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言琛

作品数:48 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1篇骨折
  • 8篇硬膜
  • 8篇纤维细胞
  • 7篇切除
  • 7篇椎板
  • 7篇椎板切除
  • 7篇瘢痕
  • 6篇蛋白
  • 6篇硬膜外
  • 6篇切除术
  • 6篇椎板切除术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硬膜外瘢痕
  • 5篇螺钉
  • 5篇串珠
  • 5篇串珠素
  • 4篇增殖
  • 4篇入路
  • 4篇术后

机构

  • 29篇青岛大学医学...
  • 19篇青岛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47篇褚言琛
  • 23篇邹云雯
  • 11篇王志杰
  • 8篇杨文玖
  • 7篇侯庆先
  • 6篇王志杰
  • 5篇王爱民
  • 5篇于腾波
  • 5篇程永帅
  • 4篇寇德伟
  • 4篇王进
  • 3篇徐强
  • 3篇李学森
  • 3篇叶发刚
  • 2篇李富江
  • 2篇孙明岳
  • 2篇迟静薇
  • 2篇尹海磊
  • 2篇孙康
  • 2篇杨慧英

传媒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齐鲁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山东省创作外...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C2椎弓根及C3侧块螺钉联合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Hangman骨折是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有周围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常伴有脊髓受压,甚至死亡。据统计Hangman骨折占颈椎骨折的4[%]-7[%]。不少学者根...
邹云雯王志杰褚言琛
关键词:HANGMAN骨折
文献传递
KS强化人工腱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免疫组化研究—生物性人工腱膜材料
目的:观察KS强化人工腱膜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粘连的预防及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选用8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A、B、 C、D四组,每只取L2~3节段制备椎板切除术模型。A组硬脊膜外覆盖KS强化人工...
褚言琛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脊膜粘连
文献传递
一种眼科视力纠正锻炼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眼科视力纠正锻炼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称的半齿圈,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板一,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板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一,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对称的圆轴,所述底板固定连...
徐强褚言琛
文献传递
抑制瘢痕细胞中串珠素表达对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硬膜外瘢痕,又叫硬膜外纤维化,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范围内形成的瘢痕组织或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瘢痕的粘连和收缩会牵拉硬膜和神经根,限制其活动,被瘢痕包绕的神经根受到非正常的牵拉和挤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受阻,神经根和背侧神经节对机械压迫很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及下肢肌力降低等。近年来,对硬膜外瘢痕防治的研究大多是椎板切除术后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屏障来减少术后因瘢痕粘连导致的并发症。但对通过瘢痕形成过程中抑制其主要构成成分的生成来减轻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来实现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方法:选用30只250克两月鼠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按1、2、3、4、5、6周分为6组,行后路4、5腰椎全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5、6周时每周取一组大鼠全锥板切除术后硬膜后方瘢痕组织,分别行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筛选第三周瘢痕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慢病毒干扰串珠素表达并设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RT-PCR分析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与对照组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病毒干扰小组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较对照组及纯病毒组明显减少(RT-PCR F=509.331,q A,B=-43.371,P<0.01,q A,C=-46.133,P<0.01,Western-Blot F=337.578;q A,B=-112.433,P<0.01,q A,C=-89.227,P<0.01)。结论:干扰串珠素表达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成Ⅰ型胶原蛋白,对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应有一定作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成纤维细胞中的串珠素后,其生成的Ⅰ型胶原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串珠素表达能�
孙明岳褚言琛迟静薇孙菲邹云雯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瘢痕纤维细胞
MSCs移植并G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修复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应用促细胞生长物质(GS)对脊髓损伤后期大鼠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应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MSCs,10 mg/L的BrdU标记细胞核。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以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制模后2周随机分为MSCs+GS组、MSCs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伤后2周各组损伤处分别注入MSCs+GS、单纯MSCs、培养液。分别于伤后1、2、3、4、5、6周进行BBB评分;损伤后6周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及其上下各1 cm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BrdU阳性细胞及GAP-43的相对表达。结果制模后1~2周3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F=0.322、0.044,P〉0.05),3~6周MSCs+G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较MSCs组和对照组高(F=13.729~97.187,P〈0.05);MSCs+GS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及头、尾端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同时,MSCs+GS组及MSCs组损伤节段脊髓内GAP-43的表达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MSCs+GS组多于MSCs组。结论 MSCs移植联合GS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倪博文邹云雯王志杰褚言琛姚如永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质干细胞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对NIH3T3细胞成熟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NIH3T3细胞成熟化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IH3T3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TNF-α组(B组)及TNF-α+Anti-TNFRSF1B组(C组)。细胞制成2×108/L的细胞悬液后,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待细胞呈汇合状态时,换用无血清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12~16 h。然后A组换用含体积分数0.02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继续培养;B组换用含100μg/LTNF-α的培养基培养;C组先加入浓度为50μg/L的Anti-TNFRSF1B作用1 h后,倒出培养基后再加入含100μg/L TNFα-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然后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MMP3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MM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A组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3.413~5.076,P<0.05);B组较C组升高,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t=4.441~5.076,P<0.01);B、C组Ⅰ型胶原的表达较A组降低,差异也均有显著性(t=-4.950~5.808,P<0.05),B组较C组降低,差异也均有显著性(t=-4.950^-3.823,P<0.05)。结论 TNFα-可促进NIH3T3细胞活化。
杨文玖邹云雯王志杰褚言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NIH3T3细胞胶原基质溶解素1
三种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培养方法的对比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寻找简捷、高效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培养方法。方法以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的经典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提高初次接种密度、减少细胞离心过滤、进行营养丧失培养等改进,培养后期分别采用经典机械分离法、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和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行细胞分离与纯化,记录形态变化并采用同倍数视野动态计数,借助CD68及OX42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进行鉴定、计算纯度。结果三种分离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纯度和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其中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获得细胞数及纯度明显高于其他分离方法,低浓度胰酶消化法次之。结论小胶质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及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均可有效提高培养产量及纯度,以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最佳。
于腾波程永帅寇德伟褚言琛王爱民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纯化
无神经损伤的老年性胸腰段椎体塌陷的手术治疗
2021年
目的探讨利用侧前方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椎体塌陷效果。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后导致椎体塌陷的患者共21例,所有患者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均为E级,手术方式均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完成对骨折部位前方结构的重建和后方内固定,且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伤椎中央高度压缩百分比、椎体成角,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持续观察并发症。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4.12±0.74)h,术中出血量为(662.38±115.37)ml,随访时间为(20.33±6.40)个月。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F=853.022,P<0.05),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伤椎中央压缩百分比及椎体成角在术前与术后及术前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2.704、4691.359、4451.951、5869.033,P>0.05)。结论侧前方手术入路手术创伤小,患者可实现疼痛早期缓解、早期下地。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对于治疗老年胸腰段无神经损伤性骨质疏松骨折后的椎体塌陷上效果显著,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值得推广。
吴春兵杨文玖褚言琛侯庆先王志杰
关键词:侧前方入路胸腰段老年性骨质疏松
侧前方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
2020年
目的探讨对胸腰段结核患者应用侧前方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胸腰段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例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为对照组(A组),15例行侧前方手术入路为实验组(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并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后凸畸形矫正角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腰背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侧前方组手术时间[A组(285.24±89.21)min比B组(221.56±64.89)min,t=2.281 P<0.05]、术中出血量[A组(644.21±166.65)ml比B组(541.88±101.49)ml,t=2.062,P<0.05)和住院时间[A组(16.78±2.88)d比B组(14.01±2.62)d,t=2.831,P<0.05]均显著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A组(6.81±1.62)万元比B组(7.34±1.45)万元,t=-0.9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红细胞沉降率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4.463,P<0.05;B组:t=5.557,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4.899,P<0.05;B组:t=4.418,P<0.05),C反应蛋白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9.486,P<0.05;B组:t=7.525,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6.781,P<0.05;B组:t=4.735,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组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A组:t=5.401,P<0.05;B组t=5.700,P<0.05)、JOA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7.541,P<0.05;B组t=-7.913,P<0.05)、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10.027,P<0.05;B组t=10.1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两组间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时间点差
刘波褚言琛侯庆先杨文玖王志杰
关键词:胸腰段侧前方入路疗效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活性小胶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前两组为运动功能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Allen脊髓打击装置打击脊髓,建立中度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后两组为组织学观察组,用相同方法制作动物模型,也分为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在动物模型制作早期进行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分离以及纯化,并对小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和细胞纯度的测定。移植组术后7d再次暴露损伤部位,微量注射器以损伤部位为中心注射移植活化小胶质细胞悬液。而对照组不移植。运动功能观察组分别在移植后第1天、第1,2,3,4周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组织学观察组在相同时相点进行Naoumenko及Feigin小胶质细胞石蜡切片染色,每个时间点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两只大鼠取材切片,镜下观察并计数小胶质细胞。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3,4周,对照组与移植组随时间延长BBB评分均逐渐升高,移植组术后2,3,4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aoumenko—Feigin染色计数,移植组比同期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于腾波寇德伟程永帅褚言琛王爱民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脊髓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