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永刚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疼痛
  • 3篇中枢性
  • 3篇中枢性疼痛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神经结构
  • 1篇实验性脊髓损...
  • 1篇受体
  • 1篇鼠肺
  • 1篇疼痛综合征
  • 1篇通气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表面
  • 1篇机械通气
  • 1篇肺组织
  • 1篇SCI
  • 1篇不同潮气量
  • 1篇潮气量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谢永刚
  • 4篇姚尚龙
  • 3篇张小洺
  • 1篇李克忠
  • 1篇马利
  • 1篇王志刚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4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外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外周电刺激抑制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不插入不锈钢针组(A组)、在相应穴位插入不锈钢针而不行外周电刺激(PES)组(B组)、在相应穴位插入不锈钢针行PES组(C组),每组8只,另选取正常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D组)。通过机械性痛敏压力阈值(PWPT)和热痛敏潜伏期(PWL)对其伤害性刺激的痛觉过敏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其自发痛行为现象(包括自噬、搔抓等),然后,经后肢和背部标准穴位插入不锈钢针对中枢性疼痛大鼠行PES,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脊髓背角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C组大鼠中枢性疼痛得以缓解,PWPT及PWL显著增高(P<0.01),且NR-1表达显著降低(P<0.01),3组大鼠脊髓背角NR-1表达比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实验模型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Central pain(CP)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challenges the health care community.A number of pain 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r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lesion,neurological structure damage and secondary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The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will remain the same as for any other type of pain if one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according to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
关键词:中枢性疼痛脊髓损伤INJURY神经结构疼痛综合征SCI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VT)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10 g,随机分为3组(n=10):自然呼吸组(C组)、小VT机械通气组(S组)和大VT机械通气组(L组)。S组VT8 ml/kg,L组VT40 ml/kg。机械通气3 h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肺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WBC)进行计数,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TLR-4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ALF中巨噬细胞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L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W/D和BALF中WBC升高,肺组织TLR-4 mRNA及BALF中巨噬细胞TLR-4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VT机械通气3 h可上调肺组织TLR-4的表达。
李克忠姚尚龙王志刚谢永刚马利
关键词:潮气量受体细胞表面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5只,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用自制Allen氏打击装置,以400 gcm(下落重物的质量与下落高度的乘积)的打击力度撞击L1节段脊髓造成大鼠脊髓损伤,分别在损伤前后T12节段记录刺激胫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椎板而不损伤脊髓。术后4、8、12、162、4 h及此后每天对大鼠的机械性痛敏压力阈值(paw withdrawl pressure threshold,PW-PT)和热痛敏潜伏期(paw withdrawl latency,PWL)进行测量,同时观察大鼠自发痛的行为学变化,共观察3个月。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对机械刺激和热刺激均发生痛觉过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其PWPT和PWL均显著下降(P<0.05),且出现自发痛现象;而假手术组PWPT、PW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Allen氏重物坠击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具有较好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
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