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娟

作品数:41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视网膜
  • 19篇网膜
  • 16篇血管
  • 13篇断层扫描
  • 13篇相干断层扫描
  • 13篇脉络膜
  • 12篇荧光
  • 12篇光学相干
  • 10篇黄斑
  • 10篇光学相干断层
  • 10篇光学相干断层...
  • 8篇眼底
  • 7篇血管造影
  • 7篇造影
  • 7篇病变
  • 6篇荧光素
  • 5篇新生血管
  • 5篇视网膜色素
  • 5篇自发荧光
  • 5篇脉络膜新生血...

机构

  • 38篇山西省眼科医...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太原学院
  • 1篇山西智能大数...

作者

  • 41篇谢娟
  • 19篇侯佳
  • 17篇常欣
  • 10篇贾亚丁
  • 8篇侯军军
  • 8篇张喜梅
  • 6篇杨继红
  • 6篇李西玲
  • 5篇唐义灵
  • 5篇师燕芸
  • 5篇郑东萍
  • 4篇刘迁
  • 3篇闫爱珍
  • 3篇高晓虹
  • 3篇郑太
  • 3篇袁志刚
  • 2篇陈松
  • 2篇孟美林
  • 2篇栗改云
  • 2篇申仲华

传媒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5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等眼底病变.尤其是PM性CNV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大约5%~10%的高度近视患者产生黄斑区CNV[1]. PM性CNV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机械因素、遗传因素及脉络膜血液动力学因素等[2]可导致外层视网膜缺血,继而诱发CNV的产生. PM性CNV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及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视网膜下CNV切除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未得到广泛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CNV,阻塞新生血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PDT不能从根本上控制CNV的产生,治疗后复发率高. 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PM性CNV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和深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PM性CNV热点和一线治疗方式. 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种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 可结合VEGF并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受体激活,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达到治疗PM性CNV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性CNV,观察其安全性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师燕芸贾亚丁郑浩侯佳谢娟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继发视网膜脱离病理性近视疗效观察眼用VEGF受体
眼底自发荧光在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2020年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好发于青年女性,具体机制不明,Lages等[1]认为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炎症引起。该病最早在1984年Jampol等[2]首次提出。因该病起病急,有自限性,病程短且变化快,尤其是病情轻微的患者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临床上主要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吲哚箐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明确诊断,但FFA及ICGA检查时均需要注射造影剂,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谢娟侯军军侯佳常欣
关键词:脉络膜毛细血管眼底自发荧光ICGA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联合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改变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检查(NIA)联合OCT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1例(21眼)伴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于术后3个月行NIA及OCT检查.观察检查图像的异常和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视力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NIA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采用双向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NIA:16眼表现为弱荧光周围围绕着强荧光,5眼表现为不均匀的强荧光.OCT:20眼存在黄斑下液;中心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6眼变薄,14眼正常,1眼增厚;21眼IS/OS反射异常.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与术后1d比较,NIA表现为弱荧光周围围绕着强荧光者,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2,P<0.05),NIA表现为不均匀强荧光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09,P>0.05),黄斑NIA表现与术后BCVA变化高度相关(C=0.502,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与功能均尚未完全恢复,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任静琴袁志刚周国宏侯佳杨继红谢娟谢丽莎常欣贾亚丁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巩膜扣带术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exudativechorioretinopathy ,CE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方法 :对中渗患者 14例 15只眼进行OCT检测 ,应用OCT软件进行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大小的定量测量。结果 :14例 15只眼均发现CNV的存在 ,形态呈纺锤形 9只眼 ( 60 % ) ,半球形 4只眼 ( 2 6 7% ) ,半月形 2只眼 ( 13 3 % )。神经上皮层无明显异常的 8只眼 ( 5 3 3 % ) ,伴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者 2只眼 ( 13 3 % ) ,伴轻度神经上皮层间水肿者 5只眼( 3 3 3 % )。CNV长、宽、厚的平均值为 ( 967 73± 3 3 5 78) μm、 ( 773 2 0± 2 15 68) μm、 ( 2 5 7 93± 5 9 72 ) μm。结论 :OCT检查可以发现中渗患者CNV的存在 ,描述其形态特征 ,对FFA及ICGA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谢娟唐义灵李西玲
关键词: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黄斑视功能评价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黄斑视功能。方法前瞻性、无对照、非随机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确诊为MCNV并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42.86%),女性12例12只眼(57.14%)。平均年龄(35.1±13.2)岁,平均屈光度(-11.30±2.35)D,平均眼轴长度(28.93±5.68)mm。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给予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常规复查随访,每次随访均行BCVA及MAIA微视野检查。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整体指数(MI)、平均光敏感度(MS)、固视状态改变情况。固视状态分为稳定固视、相对不稳定固视、不稳定固视3种。治疗前后BCVA、MI及MS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治疗前后固视状态比较采用 x2 检验。结果观察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治疗次数3.5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7±0.32、0.68±0.23、0.52±0.17、0.61±0.57;MI分别为89.38±21.34、88.87±17.91、70.59±30.02、86.76±15.09;MS分别为(15.32±7.19)、(21.35±8.89)、(23.98±11.12)、(22.32±9.04)d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患眼BCVA(t=15.32、18.65、17.38,P<0.01)、MS(t=4.08、3.50、4.26,P<0.0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眼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2.42、2.58,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稳定固视、相对不稳定固视、不稳定固视患眼比例分别为28.57%、47.62%、23.81%,38.10%、47.62%、14.28%,38.10%、52.38%、9.52%及33.33%、57.14%、9.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稳定固视及相对不稳定固视患眼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1.24、1.69,P>0.05)。结论MCNV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BCVA、MS明显提高。
师燕芸郑太段薇谢娟郑东萍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进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行单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136例(272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无DR者65例(130只眼),有DR者71例(142只眼)。比较患者术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眼底病变进展情况,并与对侧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DR者术后6个月未发生眼底病变。有DR者71例(142只眼)中23只眼发生眼底病变进展,其中手术眼组21只眼(29.58%,21/71);对侧眼组2只眼(2.82%,2/71)。手术眼组术后DR进展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1,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DR的病变程度与术后DR进展率明显相关。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加重DR患者眼底病变进展,DR的病变程度是其进展的危险因素。
董洁敏侯军军谢娟侯佳常欣王永梅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情景模拟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荧光造影室接受FFA检查的98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儿童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19年1月—2021年3月儿童为试验组,给予情景模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检查配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67%;配合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护理应用于学龄前儿童患者FFA检查中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检查过程中的患儿配合满意度。
王建侯军军谢娟常欣侯佳王永梅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情景模拟荧光素血管造影满意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RPE脱离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并发黄斑区RPE脱离的眼底病病例共48例(52眼),进行黄斑区OCT检测,观察其图像特征,并结合FF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形态特征,RPE脱离可分为两种,浆液性RPE脱离和出血性RPE脱离。前者见于部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例(16例)、特发性浆液性RPE脱离(7例)、部分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病变的病例(10例),后者仅见于部分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病变的病例(16例)。结论:OCT能够直观形象地显示RPE脱离的形态特征,准确地测量RPE脱离的范围大小。
谢娟李西玲韩玉萍王宏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视网膜色素上皮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弱视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测量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弱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并与不伴弱视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60例83眼,其中伴弱视患者29例37眼,不伴弱视患者36例46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37例37眼。所有患者均扩瞳验光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采用EDI-OCT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共测量13点,具体位置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分别距离中心凹鼻侧(nasal)、颞侧(temporal)、上方(superior)、下方(inferior)1、2、3 mm处脉络膜厚度,根据位置及与中心凹的距离,分别用N1、N2、N3、T1、T2、T2、S1、S2、S3、I1、I2、I3表示。统计比较各组间SE、散光度数绝对值、眼轴长度及各点脉络膜厚度,采用校正眼轴长度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不同测量点厚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和SE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组年龄对眼轴长度的影响。结果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组患儿SE、散光度绝对值更大,眼轴长度更短(均P<0.05)。弱视组、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平均SFCT分别为(388.85±54.85)、(301.48±56.68)和(287.08±61.88)μm。除I3外,弱视组其余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校正眼轴长度后,除S3、I3外,弱视组其余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大于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脉络膜均为SFCT最厚,鼻侧最薄。各组SFCT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弱视组:rs=-0.340,P=0.045;非弱视组:rs=-0.340,P=0.020;正常对照组:rs=-0.463,P<0.001),与SE呈正相关(弱视组:rs=0.350,P=0.039;非弱视组:rs=0.412,P=0.004;正常对照组:rs=0.450,P=0.005)。在非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年龄是眼轴长度的影响因素(β=0.243、0.225,均P<0.001)。结论与非弱视�
张魏魏张魏魏任晓霞谢娟王晶晶孙丰源吴桐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弱视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Vogt-小柳原田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Vogt -小柳原田病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8例Vogt -小柳原田病患者 (16只眼 )进行OCT检查。结果 所有患眼均表现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 ,脱离范围平均 4 0 2 2 μm ;神经上皮脱离高度 10 1μm~ 2 76 5 μm ,平均 2 94 μm ;神经上皮厚度 12 9μm~ 2 6 4μm ,平均 190 μm。有 1只眼表现为神经上皮层间水肿。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有浓密不均的点状回声 ,2只眼表现为团状渗出点 ,1只眼表现囊腔形成。结论 OCT对于Vogt -小柳原田病尤其不完全性Vogt-小柳原田病的早期诊断有其优越性。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郑东萍孟美林杨继红谢娟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葡萄膜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