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

作品数:93 被引量:18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哲学宗教
  • 22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22篇主义
  • 16篇文化
  • 14篇生态
  • 13篇社会主义
  • 12篇生态文明
  • 8篇社会
  • 7篇伦理
  • 7篇价值观
  • 6篇道德
  • 6篇社会契约
  • 6篇生态社会主义
  • 6篇民主
  • 6篇工业文明
  • 5篇政治
  • 5篇社会契约论
  • 5篇市场经济
  • 5篇契约论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民族
  • 4篇奠基

机构

  • 56篇浙江行政学院
  • 25篇中共浙江省委...
  • 15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中共衢州市委...
  • 1篇杭州商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上海市委党校

作者

  • 92篇胡建
  • 7篇何云峰
  • 2篇陈国跃
  • 1篇余保玲
  • 1篇汪震宇
  • 1篇张文喜
  • 1篇李永刚
  • 1篇魏洪钟
  • 1篇杨建祥
  • 1篇王明徽
  • 1篇孙伟
  • 1篇陈国跃

传媒

  • 19篇中共浙江省委...
  • 8篇浙江社会科学
  • 8篇中共杭州市委...
  • 5篇哲学研究
  • 4篇理论学刊
  • 4篇中共宁波市委...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浙江学刊
  • 2篇理论探讨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2篇探索
  • 2篇唯实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复旦学报(社...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公企业中党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探析被引量:2
2002年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通义,"文化"的内涵应该是"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与"人类实践与生活的文明化".中国共产党人把"文化建设"列为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文化建设"的领域覆盖各行各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不例外.然而,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文化工作决不能照搬既有的经验,它只能根据中国现时代的文化境遇、历史背景与党组织的自身地位来进行.
胡建
关键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组织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与乡镇企业空间聚集历程关联性反思被引量:7
2001年
乡镇企业是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主导力量之一,但乡镇企业离散型布局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加快城市化进程,引导乡镇企业迁离其原生地--乡村,朝更适合其发展和市场运作的大中城市集中,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胡建李永刚
关键词:城市化乡镇企业
古典式农民战争中的近代意蕴——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之剖析被引量:2
2003年
Taiping Rebellion occurred under modern background contained some modern thought which the peasant wars did not have before. It introduced some Western ideology against tradition culture in Chinese history for the first time, to attempt to break up Chinese old value system with Western cultural factors. The “Taiping Field System in Tian Dynasty” demonstrated the modern wishes to direct the peasant war to escape the traditional fate in virtue of the Western value form of “perfect idea”. The advanced thinker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pens “ the new page for guiding politics”, manifesting the modern trend in op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ed revolu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historical circulating law. However, due to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 of the old culture of the peasant class of revolutionary main force, The possibility with the modern factors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 can not be realized practically. Therefore, Taiping rebellion stil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lassical type of peasant war.
胡建
关键词: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BNIP2同源新基因BNIPL的全长cDNA克隆和功能研究
胡建
论中国当下的道德自由层次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当下的道德自由境况包括三个层次:道德自由的最基本状态——以"无害"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伦理;高于经济伦理的道德自由——以"有益"为原则的社会伦理;道德自由的"至善"境界——个人加入人类的"永恒存在"原则。这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正常道德要求,因此不存在所谓"道德退化"。问题是:人们没有厘清由计划经济的他律性道德转型为市场经济的自律性道德的必然性,因而往往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抽象道德词语,来对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合理"现实,从而得出了今不如昔的道德感叹。中国当下道德较之计划经济时代之道德具有进步性。现今中国人对待道德自由的态度应该是:在守住市场经济伦理的道德底线的同时,努力达到普遍认同的社会伦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倡全社会向高尚的"至善"道德趋近。
何云峰胡建
关键词:道德自由
论马克思“劳动观”的双重视角──基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不同立场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对"劳动观"的阐述具有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双重视角。对于前者,马克思一方面从具体中抽象出具有永恒意义的劳动价值──劳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体论意义;另一方面,又从具体中解读出工业文明的劳动模式(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典型)之本根上的人性悖论与反自然性,揭示其不可持续的质底。对于后者,马克思规定了"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的内涵,剖析出个人、社会、人类三重视角中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并提出了如何用生态文明生产方式妥善处理这三重关系,以解决劳动可持续性问题的见解。
胡建
关键词:劳动观对象化活动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格局——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主要表现为:随着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与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的事实展露,中国人懂得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质底。它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工业文明的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态系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更新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在消费方式上,工业文明必需的"过度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倡导的"适度消费"模式的对立;在文化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将"贪欲"视为社会创新与进步的动源(动力之源与动向之源)的观念与生态文明控制"贪欲"以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物质变換关系"的见解的矛盾。邓小平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在承认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综合、平衡与协调中国发展所需的各种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尽可能向生态文明倾斜的对策。邓小平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不容否定的境遇中,他只能否定那种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的现代化,代之以"兼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这使得他能在利用"资本逻辑"的同时限制"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文明作用。然而,毋庸讳言的是,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态文明。因为既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反馈对立的质底,那么"资本逻辑"对生态的破坏作用也就是本根性的。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只能降低其破坏程度,而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破坏,就得最终超越"资本逻辑"。依据这种视角,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只能算是"过渡性"、"中介性"的生态文明理路,它有待于接踵而至的"可持续发展观"来超越并发展。
胡建
关键词: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资本逻辑
民营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被引量:3
2006年
胡建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创新地方政府管理
异化观上的启迪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对梭“社会契约论”的扬弃
1999年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差异耐人寻味,双方在价值旨趣上虽然都强调“社会契约”对个性价值——自由、平等、财产、安全等“自然权利”的保护,但在具体路向上却各趋一途。在洛克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一种历史进步,因此,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有利于每个人在公共权力的庇佑下获得更大发展;最好的国家是能保障个人“自然权利”的政治制度,这当然非“人民主权”的民主政体莫属。而依据卢梭的视角,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向“社会状态”意味着人的“社会——理性”异化,所以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解决异化问题;最好的国家是符合社会“公意”并克服“众意”(人们出于私心而杂合的异化理性)的民主制度,只有它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民主权”国家。卢棱的学说强调克服“
胡建
关键词:卢梭自然状态
先驱者的睿智与缺失——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之现代审视被引量:1
2004年
陈独秀在“建党”前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观 ,乃中国近代历史境遇的必然性产物 ,它在质底上是对“俄式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 ,它既禀具前人未能见及的慧识 ,又携有今人引以为憾的缺陷。这具体表现于如下方面 :社会革命之所需———“大众化”还是“化大众” ;无产阶级专政之形式———“全民主义”抑或“精英主义” ;社会主义之质底———“划一的”还是“自由的”。我们今天应依据现代眼光重审这种社会主义观 ,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车之鉴来对待。
胡建
关键词:社会主义观社会革命精英主义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