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宗玉

作品数:98 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影像
  • 21篇肿瘤
  • 15篇列线图
  • 15篇淋巴
  • 15篇成像
  • 14篇腺癌
  • 14篇磁共振
  • 13篇乳腺
  • 13篇淋巴结
  • 13篇CT影像
  • 11篇淋巴结转移
  • 11篇磁共振成像
  • 8篇读片
  • 8篇血管
  • 7篇读片窗
  • 7篇影像学
  • 7篇术前
  • 7篇体层摄影
  • 6篇动脉
  • 6篇恶性

机构

  • 78篇蚌埠医学院第...
  • 41篇蚌埠医学院
  • 2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0篇北京医准智能...
  • 5篇蚌埠市骨伤科...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阜阳市第二人...
  • 2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8篇谢宗玉
  • 22篇马宜传
  • 14篇李淑华
  • 13篇石士奎
  • 10篇汤晓敏
  • 8篇朱芸
  • 7篇郭飞
  • 7篇朱广辉
  • 6篇沈俊杰
  • 5篇张俊祥
  • 5篇季立平
  • 4篇周育夫
  • 4篇徐敏
  • 4篇杨丽
  • 4篇李淑华
  • 4篇朱芸
  • 3篇李小虎
  • 3篇訾刚
  • 3篇高之振
  • 3篇李淑华

传媒

  • 35篇蚌埠医学院学...
  • 7篇安徽医学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中国CT和M...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6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1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瘤内及瘤周早期动态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乳腺MR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191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77例,恶性114例,年龄23~68(46±10)岁。选取DCE-MRI第二期图像上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并自动适形外扩5 mm,提取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将纳入病例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优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作为分类器,分别建立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能够预测乳腺肿瘤良性与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最终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影像特征建立三者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通过10折交叉验证检验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稳定性,并对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将模型可视化。结果训练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肿瘤良性与恶性的AUC明显高于瘤内影像组学模型(Z=3.38,P<0.001)、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4.01,P<0.001)、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Z=3.11,P=0.002)、临床及影像特征模型的AUC(Z=3.24,P=0.001);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932、91.2%、86.9%、87.0%、0.89。测试集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也具有最高的AUC值(0.87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95.7%、62.5%、76.9%、0.82。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到的AUC为0.90(0.85~0.92)。校准曲线中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好。结论
张书海王小雷朱芸杨昭沈军建牛奇林陈路马宜传谢宗玉
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放射科临床教学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进行应用研究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019年7月-2020年2月临床专业实习生共76名进行研究,其中38名作为研究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研究;3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两组的教学成果进行比较,评价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教学质量测评和批判性思维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授课教师对研究组学生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思维融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较大提高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实践综合能力。
马宜传张顺花谢宗玉沈俊杰石士奎陈艾琪
关键词:实习生放射科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9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83)和验证集(n=76)。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对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使用AK软件计算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选择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在提取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筛选出12个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2和0.78,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74、0.83及0.76、0.63、0.85。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对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潜在的价值。
高玉青王小雷徐鹤李淑华赵灿灿赵德雷段绍峰谢宗玉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MRI检查的价值
2010年
目的 探讨MRI对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109例NPC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多次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MRI表现的异同,以此评价NPC的放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或针吸细胞学检查或随访追踪证实.结果 所有病例中,放疗前44例已发生颅底骨质侵犯;放疗开始1~2周可在放疗局部出现水肿,放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65例病灶放疗后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27例病灶在放疗过程中逐渐缩小,但放疗后6个月复查MRI示肿块又明显增大,其中12例出现颅底骨质破坏;17例放疗后病灶先是逐渐缩小,后多次复查MRI发现病灶呈团块状改变且形态相对固定,病理证实为纤维化;9例半年后复查MRI发现放射性脑损伤.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反应NPC放射治疗前后病灶变化情况,定期随访复查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周育夫季立平石士奎谢宗玉宋宏伟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时脑微循环变化规律
2023年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用分组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CBF、CBV、MTT、TTP测量结果采用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CBV在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间有差异(P<0.05);CBF值手术组低于对照组,6 h手术组较1 h组降低,在24 h达到最低值,72 h组CBF值上升高于24 h组;MTT各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间比较,MTT在第1 h升高,第6、24 h达到顶峰,在第72 h减低;SAH后第6 h及24 h,颞叶、枕叶CBF值高于额、顶叶,病理上局部脑血管管壁增厚,周围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区。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微循环的改变;MTT及CBF能反映SAH后早期脑损伤的进展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时各脑叶灌注情况存在差异,CBF可以提供一些依据及参考,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脑缺血性改变具有一定价值。
秦雷谢宗玉谢宗玉马宜传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CT灌注脑微循环
不同径路治疗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疗效比较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治疗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影像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并手术的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病人21例,并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术后病人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病人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对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经口径路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方面较经颈径路有优势。
刘诗娴韩跃锋谢宗玉王晓敏李慧马士崟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对男性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2022年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男性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经FFDM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21例男性乳腺肿块病人及65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FFDM对男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21例男性乳腺病变中良性13例,恶性8例。男性乳腺恶性病变组肿块以及有无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局灶不对称影发生率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构扭曲、乳头凹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乳腺癌组乳头凹陷发生率高于女性乳腺癌组,可疑恶性钙化发生率低于女性乳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块、局灶不对称影、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结构扭曲、肿块边缘模糊和肿块毛刺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DM对于男性乳腺疾病诊断的AUC为0.885,敏感度100%,特异度76.9%,符合率85.7%,阳性预测值72.7%,阴性预测值100%。结论:FFDM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地诊断价值,肿块及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是诊断男性乳腺癌最重要的影像表现,良性病变以男性乳腺发育最常见,多表现为局灶不对称影。
汤晓敏段惠予李淑华朱芸陈路谢宗玉
关键词:乳腺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结果男、女性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破裂组中,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F=15.829,P<0.001);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破裂率均高于颈内动脉虹吸段(χ2=9.982,P=0.002;χ2=16.226,P<0.001);Ⅱ类与Ⅲ类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0841),均高于Ⅰ类(χ2=7.592,P=0.006;χ2=17.477,P<0.001)。结论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与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空间构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石士奎朱广辉张少军谢宗玉余晾张阳沈俊杰訾刚
关键词:囊状动脉瘤血管造影术风险评估
CT诊断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门区LCD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结果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肿块包膜完整。CT平扫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晰锐利,略呈肾形、"双凸透镜"形或尖端朝向腹正中线的圆锥形软组织块影,均为单发,内见散在小斑点状钙化灶,1例病灶内还可见较宽的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透明血管型LCD除其中的1例裂隙样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外,余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的特点,浆细胞型LCD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CT对诊断肾门区LCD具有重要价值。
石士奎季立平周育夫谢宗玉承泽农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旨在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160例,根据教学法的不同,将160例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及PBL联合CBL教学组,每组学生80例,教学时间为2017年下半学期,授课内容为3个学时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实验课,每学时40 min,采取闭卷考结合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PBL联合CBL教学组学生问卷调查表激发学习兴趣、查阅资料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集体协作能力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43、9.211、4.781、4.902、4.795、4.945,P均<0.05);PBL联合CBL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阅片考试及总成绩分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42、32.398、16.639,P<0.001)。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相对于传统教学,PBL联合CBL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考试成绩。
谢宗玉许红马宜传
关键词:PBLCBL实验课教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