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贝贝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吸虫
  • 7篇血吸虫病
  • 7篇吸虫
  • 7篇吸虫病
  • 7篇虫病
  • 4篇钉螺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钉螺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源
  • 2篇传染源控制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图
  • 1篇电子地图
  • 1篇钉螺分布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预防血吸虫病
  • 1篇网络直报
  • 1篇费用-效果

机构

  • 10篇安徽省血吸虫...
  • 2篇铜陵县血吸虫...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安徽省铜陵县...
  • 1篇安徽省当涂县...
  • 1篇安徽省东至县...

作者

  • 10篇何家昶
  • 10篇虞贝贝
  • 10篇张世清
  • 9篇汪天平
  • 8篇高风华
  • 7篇汪昊
  • 7篇张功华
  • 3篇季虹
  • 2篇李婷婷
  • 1篇杨卫平
  • 1篇尹晓梅
  • 1篇王家生
  • 1篇庄小弟
  • 1篇汪奇志
  • 1篇卢金友
  • 1篇王恩木
  • 1篇尹年武
  • 1篇汪峰峰
  • 1篇何龙珠

传媒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效果与费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8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91.8%,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了97.2%和89.9%;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8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06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15元。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并对其费用-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虞贝贝吴慧潘新平王跃明鲍建国姚振琪邓玉军任晓联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费用-效果
2006-2009年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2009年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数据库,用GPS对感染性钉螺环境定位,再用GIS软件绘制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电子地图,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变化。结果 2009年全省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面积、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43.3%、43.1%、61.9%和60.9%。其中山丘型地区呈逐年下降趋势,湖沼型地区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9年较2008年有所回升。感染性钉螺空间分布年间变化较大,2~4年连续或间隔年份再次发现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占总数的29.5%,仅出现1年的环境占70.5%。结论近年来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虽呈下降的趋势,但控制感染性钉螺的难度也在加大,要加强传染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控制和减少感染性钉螺。
高风华虞贝贝何家昶张功华汪昊张世清汪天平
关键词:感染性钉螺电子地图
2008年安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与传播阻断达标地区疫情评估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7个县(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判定其是否符合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方法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开展人畜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查病采用IHA法对6~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对所有敞放的牛和羊采用粪便直接毛蚴孵化法检查。传播控制达标评估县(区)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传播阻断达标评估县(区)对历史有螺环境、可疑有螺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螺。同时,审核近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 4个区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低于1%,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3个县(市、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钉螺。结论 4个区的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了传播标准,3个县(市、区)的疫情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
何家昶张功华汪昊张世清尹晓梅刘一平高风华汪峰峰尹年武庄小弟汪奇志王恩木季虹虞贝贝曹晋蓉汪天平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9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面积、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及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长江流域钉螺面积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在1999、2004年和2006年出现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在1998年和2004年出现2个高峰期。江心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总体上均高于江边滩,江心滩活螺密度在2003年出现高峰期,感染性钉螺密度在2003-2004年、1999年和2006年出现高峰期;江边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于1998年出现高峰期。结论长江流域钉螺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加强钉螺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传染源控制。
何家昶王家生卢金友李婷婷高风华周平朱传明何龙珠虞贝贝张世清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长江流域
2006~201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而积由2006年1285.989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但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62~0.000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张世清高风华何家昶汪天平张功华汪昊虞贝贝
关键词:钉螺感染性钉螺
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评估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方法采取以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治疗血吸虫病人750798人次,扩大化疗547069人次。治疗病畜8462头次,扩大化疗11702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面积30532.0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13979.5hm2。开展健康教育3173.1万人次。40%的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制措施。至2009年,人群感染率降至0.51%,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降至0.30/10万,耕牛感染率降至1.25%。钉螺面积徘徊在29065.4~29740.3hm2,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同步下降趋势。期间全省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其中4个县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结论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控制钉螺、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
何家昶汪天平张世清高风华张功华杨卫平汪昊虞贝贝
关键词:血吸虫病
安徽省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和复现趋势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了解1996~2007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1996年到2007年12年间,安徽省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2004年和2006年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4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390.2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4570.5hm2,超过了同期消灭钉螺面积;结果也明确了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的主要水系。结论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长江流域及通江河流的灭螺成果难以巩固。
何家昶张世清高风华虞贝贝张功华汪昊季虹汪天平
关键词:钉螺复现
2005~2007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报告血吸虫病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以2005~2007年该系统报告的安徽省血吸虫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共报告血吸虫病例457例,其中急性191例。457例血吸虫病例中33.0%由血防专业机构报告,4.6%由疾控中心报告,56.7%由医院报告,5.7%由乡镇卫生院报告。血吸虫病例异地报告较多,457例血吸虫病例中,40.9%由本省非本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10.7%由其他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在报告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结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报告系统"有利于急性血吸虫病例的及时发现与调查处理,但不适合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血吸虫病的疫情报告从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加强有关血吸虫病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血吸虫病疫情报告质量。
高风华何家昶汪天平张世清张功华虞贝贝季虹汪昊
关键词:血吸虫病网络直报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4年,观察血吸虫病预防效果。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8个试点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94.2%,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91.9%和81.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吴慧鲍建国王跃明田学根姚振琪任晓联邓玉军苏继好虞贝贝李婷婷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空间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 9.3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人群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IDW模拟出安徽省人群血检阳性率与感染率的分布图,显示全省人群感染较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上中游段疫区相连成片,下游段疫区呈块状分布。对比模拟疫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实际疫情分布,人群血检阳性率IDW图要优于人群感染率IDW图。结论应用IDW制作的插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分布情况;以人群血检阳性率作为疫情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目前安徽省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
高风华张世清汪天平虞贝贝何家昶张功华汪昊
关键词: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