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娟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大疱
  • 4篇大疱性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B细胞
  • 3篇寻常型
  • 3篇天疱疮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病
  • 3篇免疫病
  • 3篇节性
  • 2篇大疱性类天疱...
  • 2篇大疱性皮肤病
  • 2篇寻常型银屑病
  • 2篇寻常性
  • 2篇寻常性银屑病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病
  • 2篇免疫性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8篇董娟
  • 8篇潘萌
  • 6篇郑捷
  • 3篇朱海琴
  • 3篇许人超
  • 2篇元慧杰
  • 2篇吴桂菊
  • 1篇刘芝翠
  • 1篇王颖

传媒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1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银屑病合并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例银屑病合并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大疱病的诱发因素、免疫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特异性致...
董娟吴桂菊郑捷潘萌
调节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传统的B细胞通过呈递自身抗原(APC作用)、产生自身抗体及分泌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B细胞已成为多种自身免疫病治疗的靶点,如针对B细胞表面标志CD20的利妥昔单抗已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
董娟潘萌郑捷
大疱性类天疱疮后发生寻常性银屑病被引量:2
2013年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银屑病。患者男,74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2个月就诊,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治疗后皮疹均消退。患者在2年半后出现双下肢红斑鳞屑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寻常性银屑病。
元慧杰许人超董娟朱海琴郑捷潘萌
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例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大疱病的诱发因素、免疫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特异性致病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1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70.55±11.08)岁。患者在银屑病发生后平均(15.36±9.19)年出现大疱性皮肤病;4例患者在出现大疱病前有明确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史。7例患者并发天疱疮,4例并发类天疱疮。7例天疱疮患者中4例免疫荧光检查阳性,而阴性的2例患者中外周血检出高滴度抗Dsg1抗体,另有1例结果不详;4例类天疱疮患者中3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阳性,2例患者抗BP180抗体阳性。这些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并发的免疫性大疱病均有较好疗效,对原有的银屑病亦有一定的疗效。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早期合理的临床治疗,尽早控制病情。
董娟吴桂菊郑捷潘萌
关键词:寻常性银屑病回顾性分析
调节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发现及其作用
目的系统了解国内外对调节性B细胞的认识及研究进展。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自身免疫病及相应的鼠模型中调节性B细胞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传统意义上的B淋巴细胞通过呈递自身抗原、产生...
董娟潘萌
调节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传统意义上的B淋巴细胞通过呈递自身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及分泌细胞因子等多种机制在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发现,另有一群具有特殊免疫表型的调节性B细胞可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诱导免疫耐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自身免疫病及相应的鼠模型中调节性B细胞的研究进展,展示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董娟潘萌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IL-10自身免疫病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抗原特异性Th细胞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vulgaris,PV)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4例PV患者资料,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112).体外用该肽段分别刺激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斑点(EusPOT)方法检测干扰素(IFN)-γ+Th1细胞和白介素(IL)-4+Th2细胞的数量,以及记忆性B细胞的数量。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Pv患者男女比例1.67:1,平均年龄(56.59±14.66)岁。5×10^5个PBMC中,PV患者特异性IFN-γ+Th1细胞绝对数为420.18±350.29,高于健康对照145.12±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患者特异性IL-4+Th2的细胞数(366.76±192.44)与健康对照(335.88±164.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4+Th2占总Th2细胞的百分率为37.03%±23.44%,特异性IFN-γ+Th1细胞为23.62%±16.77%;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特异性IL-4+Th2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241.68±160.60)较治疗前(452.82±199.29)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特异性卟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Dsg3抗体滴度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0.05o结论抗原肽段DG3(96~112)含有被PV患者特异性Th细胞识别的致病性抗原表位;特异性IFN-γ+Th1细胞和IL-4+Th2细胞均在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异性IL-4+Th2细胞在疾病活动中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致病作用。
董娟王颖朱海琴许人超郑捷潘萌
关键词:天疱疮TH1细胞TH2细胞ELISPOT
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寻常型银屑病一例
元慧杰许人超董娟朱海琴刘芝翠郑捷潘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