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耀栋

作品数:36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3篇植被
  • 7篇植被覆盖
  • 7篇土壤
  • 6篇植被覆盖度
  • 6篇覆盖度
  • 5篇沙地
  • 3篇动态监测
  • 3篇植被物候
  • 3篇物候
  • 3篇毛乌素沙地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形
  • 2篇多尺度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被指数
  • 2篇生态敏感性
  • 2篇生态系统

机构

  • 34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山东省滨州畜...

作者

  • 36篇荆耀栋
  • 17篇周淑琴
  • 15篇毕如田
  • 6篇张青峰
  • 6篇吴发启
  • 3篇朱洪芬
  • 3篇张吴平
  • 2篇刘立文
  • 2篇郭青霞
  • 2篇史广
  • 2篇张迁迁
  • 2篇刘庚
  • 2篇高阳
  • 1篇惠军
  • 1篇秦明星
  • 1篇孟会生
  • 1篇车爱平
  • 1篇曹毅
  • 1篇徐占军
  • 1篇陈蜀江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西水土保持...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5
2021年
吕梁山地区地形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研究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变化,探索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的响应关系,旨在为高海拔山区植被物候研究和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地区的植被物候,对气温、降水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植被2个关键物候期与气候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提前的区域约占85.7%,其中16.2%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结束日期(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推迟的区域约占90.6%,其中33.3%显著推迟。(2)区内74.8%、87.7%植被S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负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SOS提前。植被SOS在高海拔山区受4月气温影响显著,而低海拔地区受4月降水影响显著。(3)区内72.6%、65.1%植被EOS分别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气温升高或降水增加,植被EOS推迟。植被EOS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受11月气温影响显著,而高海拔地区受9月降水影响显著。2000—2015年吕梁山地区植被物候发生显著变化,各地区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候、气候变化研究和陆地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王贝贝周淑琴荆耀栋宋晓静
关键词:植被物候气候响应
吕梁山植被时空分布规律及地形差异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2000—2018年MODIS NDVI数据,应用均值法、趋势分析法揭示吕梁山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吕梁山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全区99.77%的植被覆盖稳定趋向良好转化,其中吕梁山脉中段NDVI较高,晋西、晋西北NDVI较低。地形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对NDVI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高程在1250~2400 m时,NDVI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高程大于2400 m时,NDVI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坡度以35°为界,坡度<35°时,NDVI均值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阴坡的NDVI高于其他坡向且差异明显,平地的NDVI最小。
宋晓静周淑琴荆耀栋王贝贝
关键词:地形因子
黄土丘陵区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为扰动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测定并计算长河流域内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指标,对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扰动的统计变化规律、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区与未扰动区对比,(1)从平均值变化结果来看,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增大,孔隙度、粉粒、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减小,其中容重在0~20 cm和砂粒在0~60 cm处显著增大(P<0.05),孔隙度在0~20 cm、有机质在0~40 cm和粉粒在0~60 cm处显著减小(P<0.05),其他各层没有显著变化。(2)煤矿开采导致孔隙度和容重的空间依赖度减弱;煤矿开采使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空间依赖性得到增强,其中0~20 cm处的砂粒和0~60 cm处的有机质由中等空间依赖变为强空间依赖。(3)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在3个土层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长河两侧土壤理化性质含量高低分布较为明显。煤炭开采对土壤的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和隐性破坏,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地表产生的沉陷和裂缝会致使土壤板结,改变地表形态,促进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交换,从而使扰动区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为小流域采煤扰动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成因提供一定的系统诊断依据。
王炎强毕如田张吴平荆耀栋温媛媛
关键词:煤矿开采扰动区土壤理化性质
基于组件式GIS的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Microsoft Visual C++9.0作为开发工具,以SuperMap SDX+为数据引擎,针对晋城市警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基于组件式GIS的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陈潇郭青霞荆耀栋刘庚
关键词: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式GIS警务工作
黄土高原煤炭开采对小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旨在结合RS与GIS,对采煤扰动下长河流域植被的动态演变趋势及相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87—2015年多期TM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长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运用最大值合成法、稳定性分析法等对长河流域近3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长河流域植被稳定性由东西往中部梯度递增,总体稳定性较高,矿区植被稳定性较差;(2)长河流域植被在近30年里存在普遍退化的趋势,59.9%的区域植被趋于退化,2007年后研究区植被情况略有好转,植被退化面积较之前减少了1.9%;(3)长河流域植被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4个主要的集聚特征。近30年中,高-高值集聚的区域内的植被呈明显的动态增加,低-低值集聚区的植被增加不明显。研究发现,长河流域植被在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为完善小流域植被动态监测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肖俊伟毕如田荆耀栋高阳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TM影像的代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
2013年
以ERDAS IMAGINE系统为操作平台,利用忻州市代县地区2000年和2007年两期TM卫星影像数据,通过对遥感图的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监督分类等处理,对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低程度植被覆盖比2000年减少了6 834.3hm2,中程度植被覆盖增加了2 777.2hm2,高程度植被覆盖增加了4 050.8hm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变化均是代县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并结合erdas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王海斌荆耀栋
关键词:NDVITM植被覆盖
地籍测量在线学习满意度研究
2023年
研究以地籍测量课程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地理探测器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在线学习满意度量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学习满意度量表Alpha系数达到0.992,KMO值为0.863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满意度影响因素概括为教育教学质量与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任务价值以及网络学习4个维度,其中任务价值在地理探测器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表现出最高解释力和预测力,教育教学质量与自我效能次之,学习动力和网络学习2个维度在解释力和预测中存在显著差异,且学习动力在预测中可由其余3个主成分代替。在此基础上,对量表项目进行重新归类化简,并提出对在线学习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开展在线学习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贺鹏毕如田韩慧菲荆耀栋王婧姝
关键词:地籍测量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毛乌素沙地植被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及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SPOT-VEG NDVI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毛乌素沙地1998—2013年的植被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功能特征、发展趋势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6a榆林市植被NDVI空间自相关显著,存在1个低值和3个高值集聚区.低值集聚在西北风沙区,核心为低-低型,低-高型依附于外;高值集聚在东南部植被较好的3个热点区,核心为高-高型,高-低型依附在外.核心区面积较大,外围缓冲区面积较小.(2)低-低型NDVI变化分退化(1998—1999)、恢复(1999—2002)、稳定(2002—2007)和反复退化(2007—2013)4个阶段.高-高型NDVI分退化(1998—1999)、恢复(1999—2003)、稳定(2003—2007)、发展(2007—2013)4个阶段.(3)16年间低-低型NDVI介于0.2—0.4,高-高型介于0.3—0.7,1999年前急速下降,随后波动上升,速率分别为0.80%/a和1.86%/a.(4)低-低型和低-高型NDVI稳定性较强,面积变化较小;高-高型和高-低型反之.(5)16年间榆林市低-低型集聚区内NDVI值介于0.2—0.3之间的像元频数与年降雨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性为0.50.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沙地植被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植被修复与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方法参考.
周淑琴荆耀栋张青峰吴发启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植被覆盖空间自相关毛乌素沙地
基于自然-经济-景观多源体系的吕梁山土地生态风险评价
2022年
生态风险评价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安全研究的基础。当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低效土地利用导致植被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区域生态风险加剧,生命共同体保护和建设面临新挑战。以吕梁山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Fragstats及R的支持下构建自然-经济-景观多源评价体系,基于5 km×5 km格网核算19年以来区域植被退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性,评价全域生态风险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吕梁山植被覆盖整体增加,植被变化具有显著性,显著区面积占比达84.94%。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07.803×10^(8)元增至507.874×10^(8)元,增幅较小,2010—2018年降至499.761×10^(8)元,共减少1.597%,林地、草地、耕地为主要贡献类型。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风险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负相关,聚集趋势有所增强。研究旨在为吕梁山更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提高该地区风险预警和管控能力提供参考。
宋晓静周淑琴王勇荆耀栋刘立文王贝贝
关键词:植被退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风险
植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与养分资源动态分布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借助根系功能-结构机理模型,在动态描述根系空间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采用根系空间吸水速率函数耦合三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描述根系吸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以根个体为中心,采用扩散方式,描述了由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磷元素而引起的土壤中有效磷分布的动态变化。通过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的动态观测试验,获取了根系生长参数,利用文献资料获取了土壤水分运移参数、土壤有效磷扩散参数。在设定的灌溉与蒸散情景下,模拟了根长密度与根系吸收速率在三维空间的动态分布、根系吸水条件下土壤水分三维时空变化以及根系吸收磷元素的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磷的亏缺区域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根系-土壤系统能够实时地模拟根系生长下土壤环境资源的动态变化。
张吴平荆耀栋毕如田冀美蓉
关键词:土壤水动力学有效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