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因果转换和AS的形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遵循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换规律和相对阶段姓,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由原始病因和继发病因所组成的多因性疾病,认为AS一旦被原始病因启动,则与病变互为因果,推动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三阶段新老病变互相重叠,表现了疾病阶段的相对性。在发生阶段是原始病因造就了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管壁损伤两原始病理结果,前者是AS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后者是AS的管壁发病环境,两者缺一不可。随着病程进展,原始结果又转换为下一阶段的继发病因,二因协同,引发出三种病理现象,即脂质向损伤内膜病理性入侵、沉积;血小板在损伤内膜面上的粘聚、释放和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行和分泌,三者不仅推动了AS的发展,同时又是第三阶段中脂滴、脂纹和纤维粥斑等病变产生的直接原因。病变反复发生,结果逐渐导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完成了AS的全过程,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组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或出血坏死性的临床综合征。
- 毛树森马复先张相光郭淑敏胡俊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病因
- 用电子探针检测飞行后血小板金属元素
- 1995年
- 将电子探针技术应用于飞行员血小板(Pc)金属元素测定,并设地勤人员组作对照,结果显示:(1)飞行前及地勤人页Pc表面电子探针分析无明显差别,飞行后Ca、Zn、Mg、K均升高,以Ca、Zn升高最为显著.(2)飞行后Pc与疏松PcAgc有关,金属元素含量比较接近,但紧密PcAgc却有显著差别,其中Ca显著下降,Zn、Fe、K,显著增加,P有升高趋势.(3)飞行后Pc致密体内Ca、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作者认为,Pc的功能有某些金属元素参与,飞行对这些元素有一定影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马复先邓路德胡俊
- 关键词:血小板金属元素飞行员
- 飞行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 1994年
- 为观察飞行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在飞行前后即刻,对92名歼-6男性飞行员采耳血进行血小板(PC)与聚集堆(PAGC)计数,同时对其中18名飞行员进行了动态观察(飞行后即刻、10、20、30、60min采耳血,测定血小板与聚集堆个数)。结果表明,飞行后PC与PAGC分别明显减少(P<0.01)和增加(P<0.001),二者呈负相关,这种变化多数人自飞行后20min开始恢复,60min时接近飞行前水平,为可逆过程。飞行后PAGC中的PC明显多于飞行前。上述变化与年龄和飞行时间有关。提示飞行应激是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一个因素。
- 马复先胡俊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应激飞行人员飞行
- 用电子探针检测飞行员血小板元素结果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目的通过血小板(PC)元素变化分析,探讨其活化。方法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法,对25例歼击机飞行员于飞行前(早餐后)和飞行后即刻进行PC元素检测。结果飞行前与25例地勤人员相比,两者均可查出10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别。飞行后PC表面Ca、Zn、Mg和K均升高,与飞行前比,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和0.05。其余元素变化不明显,紧密血小板聚集堆(PCAgC)与疏松PCAgC相比,前者Ca下降(P<0.01)。Zn、Fe和K均增加(P值均小于0.01)。结论Ca参与PC活化,紧密PCAgC时Ca内移,Zn和Mg增加,显示PC表面有关氧化还原酶活跃。
- 马复先邓路德胡俊
- 关键词:应激血小板电子探针
- 飞行员血小板的电子显微镜分型正常值及飞行后变化被引量:7
- 1994年
- 用电子显微镜方法,将血小板(PC)分为圆、树突、过渡、展平和崩解五个型。对405例飞行员和550例地面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分型计数调查。发现36岁以上飞行员中树突型百分比明显高于同年龄地面人员,随着年龄增长,树突型和展平型均呈上升趋势,其余无差别;65岁以上树突型、展平和崩解型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飞行前后相比,飞行后PC各型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 马复先胡俊
- 关键词:血小板电子显微镜检查飞行人员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