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艳红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旱地
  • 5篇红壤
  • 5篇红壤旱地
  • 4篇玉米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效益
  • 2篇间作
  • 2篇旱地玉米
  • 2篇大豆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多熟
  • 1篇多熟种植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玉米大豆
  • 1篇栽培
  • 1篇增产
  • 1篇增产增收
  • 1篇增收

机构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苏艳红
  • 6篇黄国勤
  • 6篇刘秀英
  • 5篇刘隆旺
  • 1篇廖萍
  • 1篇张明林
  • 1篇叶方
  • 1篇贺娟芬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分析了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并从间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农田减灾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其增产增收的机理。
苏艳红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
关键词: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增产增收
红壤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干旱严重制约了红壤旱地的开发利用.为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于2004年7-10月对红壤旱地玉米进行了不同覆盖方式效益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种植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为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产增收;特别是秸秆覆盖,在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降低土壤温度0.9℃,提高土壤含水量0.36%~1.96%,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其抗旱效果更佳.而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0.59%~2.94%,提高0 cm土壤温度2.8℃,但温度过高不利于玉米生长,再加上地膜消耗,增产增收效应不明显,因此,地膜覆盖在高温的夏季不宜采用.
苏艳红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
关键词:红壤旱地玉米地膜覆盖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红壤旱地玉米产量高温干旱季节地膜覆盖
旱地玉米抗旱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5年
从抗旱机理和抗旱效果两个方面阐述了旱地玉米的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遗传改良、化学调控等抗旱措施,并讨论了其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性建议。
苏艳红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
关键词:旱地玉米抗旱措施化学调控抗旱机理节水栽培保护性耕作
红壤旱地几种复种方式的周年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为了筛选合理优化的耕作制度,充分挖掘红壤旱地作物生产潜力。作者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红壤旱地上进行了几种复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蚕豆-玉米/甘薯"的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其次是"蚕豆-大豆/甘薯",而"蚕豆-西瓜-玉米"和"蚕豆-西瓜-绿豆"两种复种方式的效益则相对较差。(2)经主成分分析,"蚕豆-玉米/甘薯"综合效益最佳,"蚕豆-大豆/甘薯"次之,二者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比较适宜在旱地上推广应用的耕作制度模式。
刘秀英黄国勤苏艳红刘隆旺
关键词:红壤旱地复种周年生产耕作制度生态经济效益
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加权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1984~200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红壤旱地上进行的多元多熟种植系统定位对比试验中筛选出的23种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关联度值最大,灰色聚类为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高,明显优于其他种植系统。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红壤旱地增产、增收、增效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次之。适合在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城郊红壤旱作区推广,以上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叶方张明林苏艳红
关键词: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灰色关联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农田减灾效应被引量:11
2006年
在红壤旱地进行了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田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生态系统而言,间作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减灾效应,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白天的温度,减缓温差,从而增强系统的抗旱能力;二是减轻病虫害,并且能增加天敌数量;三是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发展,减轻杂草危害。研究结果认为,在红壤旱地推广该间作种植模式,可减轻灾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红壤旱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贺娟芬黄国勤廖萍刘秀英苏艳红
关键词: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