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清 作品数:21 被引量:13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华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基于仿生矿化以ZIF-8纳米材料包封酵母的方法及其复合材料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仿生矿化以ZIF‑8纳米材料包封酵母的方法及其复合材料和应用。本发明通过自组装生物矿化的方法,使酵母获得形貌可调控的ZIF‑8纳米材料保护壳,从而获得酵母@ZIF‑8复合材料,有利于保护酵母细胞,延长其寿... 詹国武 陆雨婷 郑大渊 蔡东仁 许庆清可见光/H_2O_2/海藻酸铁非均相催化降解吖啶橙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5年 由海藻酸钠和氯化铁反应制备了海藻酸铁凝胶小球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吸附和可见光下催化降解吖啶橙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吸附能力随pH升高而提高,且催化剂用量为40个凝胶小球时,可见光下吖啶橙能够在较宽pH值范围内脱色,脱色速率随H2O2的用量增加而增加,该反应符合Arrhen ius规律,其表观活化能为49.6 kJ/mol。自由基清除剂的加入不会降低脱色速率,表明催化反应不是羟基自由基的机理,而与高活性的类{Fe(IV)O}高价铁中间产物有关。 龙明策 林金清 陈建贤 纪荣芳 许庆清关键词:非均相FENTON 吖啶橙 光降解 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炭黑吸附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炭黑吸附材料的方法,通过酸处理去除POX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的金属组分,获得炭黑材料后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改性后的具有疏水性的炭黑材料,再与粘结剂混合进行3D打印,制备得到3D网格状... 詹国武 张扬 郑大渊 许庆清 陈平平 蔡东仁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2011年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地位重要。根据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和要求,为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和创新思想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对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开展了7年的相关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荆国华 周作明 许庆清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炭黑吸附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炭黑吸附材料的方法,通过酸处理去除POX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的金属组分,获得炭黑材料后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改性后的具有疏水性的炭黑材料,再与粘结剂混合进行3D打印,制备得到3D网格状... 詹国武 张扬 郑大渊 许庆清 陈平平 蔡东仁文献传递 一种以未焙烧的稻谷壳为模板制备多孔性分子筛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未焙烧的稻谷壳为模板制备多孔性分子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稻谷壳进行预处理,粉碎,过筛;步骤(2)、将水、模板剂、铝源和稻谷壳粉进行高温水热反应;步骤(3)、将水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清洗、烘干... 詹国武 郭梅婷 蔡东仁 许庆清 林建斌 周树锋D113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组氨酸 被引量:3 2007年 测定了25℃下D113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组氨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溶液中pH值、硫酸铵浓度、L-赖氨酸浓度和L-精氨酸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D113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组氨酸约30 m in即可达到平衡;Langmu ir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D113离子交换树脂对L-组氨酸的吸附;在实验pH值范围内,L-组氨酸的吸附率随pH值的减小而减小,当pH降至3.4时,吸附量仍达到133mg/g;NH4+离子的存在使L-组氨酸的吸附量明显下降,当氯化铵浓度达到1.0mol/L时,吸附量仅为6.8mg/g;L-赖氨酸或L-精氨酸的存在使吸附量略微减小。 许庆清 杨欣 翁连进关键词:L-组氨酸 离子交换 丙烯酸悬浮接枝聚丙烯纤维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005年 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使用二甲苯作为界面剂,使丙烯酸(AA)溶胀渗透到聚丙烯(PP)纤维的表面,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发生悬浮接枝反应。研究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和温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纤维进行红外和热分析表征。结果发现,接枝纤维有较高的吸湿性能和离子交换当量。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最佳投料比是PP:AA:BPO=1:3:0.02。 杜慷慨 许庆清关键词:聚丙烯纤维 丙烯酸 悬浮接枝 稻谷壳作为分子筛催化剂成型模板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稻谷壳作为分子筛催化剂成型模板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稻谷壳作为模板,在分子筛催化剂成型过程中增加了产品的力学强度,并改善织构性能,降低了成型粘结剂的成本,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促进环境保护,而且当减少... 詹国武 郭梅婷 周树锋 蔡东仁 许庆清 林建斌超声波对活性炭吸附/脱附Cr(Ⅵ)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超声波对活性炭吸附/脱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超声波作用下,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率均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相对于无超声作用体系,超声作用下的相平衡向吸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且pH值越大,其减小的幅度越大;当Cr(Ⅵ)初始浓度由20mg.L-1增至110mg.L-1时,超声波作用下的Cr(Ⅵ)去除率由99.9%降至79.8%,平衡吸附量则由3.3mg.g-1增至15.0mg.g-1,与无超声波作用下的效果接近,但无超声波作用时的吸附率持续上升至平衡,而超声波作用下的吸附率先快速增加至近平衡,再出现小幅下降后又缓慢增至平衡。脱附实验发现,无论有无超声作用,活性炭表面Cr(Ⅵ)在蒸馏水中的脱附率均很小;添加NaOH可显著改善脱附效果,脱附率随NaOH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超声场中NaOH对脱附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非超声场中的效果。 荆国华 董梅霞 周作明 许庆清关键词:活性炭 六价铬 超声波 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