治疗13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因肠穿孔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结论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合并伴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胰腺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合理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刘卉肖潇颜綦先陈东风杨均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消化道出血抗凝治疗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病例讨论
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酒精性肝病,入院后给予退黄及保肝降酶(思美泰、易善复)、抗感染(头抱甲肟)、改善凝血功能(维K1针)、调节免疫(胸腺肤)、改善微循环(凯时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复合维生素、补充白...
肖潇杨敏陈东风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的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和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SLC)两种。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50%以上,肝癌相关死亡率占45%,居全球第一。针对PLC,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而对于PLC患者,一旦发生肝转移已属晚期,手术切除难以实施,对于PL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及中医药治疗等手段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是远期疗效依然得不到肯定。
肖潇陈东风
关键词:肝肿瘤药物疗法FOLFOX4
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使用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2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时使用碘油栓塞化疗的患者,每例行栓塞术4次以上,于首次术后1、3、6、12和24 m随访生存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增强CT等变化,比较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观察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在首次术后3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缓解率为(57.44%),明显高于TACE组[(45.23%),P<0.05],6个月时微球联合组AFP为(296.7±96.3)ng/ml,明显低于TACE组[(346.9±118.3)ng/ml,P<0.05],12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直径为(3.36±1.37)cm,明显低于TACE组[(4.98±1.87)cm,P<0.05],24个月时微球联合组生存率为(15.0%),明显高于TACE组[(2.3%),P<0.05]。结论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患者病灶缩小程度、AFP下降水平、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碘油栓塞化疗组,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栓塞化疗,且安全可行。
颜綦先肖潇崔红莉邵小娟张艳梅刘念杨洋陈东风王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生物微球疗效
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席汉综合征1例
2010年
肖潇陈东风
关键词:席汉综合征消化道症状急诊入院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大出血
明胶海绵颗粒与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对比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与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9例(使用明胶海绵23例,使用Embosphere生物微球26例)经导管肝动脉明胶海绵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即时止血和再次出血率。结果明胶海绵组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7天内再次出血率为13.0%(3/23),1例转外科手术,1例再次介入治疗,术后成功止血,1例因突发失血性休克死亡;在Embosphere生物微球栓塞后7天内再次出血率为3.8%(1/26),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P<0.01)。结论明胶海绵和Embosphere生物微球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即时止血效果相同,但Embosphere生物微球治疗术后再出血风险明显减少。
杨均崔红利颜綦先肖潇周银斌潘大维李丽尹昕茹陈东风王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明胶海绵颗粒肝动脉栓塞术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并发症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41例行ESD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 d,后序贯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B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 d,序贯口服奥美拉唑40 mg。比较两组腹痛、创面溃疡愈合、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腹痛缓解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在7 d时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更早促进ESD术后创面溃疡的愈合。
杨均余建华肖潇孙文静沈小春傅鑫邢寒阳胡辂
关键词: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