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伟光

作品数:81 被引量:1,04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值模拟
  • 25篇数值模拟
  • 23篇暴雨
  • 15篇中尺度
  • 14篇降水
  • 13篇中尺度对流
  • 12篇中尺度对流系...
  • 10篇雷暴
  • 9篇城市
  • 8篇热带
  • 8篇季风
  • 7篇气旋
  • 7篇热带气旋
  • 7篇珠三角
  • 7篇华南暴雨
  • 7篇GRAPES...
  • 7篇MCS
  • 7篇城市热岛
  • 6篇台风
  • 6篇雷达

机构

  • 59篇中国气象局广...
  • 22篇中山大学
  • 13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澳门地球物理...
  • 4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3篇澳门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东省气象局
  • 2篇广东省气象台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东省气象探...

作者

  • 81篇蒙伟光
  • 27篇张艳霞
  • 19篇戴光丰
  • 15篇闫敬华
  • 13篇李江南
  • 12篇黄燕燕
  • 12篇万齐林
  • 11篇王安宇
  • 11篇陈子通
  • 9篇丁伟钰
  • 8篇李昊睿
  • 7篇杨兆礼
  • 6篇徐道生
  • 6篇袁金南
  • 6篇冯瑞权
  • 5篇张诚忠
  • 5篇李春晖
  • 5篇郑彬
  • 5篇梁巧倩
  • 5篇蒋德海

传媒

  • 21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气象学报
  • 5篇大气科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气象
  • 2篇广东气象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全国城市空气...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的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被引量:20
2014年
应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及位涡分离反演等方法,对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暴雨发生期间季风槽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的机理及其对季风槽维持发展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季风槽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于弱斜压性环境中,大多在槽东西两端涡度中心区发展最强。南侧盛行的西南低空急流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了对流发展的"可维持性"条件,是对流得以组织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重要原因。涡度收支诊断表明,季风槽气旋性涡度生成主要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辐合引起。位涡分离反演结果证实,季风槽气旋性环流增强主要由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相关的扰动位涡造成,并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加热峰值高度升高而向上发展,是大尺度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动力响应的结果。在季风槽东西两端,由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烈且持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引起的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最为明显。其结果可引起中尺度对流系统西南一侧向北非地转风发展,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增强西风,维持低空急流的发展,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条件。这些都说明季风槽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持续暴雨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蒙伟光张艳霞袁金南李春晖梁巧倩吴乃庚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南方持续性暴雨中尺度特征诊断分析和预报技术
崔春光王晓芳李俊彭涛张芳华赵玉春汪小康蒙伟光李跃清徐明曹勇陈功尹忠海张端禹赵娴婷
该项目受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灾害实验室基金等课题支持,属地球科学大气科学分支。暴雨灾害占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的40%,而类似1954、1998、2010年等严重洪涝灾害均由持续性暴雨引发,但...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预报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预报
珠江三角洲地区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广东省是全国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降水集中期可分为前汛期和后汛期。位于广东南部沿海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建设发展引起的下垫面特征的改变对天气的...
郑艳萍蒙伟光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强降水
文献传递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凝结加热在MCS涡旋的形成期最为重要,在涡旋形成之后,影响相对减弱。(3)凝结加热通过对MCS发展过程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MCS环境场中尺度低空急流、高层辐散等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形成。(4)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对MCS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暴雨MCS发生前期,地表非绝热过程造成气压下降,导致华南南部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加大,辐合加强,从而使低层的湿度增大,气层变得更加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启动。
蒙伟光李江南王安宇冯瑞权古志明闫敬华
关键词:地表通量华南暴雨数值模拟
华南锋面和季风降水环流特征及加热结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选取华南2017年5月15日两段不同系统影响的典型个例降水,基于ERA Interim分析资料和地面、雷达等观测资料,从两类降水的大尺度环境及中尺度特征方面探讨了两类降水系统的差异,并利用模式潜热廓线订正方案对两类降水个例的潜热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季风降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边界层内强辐合、高温高湿,中高层(600~150 hPa)较强辐散,而锋面降水受低层锋面系统影响,对流层低层强辐合,800~300 hPa较强辐散,水汽输送深厚,斜压性结构明显,且垂直运动剧烈。除两者的辐合辐散中心、正涡度的中心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垂直运动大值中心所在的层次明显不同外,其强度也差别较明显,就垂直运动而言,锋面降水的最大值达-1.2 hPa/s,远远大于季风降水(-0.2 Pa/s)。两者的中尺度特征和加热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季风降水中尺度雨团沿海岸线自西向东移动发展,潜热加热中心为单峰值,位于5~6 km;锋面降水中尺度雨团在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雨带上不断向东南方向合并发展,潜热加热中心有两个,分别位于1~2 km和6~7 km。
张艳霞蒙伟光徐道生戴光丰张诚忠
关键词:锋面降水季风降水环境特征
影响华南后汛期季风持续性暴雨和热带气旋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1961—2008年NCEP逐日、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全国和华南各省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得到华南后汛期持续性暴雨74例,其中热带气旋(TC)引起的持续性暴雨(TCR)有54例,季风引起的持续性暴雨(MSR)有20例。TCR主要发生在8月,占TCR总数的52%,MSR主要发生在7月,占MSR总数的70%。两类持续性暴雨的出现次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得到,MSR主要由前期和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海温持续偏暖所致,其一方面加强了南海夏季风环流、水汽辐合异常增强;另一方面增强了菲律宾海的对流,使得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环流激发出"-、+、-"的EAP遥相关型波列分布,为7月持续性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相比之下,TCR主要由于8月局地海温-黑潮区海温异常偏冷致使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所致。此外,叠加在这种尺度背景下,导致MSR和TCR发生的关键是10~20天季节内振荡导致系统由东南向西北传播。
李春晖吴志伟蒙伟光张艳霞谷德军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季风热带气旋季节内振荡
AMSU-A温度反演及其对南海热带低压暖心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NOAA极轨卫星先进微波探测器AMSU-AL1B的观测资料,经过卫星天线模式校正和临边调整,再用线性回归及水平方向上逐步订正法得到水平分辨率为0.5°×0.5°、垂直方向1000~0.1hPa共40层的反演温度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反演的温度资料可以揭示热带气旋暖心的细致结构。然后,选取了由中高层向下(“自上而下”)发展而来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对这些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中高层向下发展而来的南海热带低压都有暖心结构从中高层向下发展到近海面的过程;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在暖心向下发展到近海面时,高层暖心突然增强,使得热带低压的暖心在高层和低层同时出现显著增强;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的暖心结构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通过监测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判别热带低压是否发展有一定帮助。
袁金南蒙伟光张艳霞蒋德海李春晖毛伟康黄辉军
关键词:天气学暖心结构
华南局地锋生及对流系统发展的模拟分析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2009年3月28日一条东西向的锋面出现在华南25°N附近。伴随着锋面的活动,对流降水回波午后开始在广西的梧州附近发展,并在随后几小时向东移动,组织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为广东中西部及珠三角地区带来了雷暴、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应用地面自动站、雷达回波、卫星云图以及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的模拟结果,对锋面暴雨形成的天气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考察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与局地锋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锋面对流系统形成发展于一个东西向水平尺度约200km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对流起始发展于具有较大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较小对流抑制位能(CIN)的区域。伴随着对流的发展,锋面强度增强。锋生函数的计算发现,非绝热项和倾斜项分别在由对流引起的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支和下沉运动支起锋生作用,是引发中尺度锋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相对来说,水平辐合项和形变项的作用却比较小。这与大尺度的锋生过程不同,中尺度锋生更主要的是由热力直接触发的非地转环流所驱动。涡度场的演变分析还发现,沿着850hPa锋区大的正涡度区与500hPa的强上升运动区对应良好,对流系统发展与中尺度锋生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第二条件不稳定机制的相互作用,对流增强了锋生过程,锋面则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起组织作用。中尺度锋生对对流组织发展的作用作为此类灾害天气形成的原因值得关注。
蒙伟光戴光丰张艳霞李昊睿
关键词:华南暴雨数值模拟
热带气旋背景条件下的城市效应与广州夏季雷暴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广州地区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观测网资料、广州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卫星TBB资料等,分析了2005年8月初受热带气旋外围气流影响条件下广州地区"城市热岛"(UHI)的演变特征,并主要对期间8月4日夜间和7日午后发生在广州城区的两次雷暴过程及其与UHI等城市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次雷暴的形成均与UHI相关,UHI引起局地气流发生辐合并引发对流发展,对流降水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均与UHI的演变及其相应的辐合区有良好对应关系,对流易于在UHI发展较强的时段和位置上发生.而且受城市的影响,两次雷暴在移动经过广州城区时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强的对流回波出现在中心城区上空,降水也集中落在中心城区.所有这些特征表明两次雷暴的形成和发展均与城市的影响有关.
蒙伟光闫敬华扈海波
关键词:夏季雷暴城市热岛热带气旋
WRF耦合城市冠层模式对珠三角城市群天气模拟影响的评估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是否耦合城市冠层模式的3个对比试验(无城市冠层模式:W-NUR;单层冠层模式:W-UCM;多层冠层模式:W-BEP),应用WRF模式模拟了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发生于2011年6月21日午后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发现W-UCM、W-BEP试验的模拟结果均优于W-NUR试验,但降水落区与实际观测相比仍有差异。为此应用前期10 d(2011年6月11—20日)的模拟结果,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6个站点基本气象要素模拟效果的评估,重点考察了W-NUR及W-UCM试验结果的差异,并对模拟降水存在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W-NUR还是W-UCM,模拟的10 m高度风速普遍偏强,其中W-NUR模拟的平均风速比观测偏强1.61 m/s,W-UCM偏强1.58 m/s;W-NUR模拟的2 m高度温度及温度露点差均较观测偏低,温度平均偏差-1.28℃,温度露点差平均偏差-1.39℃,而W-UCM模拟的温度及温度露点差较观测偏高,温度平均偏差略高0.14℃,温度露点差平均偏高1.12℃。平均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析反映出,温度模拟的误差最小,其次为温度露点差,风速误差最大,而且模拟温度和温度露点差与观测相关性更好,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60和0.50,通过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风速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弱。总体来看,尽管耦合冠层模式后WRF对地面气象要素的预报有所改善,但模拟的10 m高度风速仍然偏强。就21日强降水过程的模拟来说,由于偏北风偏强造成切变线南压可能是模拟降水落区偏南的一个原因。
张艳霞蒙伟光戴光丰蒋德海
关键词:地面气象要素数值模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