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勇

作品数:106 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一般工业技术
  • 47篇电气工程
  • 21篇理学
  • 19篇化学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4篇酰亚胺
  • 50篇聚酰亚胺
  • 47篇纳米
  • 42篇亚胺
  • 26篇电性能
  • 20篇耐电晕
  • 20篇介电
  • 19篇聚酰亚胺薄膜
  • 15篇介电性
  • 15篇介电性能
  • 12篇纳米杂化
  • 11篇氧化铝
  • 9篇溶胶
  • 8篇性能研究
  • 7篇电性能研究
  • 7篇杂化
  • 7篇PI
  • 6篇导电高分子
  • 6篇氧化硅
  • 6篇无机纳米

机构

  • 106篇哈尔滨理工大...
  • 4篇黑龙江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株洲时代新材...
  • 2篇苏州巨峰电气...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作者

  • 106篇范勇
  • 41篇陈昊
  • 27篇雷清泉
  • 15篇杨瑞宵
  • 13篇李娟
  • 8篇周宏
  • 7篇张明艳
  • 7篇赵伟
  • 6篇周宏
  • 6篇王暄
  • 6篇衷敬和
  • 6篇陈宇飞
  • 6篇殷景华
  • 5篇王芳
  • 4篇张维国
  • 4篇霍丽华
  • 4篇刘新刚
  • 4篇张晶波
  • 4篇刘晓玉
  • 4篇赵辉

传媒

  • 28篇哈尔滨理工大...
  • 19篇绝缘材料
  • 5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电机与控制学...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2009第八...
  • 1篇第七届中国纳...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O2/聚酰胺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与热性能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微乳化-相转变法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机械共混并流延成膜,制成不同纳米含量的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按照IEC60343的标准测试了材料的耐电晕寿命和其它介电性能,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PAI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反应完全;加入纳米粒子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AI复合材料的耐电晕寿命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粒子含量达到20%时,耐电晕寿命为17.35 h,是纯PAI材料的8倍以上;击穿强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杨书宇范勇陈昊杨瑞宵郭佳
关键词:聚酰胺酰亚胺纳米SIO2介电性能热性能
新型耐电晕纳米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电性能与应用研究
范勇
该项目研制的特种耐电晕、耐热绝缘材料,用于牵引电机主绝缘,变频设备绝缘等机电产品的绝缘材料。由纳米氢氧化氧化铝掺杂改性聚酰亚胺薄膜,利用纳米掺杂结构的耐电晕性、防电晕性和导热性延长材料的耐电晕寿命,从而延长相应的机电产品...
关键词: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
聚省醌自由基智能复合物的电流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研究两种分散在硅油中聚省醌自由基高聚物(PAQR)智能复合物的转矩(或切变速率)随某些因素,如切变速率、温度以及外界电场强度等的变化,我们观察到在电流-电压以及应力-电压两组曲线间的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即它们均按幂函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幂指数约等于3,明显超过由一些通用模型(如极化模型)所预示的数值2;切变应力-温度关系曲线在120°C左右出现一个极大值。PAQR材料的介电系数与电导率显著影响电流变(Electrorhe-ological-ER)特性。文章对这些现象作了试探性解释。
范勇郑威郑伦钊张晓青雷清泉
关键词:高聚物
一种采用化学纳米掺杂技术制备高耐电晕薄膜的方法
一种采用化学纳米掺杂技术制备高耐电晕薄膜的方法,涉及一种高耐电晕薄膜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聚合物的高度对称性,纳米材料不利于在其中的分散问题。本发明方法:将氨基硅氧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混合,水解处理后缩聚反应,加入偏苯三酸...
范勇杨瑞宵陈昊
半导电高分子材料压力和温度传感器老化处理设备及应用
半导电高分子材料压力和温度传感器老化处理设备及应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由半导电高分子粉末作为敏感材料做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半导电高分子材料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的老化处理设备,其组成包括:壳体(1),安装在所述的壳体内的液压室(...
范勇雷清泉
文献传递
三层复合PI薄膜厚度比对其电导特性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微乳化-热液法制备硅/铝氧化物纳米分散液,并制备了一系列掺杂层与中间层厚度比不同的纳米掺杂三层复合聚酰亚胺(PI)薄膜.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薄膜的透射电镜(TEM)测试和电导电流测试.TEM测试结果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粒子在有机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可得到三层复合薄膜的复合结构,掺杂层和中间层的尺寸比例符合实验要求.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在同一电场强度下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而电老化阈值随着掺杂层厚度比例增大向低场强方向移动.
范勇张洪亮杨瑞宵陈昊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纳米杂化透射电镜电导电流
片状纳米Al_2O_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片状纳米Al2O3,经过偶联剂改性后与环氧树脂复合,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了不同填充量的片状纳米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片状纳米Al2O3用量对片状纳米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片状纳米Al2O3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分散良好;随着片状纳米Al2O3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升高、介电强度增大,当片状纳米Al2O3的填充量为7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为29.58kV/mm,比纯环氧树脂的介电强度提高了30%;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3.8~4.5)和介电损耗(0.015)比纯环氧树脂稍有增大,但仍维持在较好的介电性能范围内。
周宏张玉霞范勇陈昊
关键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热性能
无规嵌段共缩聚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对苯二胺(pP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4种单体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pPDA-BPDA组分占不同摩尔百分含量的无规嵌段共缩聚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测试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PDA-BPDA刚性嵌段引入量的增加,聚酰亚胺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得到较大提高,而其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热稳定性增强;击穿场强在pPDA-BPDA组分摩尔百分含量为50%时达到最大,但均低于未引入嵌段时的薄膜的击穿场强。
陈磊梁凤芝陈昊范勇
关键词:聚酰亚胺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击穿场强
纳米结构体系的介电现象
本文阐述纳米结构电介质体系,包括纳米粒子/电介质材料复合物,典型界面力及其作用,电介质内部及不同相界面的纳米结构区域,生物膜及DNA,微电子器件中的绝缘栅等在外界电场或其它场作用下所发生的极化、载流子输运、场发射、界面及...
范勇王暄张晓虹陈庆国雷清泉
关键词:电介质材料
文献传递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纳米颗粒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高聚物-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研究了杂化薄膜的微观结构、相结构及分布,并对纳米颗粒的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薄膜中含有两种纳米颗粒Si O2和Al2O3,颗粒尺寸约5nm~40nm,其中Si O2颗粒尺寸较小,以非晶团簇形式存在.在高能电子束照射下,Si O2颗粒容易分解;Al2O3颗粒结晶则较稳定.
殷景华范勇雷清泉
关键词:无机纳米颗粒杂化聚酰亚胺微观结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