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世锷

作品数:35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电镜
  • 5篇电镜观察
  • 5篇血清
  • 5篇扫描电镜观察
  • 5篇莱姆
  • 5篇莱姆病
  • 5篇弓形虫
  • 5篇虫病
  • 4篇扫描电镜
  • 4篇吸虫
  • 4篇螺旋体
  • 4篇莱姆病螺旋体
  • 3篇原虫
  • 3篇三氯苯达唑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宿主
  • 3篇疟原虫
  • 3篇卫氏并殖吸虫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35篇汕头大学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广东省梅州市...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梅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5篇许世锷
  • 15篇陆秀君
  • 13篇金立群
  • 9篇郭衍
  • 6篇谢霖崇
  • 6篇潘林祥
  • 5篇张哲夫
  • 5篇万康林
  • 4篇王绍渠
  • 4篇骆建民
  • 3篇张大鹏
  • 2篇吴中兴
  • 2篇傅玉才
  • 2篇沈浩贤
  • 2篇朱少毅
  • 2篇陈家俊
  • 2篇陈静卿
  • 2篇陈慎奔
  • 2篇林勇强
  • 2篇丁步兰

传媒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乡村医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广东寄生虫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维菌素对钩虫感染的疗效及对虫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观察伊维菌素对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的治疗效果 ,将服药后驱出的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钩虫与未服药的犬钩虫作对照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虫体体壁、肠壁、睾丸和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服用伊维菌素后钩虫各系统的超微结构均产生破坏作用 ,对体壁破坏较轻 ,对肠壁破坏较严重 ,纹状层的微绒毛断裂、粘连、中心层破坏 ;睾丸及卵巢的内部结构全部破坏成空泡或碎片。伊维菌素对上述三类肠道线虫均有较好疗效 。
吴中兴许世锷金立群
关键词:伊维菌素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超微结构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同工酶、蛋白质、0核酸和糖原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机理。方法组织化学方法用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过碘酸反应显示糖原及多糖物质;Brachet法显示核酸。在用药前后虫体连续切片中的分布及含量;SDS-PAGE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虫体蛋白质区带;用微量平板淀粉胶电泳法进行等位基因酶谱检测。结果药物能使虫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均衡而显著减少,实质组织中的糖蛋白显著减少,破坏虫体谷氨酸脱氢酶(GDH),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乳酸脱氢酶(LDH)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灭作用主要是破坏、抑制虫体酶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而且影响虫体的核酸代谢。
金立群许世锷陆秀君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卫氏并殖吸虫杀虫机理
汕头地区几种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王绍渠许世锷陆秀君陈静卿
关键词:弓形虫病血清诊断弓形虫抗体
贵州省间日疟原虫的研究——Ⅳ.红内期原虫及孢子增殖期的形态观察
1993年
本文报告在光学镜下(6×100)问日疟临床发作各期受感染红细胞的重复感染率,♀G:♂G的比例及成熟裂殖体的裂殖子数目并与国内外的报导作了比较。同时首次报导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正常红细胞和受感染红细胞的面积、孢子增殖各期虫体大小的结果。结果显示临床发作的发冷、发热和间歇期的重复感染率分别为5.85%、5.86%和3.44%;成熟裂殖体的裂殖子为12-44个,常见为16-21个,平均为18.6个;♀G:♂G的比例为3.1;1。配子体期的重复感染率与配子体密度关系密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的正常红细胞面积为45.95μ~2,受染红细胞的胀大率为10.2-126.6%。对孢子增殖各期虫体的面积也进行了计量测算。
郑璇刘祥焜陈远芳张培轩陈兆义许世锷陈跃文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疟原虫
乙二醇保护剂冻存弓形虫速殖子的保种方法被引量:5
1996年
本实验采用弓形虫小鼠腹水加入15%乙二醇保护剂,分别置4℃和-20℃冰箱冻存。按不同冷冻时间,分别经小鼠腹腔接种,结果在感染小鼠腹水中发现大量形态典型的弓形虫速殖子。实验证明,冻存于4℃的腹水保种效果较好,冷冻85d仍使小鼠发病致死;而冻存于-20℃的腹水,40d仍有感染力。
谢霖崇许世锷陆秀君郭衍
关键词:乙二醇弓形虫速殖子保种方法
粤东地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98年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水平。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共检测2184人,阳性225人,感染率1030%。儿童(1385%)、学生(1193%)感染率最高,农民(1057%)次之,林业工人及管理人员(644%)相对较低;林区(1037%)与非林区(1027%)人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1,P>075)。180例莱姆病血清阳性者中,蜱叮咬率为40%,未发现典型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疹患者,红斑、风团、紫斑占3278%,肌痛占2333%,关节炎占4111%。
郭衍万康林许世锷许世锷潘林祥陈慎奔王宏英潘林祥谢霖崇陈贵友张哲夫姚良治
关键词:莱姆病血清学个案调查流行病学
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应用扫描电镜对广州血管圆线虫的成虫进行了全面观察。该虫头部顶面有一个口腔,周围有两圈感觉乳突,每圈6个,但外圈的已退化而不很明显。在内圈侧乳突的外侧,有一对头感器开口。体壁表面有环状横纹,两横纹间有纵行皱襞。雄虫尾部两根交合刺的形态结构明显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我们分别称之为管状交合刺及槽状交合刺。当管状交合刺被包于槽状交合刺中时,外观似为一根:而当其从槽中脱出时,则外观为两根。此外,对雄虫的交合伞及雌虫尾部的结构也进行了描述。
许世锷丁步兰陆秀君沈浩贤张大鹏肖永康
关键词:线虫电镜
疟原虫顶部复合器及其与宿主红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金立群陆秀君许世锷
关键词:疟原虫宿主细胞疟疾
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雄虫交合刺扫描电镜观察
1993年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雄虫交合刺的形态结构,发现两种钩虫的交合刺均为一根呈凹槽状,另一根呈扁圆管状。由于其槽状交合刺的槽横切面的弧度不同,致使美洲钩虫的交合刺在外观上以一根为多见,而十二指肠钩虫的则以两根分开为多见。
许世锷陆秀君谢霖崇张大鹏
关键词:钩虫十二指肠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后, 虫体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被药物在体内、外杀死的虫体及对照组正常虫体, 按常规方法制成电镜样品,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药物作用下, 体壁的外质膜及基质层裂解消失, 肌肉层有不同程度的坏死, 皮层细胞膜及卵黄细胞膜破坏消失,核膜部份破坏, 核内异染色质凝固、聚边、直至溶解。胞质内的高尔基体消失,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肿胀变性、直至溶解,但对糖原颗粒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虫体的破坏比体外严重。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体壁及卵黄细胞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主要破坏细胞核、细胞的膜质结构以及微管系统, 并可使虫体皮层裂解消失。
许世锷陈彩云金立群陆秀君陈家俊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卫氏并殖吸虫体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