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群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致热原
  • 3篇细胞
  • 2篇脑脊液
  • 2篇发热
  • 2篇白细胞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吞噬细胞
  • 1篇内生致热原
  • 1篇清热
  • 1篇清热剂
  • 1篇热限
  • 1篇热性
  • 1篇转染
  • 1篇细胞因子
  • 1篇腺苷酸
  • 1篇内毒
  • 1篇内毒素
  • 1篇内皮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蔡群
  • 3篇李弘
  • 3篇程少冰
  • 3篇李楚杰
  • 2篇邓志坚
  • 1篇颜亮
  • 1篇李菁

传媒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生致冷原对家兔内生致热原生成及致热性的影响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研究内生致冷原(endogenous cryogen,EC)对体外培育的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及体内EP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两部分:Ⅰ、观察EC对体外EP生成的影响。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8只,分别注射不同培养条件获得的EP(EP、EP_1、EP_2)或NS_0 EP_1和EP_2是在培养过程中加入EC而获得的。结果显示:注射EP_1和EP_2组发热效应明显低于EP组(P<0.05),表明EC影响了EP的生成。Ⅱ、观察EC对EP性发热效应的影响。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8只,分别静脉注射EP、EP+EC、NS。实验结果显示:注射EP 1ml/kg+EC 1ml/kg组的发热效应比注射EP 1ml/kg组明显降低(△TP<0.05和TRI_3P<0.01)。表明EC对EP性发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EC抑制或降低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部分可能是由于对抗了EP的致热活性,另部分是由于抑制了ET诱生EP所致。
李弘李楚杰蔡群李菁程少冰
关键词:致热原内毒素发热
两种清热方剂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1993年
本研究用72只新西兰家兔,观察了柴葛解肌汤(No.Ⅰ)和新加香薷饮(No.Ⅱ)两种清热方剂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 pyrogen,LP)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剂灌胃对家兔正常体温没有明显影响(P>0.05)。(2)单独注射LP引起直肠温度上升0.90±0.12℃,静注LP前一小时灌服No.Ⅰ或No.Ⅱ方剂直肠温度上升分别为0.83±0.19和0.45±0.15(△T℃),与单独注射LP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这两种方剂增有明显的解热作用。(3)静注LP后一小时检测家兔脑脊液cAMP含量为140.94±51.74pmol/ml,而No.Ⅰ+LP组脑脊液cAMP含量则为83.48±8.11pmol/ml。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No.Ⅰ方剂不仅抑制LP引起的发热效应,还明显降低LP引起的脑脊液的cAMP含量增高。但No.Ⅱ+LP组同时点的cAMP含量为114.48±11.93pmol/ml,与单独注射LP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No.Ⅱ方剂虽能抑制LP引起的发热效应,但不能明显降低LP引起的脑脊液的cAMP含量升高。根据这些结果,作者推论:《柴葛解肌汤》可能主要通过降低脑内cAMP含量的上升取得解热效应,而《新加香薷饮》则可能通过另外的方式而导致解热。
李弘蔡群邓志坚程少冰李楚杰
关键词:致热原方剂清热剂
热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
1989年
发热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被机体自动限制不再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热限(upper limit of fever)。热限是动物机体的一种重要的生命适应现象,可以避免由于体温过高给生命重要器官组织带来伤害,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因此,研究热限的发生机制。
蔡群
关键词:发热热限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人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生成环核苷酸的影响
2000年
目的和方法: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吞噬细胞,观察该基因表达对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cAMP的影响。结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可在吞噬细胞获得稳定表达,但该产物在活细胞中不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可上调TNF-a的释放,下调IL—10和cAMP的生成,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不改变这种变化趋势。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产物的功能具有细胞特异性。导致吞噬细胞功能变化的效应分子可能不是一氧化氮。
颜亮蔡群
关键词:吞噬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因子环核苷酸
柴葛解肌汤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1990年
本研究选用65只新西兰白兔,观察经口灌入柴葛解肌汤(柴葛汤)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柴葛汤经口灌入对家兔正常体温没有明显影响(P>0.05)。(2)单独静脉注射LP组,体温上升0.93±0.07℃,静注LP前1小时经灌口注柴葛汤,体温上升仅0.29±0.07℃,两组均数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柴葛汤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3)静注LP 1小时(LP性发热高峰期),脑脊液cAMP含量为141.18±23.04pmol/ml,静注LP前1小时经口灌入柴葛汤,脑脊液cAMP含量为94.37±6.20pmol/m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检验表明,柴葛汤+LP组的体温上升高度与脑脊液cAMP含量变化呈明显正相关。表明柴葛汤不仅抑制LP引起的发热反应,而且明显低降LP引起的脑脊液cAMP含量增多。根据这些实验绪果,作者推论,柴葛汤可能是通过降低脑内上升的cAMP含量而导致解热效应的。
蔡群李弘邓志坚程少冰李楚杰
关键词:致热原环腺苷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