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叶碧

作品数:17 被引量:21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鲢鱼
  • 3篇稻米
  • 3篇玉米皮膳食纤...
  • 3篇膳食纤维
  • 3篇米皮
  • 3篇木聚糖
  • 3篇木聚糖酶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聚糖酶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白鲢
  • 3篇白鲢鱼
  • 2篇定标
  • 2篇定标模型
  • 2篇异黄酮

机构

  • 13篇中南林业科技...
  • 8篇江南大学
  • 2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邵阳市第六中...
  • 1篇湖南宏兴隆湘...

作者

  • 17篇胡叶碧
  • 10篇李忠海
  • 10篇付湘晋
  • 7篇张慧
  • 4篇王璋
  • 4篇许时婴
  • 3篇徐彦
  • 2篇钟海雁
  • 2篇党亚丽
  • 2篇杨利昆
  • 2篇林亲录
  • 2篇刘星
  • 1篇李滨
  • 1篇阳仲秋
  • 1篇陈巧玲
  • 1篇张勤良
  • 1篇龚吉军
  • 1篇邓凯芬
  • 1篇周其中
  • 1篇沈浥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饲料工业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稻米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1年
综述近红外技术在稻米品质的常规指标,如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胶稠度中的研究与应用,总结不同样品形态和建模方法建立的近红外模型的检测精度,指出近红外技术在快速检测稻米品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徐彦李忠海付湘晋胡叶碧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稻米
一种稻米贮藏时间近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检测方法
一种稻米新陈度近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的建立;(2)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3)提取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4)定标模型建立;(5)定标模型验证;(6)待测...
李忠海徐彦付湘晋胡叶碧钟海雁张慧
文献传递
不同生物制备方法对玉米皮膳食纤维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06年
采用不同α-淀粉酶和蛋白酶从玉米皮中制备了总膳食纤维(TDF)含量分别为88.0%和82.8%的两种膳食纤维(DF)——DF1和DF2,DF1的TDF、IDF和SDF分别是玉米皮的135%、134%和172%,DF2的TDF、IDF和SDF分别是玉米皮的127%、126%和106%。考察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DF2的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膳食纤维DF3,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是DF2的4.02倍,其溶胀性(SW)和持油力(OBC)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但HPLC测定发现DF3对胆酸盐的体外结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经木聚糖酶处理制得的DF4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比DF2提高12%,其持水性(WHC)、SW和OBC也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且DF4体外对胆酸钠(C)、鹅脱氧胆酸钠(CDC)、脱氧胆酸钠(DC)和牛磺胆酸钠(TC)的束缚分别是DF2的117%、578%、316%和126%。研究发现,不同方法制备的玉米皮膳食纤维具有不同的SW、WHC、OBC和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复合处理对这些功能特性的改进作用最大。
胡叶碧王璋
关键词:玉米皮膳食纤维功能特性
采用GC-MS结合嗅闻分析鉴定白鲢鱼风味活性物质被引量:23
2010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SPME-GC-MS)和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质谱(SDE-GC-MS)结合嗅闻分析了白鲢鱼的风味活性物质。采用SPME-GC-MS结合时间-强度法(OSME)在白鲢鱼中一共检测到13种风味活性物质。通过SDE-GC-MS结合逐步稀释法(AEDA)在白鲢鱼肉中共检测到16种风味活性物质。白鲢鱼肉中检测到的风味活性物质主要是醇、醛类,风味活性最强的挥发性物质是己醛(hexanal)、E,E-2,4-庚-二烯醛(E,E-2,4-heptadienal)、1-辛烯-3-醇(1-octen-3-ol),它们分别具有青草味、鱼腥味和蘑菇味。
付湘晋党亚丽许时婴王璋李忠海胡叶碧
关键词:白鲢鱼风味活性物质
糙米发芽过程中优势细菌分离鉴定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糙米在发芽过程中细菌总数变化,分离、纯化、鉴定发芽糙米中优势细菌;以营养琼脂为培养基,采用十倍稀释法分离、纯化发芽糙米中优势细菌,并采用16S rDNA测序与基因比对方法鉴定发芽糙米优势细菌。发芽过程中,细菌总数先减少再增加,在发芽完成时,细菌总数达7.08×108 cfu/g;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该细菌菌株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5%;所以,发芽糙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必须控制糙米发芽过程中微生物。
付湘晋李秀明李忠海胡叶碧张慧
关键词:发芽糙米糙米优势菌蜡样芽孢杆菌
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优化被引量:1
2009年
以大豆异黄酮6种主要成分大豆甙、黄豆黄甙、染料木甙、大豆甙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作为对照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比较,确定了从脱脂大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回流提取时间3 h,温度90℃,物料比1∶15,提取次数1次。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原料中大豆异黄酮6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常见的大豆异黄酮6种主要成分得以分离和检测。
刘星林亲录胡叶碧阳仲秋
关键词: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酵母细胞液处理对白鲢鱼鱼糜脂肪氧化和风味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酵母细胞液脱除鲢鱼肉的腥味,以水洗鱼糜为对照,采用化学分析、感官评定、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研究酵母细胞液对白鲢鱼鱼糜脂肪氧化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酒酵母细胞液能显著抑制鱼肉脂肪氧化,并快速消除鱼肉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2h内从2.4mg/kg降低到0.8mg/kg,速率约为0.8mg/(kg·h)(25℃)。水洗鱼糜鱼腥味残留较重,葡萄酒酵母细胞液处理鱼糜的鱼腥味大部分被脱除。鱼糜中具有鱼腥味的2-葵烯醛、2,4-葵二烯醛在经葡萄酒酵母细胞液处理后已检测不到,而水洗鱼糜中有部分2-葵烯醛残留(0.48mg/kg)。所以,葡萄酒酵母细胞液对白鲢鱼鱼糜具有很好的脱腥效果。
付湘晋贺海翔许时婴李忠海胡叶碧张慧
关键词:脱腥白鲢鱼鱼糜
经木聚糖酶处理的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组成及其胆盐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系统地比较了玉米皮膳食纤维(CDF)及其经木聚糖酶酶解后所得产物(XMF)的组成和吸附胆酸盐的特性。通过木聚糖酶的适度降解,XMF在膳食纤维组成、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上都发生了变化。XMF胆酸盐的吸附能力尤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吸附特性也与CDF有所差异。
胡叶碧沈浥王璋
关键词:玉米皮膳食纤维木聚糖酶胆酸盐
白鲢鱼土霉味物质的检测与脱除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微波铺助蒸馏(microwave assistant distillation,MD)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SPME-GC-MS)检测白鲢鱼鱼肉中土霉味物质土味素(geosmin,GEO)和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微波铺助蒸馏的最佳条件是微波功率350 W蒸馏8 min,MIB和GEO的加样回收率分别是53.5%、69.9%,SD在5%以内。在浓度为0.05~5μg/kg时,MIB、GEO的GC-MS峰面积与它们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采用MD-SPME-GC-MS法检测了白鲢鱼肌肉中MIB和GEO的浓度,分别是1.83和1.37μg/kg。比较了水洗法、红茶末浸泡法、酸碱法和酵母发酵法脱除鲢鱼肌肉中土霉味物质的效果,碱法效果最好,大部分土霉味物质被脱除,MIB、GEO的残留量分别为0.44和0.46μg/kg。
付湘晋党亚丽许时婴李忠海胡叶碧张慧
关键词:白鲢鱼脱腥
乙醇提取条件对大豆异黄酮组分得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梯度洗脱HPLC定量,研究乙醇浓度、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重复提取次数对豆粕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6种主要成分得率的影响,为不同大豆异黄酮糖苷或苷元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乙醇浓度对其豆粕提取物中的大豆甙、黄豆黄甙、染料木甙、大豆甙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得率影响不显著(P>0.05),乙醇浓度达到60%以上时,6种异黄酮均接近最大值,但70%为利于精制的最低浓度;物料比对3种苷元得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物料比大于1∶15(W∶V)时,大豆甙、黄豆黄甙和染料木甙的得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同提取时间和重复次数相比,提取温度对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这些条件的最佳搭配为70%乙醇,物料比1∶15(W∶V),温度90℃,时间3h,提取1次。
胡叶碧刘星陈勤林亲录龚吉军
关键词:乙醇大豆异黄酮得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