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俊朝

作品数:283 被引量:837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9篇摘译
  • 49篇腺癌
  • 47篇胰腺
  • 45篇外科
  • 44篇手术
  • 41篇乳腺
  • 39篇胰腺炎
  • 39篇乳腺癌
  • 39篇腺炎
  • 36篇肿瘤
  • 30篇坏死
  • 25篇细胞
  • 24篇坏死性
  • 24篇坏死性胰腺炎
  • 24篇虫病
  • 20篇诊治
  • 19篇急性坏死
  • 19篇急性坏死性
  • 19篇急性坏死性胰...
  • 17篇术后

机构

  • 26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西安医科大学...
  • 8篇西安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热带医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80篇谷俊朝
  • 44篇王宇
  • 22篇张忠涛
  • 22篇薛建国
  • 21篇徐安健
  • 19篇秦兆寅
  • 14篇刘建
  • 13篇李建设
  • 12篇周延忠
  • 11篇邹洋
  • 9篇夏想厚
  • 8篇靳庆娥
  • 8篇乌姗娜
  • 8篇甘绍伯
  • 8篇马涛
  • 7篇俞巍
  • 7篇赵高潮
  • 7篇王非
  • 7篇黄敏君
  • 6篇薛峰

传媒

  • 115篇国际外科学杂...
  • 23篇中国热带医学
  • 10篇临床和实验医...
  • 10篇中国病原生物...
  • 7篇肿瘤研究与临...
  • 7篇国外医学(外...
  • 7篇北京医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华肿瘤防治...
  • 6篇热带病与寄生...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华临床医药...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友谊医学
  • 3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3篇2017
  • 17篇2016
  • 12篇2015
  • 20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28篇2011
  • 36篇2010
  • 22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腹腔灌注低渗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术后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组,行围手术期腹腔灌注低渗热化疗和围手术期全身辅助化疗,并对化疗术后3年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病人实施围手术期腹腔灌注低渗热化疗后其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均比对照组低,而并发症、副作用两组无差异。结论 围手术期腹腔灌注低渗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吴常青谷俊朝
关键词:胃癌腹腔灌注围手术期
基于CLINPROT技术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2014年
目的旨在通过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即CLINPROT技术)发现并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记物,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电泳、质谱鉴定等方法对筛选的蛋白分子进行鉴定,最后通过ELISA方法对其在健康正常人和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LINPROT技术,发现了一个在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样本中特异性上调的蛋白,进一步通过蛋白电泳和质谱鉴定方法,发现该特异性上调蛋白为SAA;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和80%。结论可将CLINPROT技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血清分子标记物的寻找和鉴定;可将SAA蛋白用作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徐安健赵高潮乌姗娜靳庆娥邹洋吕治谷俊朝
关键词:弓形虫病
误诊为淋巴瘤和嗜血细胞综合征的麻风1例
2015年
患者,男,26岁。发热、脾大、骨髓象异常4个月,上肢肿胀、疼痛10天。皮肤科检查:右侧眉毛脱落,左侧眉毛稀疏。双手无名指、小指活动障碍。双上肢血管超声示:双侧上臂尺神经节段性增粗并回声减低,骨髓及皮肤组织抗酸染色阳性。曾被误诊为淋巴瘤和嗜血细胞综合征。
刘健陈暄威林于樱曾祥宗谷俊朝
关键词:麻风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肝脏骨髓
胆道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摘译)
2014年
晚期肝外胆管癌的辅助性手术 当前认为Ⅳ期胆管癌的患者是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而通常进行的是全身化疗。最近,几种新的全身化疗方案使得最初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变得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本文的目的是在用吉西他滨成功治疗晚期胆管癌的情况下,显示了辅助性手术的实用性。
谷俊朝
关键词:胆道疾病不能手术切除肝外胆管癌晚期胆管癌摘译全身化疗
调节促炎性介质和抗炎性介质平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系列实验研究
谷俊朝王宇薛建国张忠涛李建设
适用于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主要研究内容:在1995年率先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法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损害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促炎细胞因子TNF-a、IL-6在急性坏死性胰...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摘译
2012年
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disease.[美国]/Rossidis G…//Curr Gastroenterol Rep.2012Apr,I14(2):125-130. 微创手术已经在许多胃肠领域被广泛认可为常规开放式手术的备选方式,并且目前已被作为减肥手术以及结肠和胃肿瘤手术的标准治疗方法。尽管腹腔镜手术设备和技术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胰腺疾病的治疗领域,由于解剖学原因以及对于复杂重构的需求,
谷俊朝
关键词:胰腺疾病手术治疗摘译开放式手术微创治疗微创手术
胃肠外科的微创诊治进展(摘译)
2015年
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微创治疗Minimal invasive management of anastomosis leakage after colon resection.[土耳其]Kabul Giirbulak E,Akgün IE,(O)z A,et al.Case Rep Med,2015,2015:374072.结肠吻合口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是将收集的液体进行腹腔引流和吻合口形成.常规剖腹探查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在过去几年,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作为微创方法,特别是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谷俊朝
关键词:胃肠外科诊治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术后吻合口瘘摘译剖腹探查术
实验性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TXB_2/PGF_(1α)平衡的变化被引量:4
1997年
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的TXB2(ThromboxaneB2)、6-Keto-PGF1α(6-Ke-to-prostagland1α)水平。结果显示:随着肺损伤程度加重,血浆和肺组织的TXB2(血栓素B2)值明显升高,6-Keto-PGF1α(6-酮-前列环素1α)变化不明显,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升高,表明TXB2/6-Keto-PGF1α平衡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谷俊朝秦兆寅纪宗正黎一鸣王西京康亚安
关键词:血栓素B2肺损伤并发证
TNF-α和大鼠ANP合并肺损伤之间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1997年
采用牛磺胆酸钠复制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形态改变加重,肺系数增大,血清TNFα也渐升高。因此,TNFα可能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
谷俊朝秦兆寅纪宗正黎一鸣康亚安王西京
关键词: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肺损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ml,平均270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ml,平均180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高峰谷俊朝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