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脏
  • 7篇心脏病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先天性心脏
  • 7篇先天性心脏病
  • 5篇血流动力学
  • 4篇心脏病患儿
  • 4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麻醉
  • 4篇患儿
  • 4篇病患
  • 3篇血流
  • 3篇手术
  • 3篇麻醉诱导
  • 2篇七氟烷
  • 2篇小儿
  • 2篇氟烷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力学影响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贾清彦
  • 8篇欧阳川
  • 6篇韩丁
  • 5篇刘亚光
  • 4篇李稼
  • 2篇李书闻
  • 2篇罗毅
  • 2篇何琛
  • 2篇马骏
  • 2篇裴馨
  • 2篇汪晓南
  • 2篇程卫平
  • 1篇来永强
  • 1篇卢家凯
  • 1篇任发成
  • 1篇卿恩明
  • 1篇迟慧
  • 1篇张瑞冬

传媒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国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 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5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2例,年龄1~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K组)和七氟醚组(S组),行基础麻醉后均给予哌库溴铵0.2mg/kg、咪达唑仑0.2mg/kg、舒芬太尼1μg/kg及气管插管。用压力记录分析法记录基础麻醉时(T0)、静脉复合麻醉用药后1min(T1)、2min(T2)、5min(T3)和插管后1min(T4)、2min(T5)、5min(T6)、10min(T7)的HR、SBP、DBP、每搏量指数(SVI)、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力的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 与K组比较,S组T0~T7时HR明显减慢、RPP明显降低(P〈0.01)、T1~T7时SVI明显升高(P〈0.05),T0、T1时SBP、T0~T2、T4、T5时SVRI、T0~T3时dp/dt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各时点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儿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结论 与七氟醚比较,氯胺酮产生了明显负性肌力作用及血流动力学波动,七氟醚可能更适合于以低心排为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基础麻醉。
韩丁刘亚光贾清彦马骏罗毅李稼欧阳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七氟醚氯胺酮
缩血管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儿)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一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应用血管扩张药扩张肺动脉,降低肺阻力;另一组以减少右心做功为目标,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维持正常的血管阻力和心排出量,降低右心做功,减少右心衰的发生。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右心做功、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畸形纠正后使用缩血管药物组与使用扩血管药物组相比结果如下:主、肺动脉压力倒置6.25%对56.25%;右心衰发生率6.25%,对93.75%;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68.00±7.17)h对(115.00±13.68)h;ICU停留时间(5.0±0.8)天对(8.0±1.5)天;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6.25%对81.25%;病死率0对12.5%。结论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恢复外周血管阻力、维持适当的心排量、降低右心做功、维护右心功能为目标的新治疗理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死率。
李书闻贾清彦欧阳川程卫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缩血管药物
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择期室闾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加静脉麻醉组(SM组)与全凭七氟烷麻醉组(S组),各16例.七氟烷吸入基础麻醉后,SM组停止吸入七氟烷,同时依次给予哌库溴铵0.2 mg/kg,咪达唑仑0.2 mg/kg和舒芬太尼1μ,g/kg;S组增加七氟烷吸入剂量至2.0倍最小肺泡内浓度(MAC),并给予哌库溴铵0.2 mg/kg.2组完成诱导5 min后均行气管插管.用压力记录分析法记录基础麻醉时(T0),麻醉诱导后1、2、5 min(T1、T2、T3时点)和气管插管后1、2、5、10 min(T4、T5、T6、T7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T0时点,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T3时点,SM组心率、RPP均低于T0时点,SVI高于T0时点[(114±12)、(110±12)、(102±14)次/min比(123±17)次/min,(10.5±1.5)、(9.9±1.2)、(9.2±1.5)比(11.6±2.2),(29±9)、(30±10)、(31±11) ml/m2比(26±7) ml/m2];S组心率、RPP均高于T0时点,SVI低于T0时点[(125±19)、(131 ±20)、(135±14)次/min比(119±16)次/min,(11.6±2.3)、(12.0±2.4)、(12.4±2.2)比(1 1.2±1.9),(25±7)、(24±7)、(22±6) ml/m2比(27 ±7) ml/m2];且S组心率、RPP高于SM组,SVI低于S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3~T7时点:SM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dp/dt、RPP先上升后下降;S组收缩压、dp/dt、RPP先上升后下降;S组心率、RPP、SVRI高于SM组[T3时点:(135±14)次/min比(102±14)次/min、(12.4±2.2)比(9.2±1.5)、(1 561±317)dyne·s·m2/cm5比(1 436±3
何琛韩丁刘亚光贾清彦马骏李稼欧阳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七氟烷
不同麻醉诱导方法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与七氟烷麻醉诱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的1~5岁患儿32例,体质量(12.1±3.1)kg,随机分为静脉组(SM组)和吸入组(S组)。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穿刺动脉置管,建立监测。SM组依次给予咪达唑仑-哌库溴铵-舒芬太尼,5分钟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七氟烷,并予哌库溴铵,维持吸入呼末浓度2.0 MAC,5分钟气管插管。使用Mostcare监测仪记录肌注氯胺酮后(T0)、麻醉诱导用药后1分钟(T1)、2分钟(T2)、5分钟(T3)、插管后1分钟(T4)、2分钟(T5)、5分钟(T6)和10分钟(T7)的HR、SBP、DBP、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排血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和心动周期效率(CCE)。结果:肌注氯胺酮到诱导后5分钟时间段(T0~T3):静脉组HR明显下降(P〈0.01),吸入组HR先下降后上升(P〈0.01);两组SBP、DBP、CI、SVI、dp/dt及CCE均明显下降(P〈0.01)。CCE组别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诱导后5分钟到插管后,10分钟时间段(T3~T7):两组HR、SBP、DBP及dp/dt插管后先上升后下降(P〈0.01),CI、SVI上升(P〈0.01),SVRI下降(P〈0.01)。两组CCE比较,静脉组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1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吸入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方法,均能满足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麻醉诱导要求,均可维持dp/dt、CI于正常范围,是安全可靠的诱导用药。2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循环功能影响更轻,可能更适合循环功能低下的患儿。
裴馨韩丁刘亚光贾清彦李稼欧阳川
关键词:麻醉诱导咪达唑仑七氟烷血流动力学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Fontan手术围术期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Fontan手术围术期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PF4)抗体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Fontan手术患儿9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所有患儿于开胸手术前、术后第5、10天分别采集股静脉血1ml,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血小板第4因子IgG抗体水平。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10天检测患儿血小板计数。结果术后第5天Fontan手术患儿存活93例,抗肝素PF4抗体IgG阳性率为33.3%(31例);术后第10天Fontan手术患儿存活91例,抗体IgG阳性率为41.8%(38例)。98例先心病患儿中有4例(4.1%)发生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3例。结论先心病Fontan手术患儿因手术次数和术前心导管检查等因素增加与肝素接触的机会,会影响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血清转化率。
李书闻张瑞冬贾清彦卢家凯欧阳川任发成程卫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手术肝素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改良体-肺动脉(m BT)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容量治疗或强心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28例择期行m BT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诊断法洛四联症19例,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3例,月龄2~24个月,中位月龄10.6(6.2,18.9)个月,体质量(10.5±5.1)kg,Nakata指数平均(125±41)mm^2/m^2。在切皮前(T0)、切心包1 min(T1)、部分阻断肺动脉1 min和10 min(T2、T3)、部分阻主动脉后(T4)、人工血管开放通血1 min和10 min(T5、T6)、术毕(T7),记录循环周期效率(CCE)、心排血指数(CI)、心每搏指数(SVI)、收缩压(SBP)、重脉压与舒张压差值(Pdic-a)、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_(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各时间点dp/dt_(max)的平均值均>1.0 mm Hg/ms(1mm Hg=0.133k Pa)。人工血管通血前(T0-T4),T3点CCE、CI、SVI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3)明显低于CCE_(T0-T1)(P均<0.05),CI_(T3)明显低于CI_(T0-T2)(P均<0.01),SVI_(T3)明显低于SVI_(T0-T2)(P<0.01,P<0.01和P<0.05);Pdic-a_(T4)处于最低点,显著低于Pdic-a_(T0-1)(P<0.01和P<0.05);SVRI_(T3)处于最高点,明显高于SVRI_(T0)(P<0.01)。人工血管通血后(T5-T7),T5点CCE、CI、SVI、Pdic-a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5)明显低于CCE_(T7)(P<0.05),CI_(T5)明显低于CI_(T6-T7)(P均<0.05),SVI_(T5)明显低于SVI_(T6-T7)(P均<0.05),Pdic-aT5明显低于Pdic-aT6-7(P<0.01);PPVT5明显高于PPVT6-T7(P<0.01)。在T6和T7点,PPV与Pdic-a呈显著负相关(r=-0.51,r=-0.53,P均<0.01)。结论:m BT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护重点,在人工血管通血前以强心为主,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在人工血管通血后通过扩容维护有效循环血容量。通过CCE、CI、SVI、dp/dt_(max)、PPV、Pdic-a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精准判断液体治疗和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的权重,从而积极防治患儿术中�
汪晓南刘亚光韩丁贾清彦欧阳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压力记录分析法用于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为对照,观察法洛四联征(TOF)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组共纳入96例,其中行VSD修补术的患儿50例(VSD组)及TOF根治术的患儿46例(TOF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常规静脉复合维持麻醉。通过Most Care监测仪分析桡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切皮前(T0)、切开心包后(T1)、拔除主动脉导管后(T2)、术毕(T3)的HR、重脉压(Dicp)、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和循环能量效率(CCE),计算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es)、左心室收缩末动脉弹性(Ea)和心室-动脉偶联(VAC)。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组、TOF组内对比,CCE前者在T2、T3比T0均显著降低(P<0.01),在T3比T2显著增高(P<0.01),后者CCE在T2比T0显著降低(P<0.05)。Ees在T1(前者P<0.05,后者P<0.01)、T2、T3(均P<0.01)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Ea在T2、T3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P<0.01),TOF组VAC在T2、T3比T0显著降低(P<0.01)。与VSD组比较,TOF组CCE在T0及T1(P<0.01)、T3(P<0.05)时显著降低,VAC在T3时显著降低(P<0.01),Ees在T0、T1、T2(P<0.05)及T3(P<0.01)显著降低。CCE与VAC在T0、T1、T2、T3时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RPAM法可以客观反映循环能量效率变化。TOF组循环能量效率低下,其特点为心脏畸形矫治术前是以右心和肺循环功能低下为主,心脏畸形矫治术后左心系统功能低下更明显,应更加注重改善左心室弹性与动脉弹性的匹配关系。
韩丁罗毅贾清彦汪晓南李稼欧阳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脏手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70例HOCM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异氟烷、芬太尼和哌库溴铵,术中持续监测ECG、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术中部分患者使用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及地尔硫卓等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结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①以适度的麻醉深度避免抑制心肌收缩力;②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酌情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③维持好前后负荷,避免使用血管扩张药;
迟慧卿恩明来永强贾清彦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麻醉管理
改良超滤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采用改良超滤技术进行体外循环术.改良超滤采取动脉-静脉方式,流速控制在10 ~15 ml/(kg·min),至血细胞比容达0.30 ~0.35或体外循环管道剩余机血基本用完后停止超滤,改良超滤时间10~15 min.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超滤滤出液体量、血细胞比容.分别在体外循环停机时(T0)、改良超滤后1 min(T1)、2 min(T2)、5 min(T3)、10 min(T4),使用压力记录分析仪采集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指数、每搏量指数(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重脉压.结果 手术时间95 ~ 165 min,体外循环时间20 ~55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2 ~ 34 min,改良超滤滤出液体150~300 ml,所有患儿体外循环中血细胞比容维持0.20 ~0.25,改良超滤结束后血细胞比容为0.30 ~0.35.T0~T4时点,患儿心率无明显变化.T1、T2、T3、T4时点心指数、SVI、dp/dt、收缩压、舒张压、重脉压明显高于T0时点[(3.1±0.7)、(3.3±0.7)、(3.4±0.9)、(3.4±0.9) L/m^2比(2.4 ±0.5)L/m^2;(22±6)、(24±6)、(25±8)、(25±8) ml/m^2比(18 ±6) ml/m^2;(1.15 ±0.23)、(1.20 ±0.26)、(1.23±0.28)、(1.21±0.27)mmHg/ms(1 mmHg =0.133 kPa)比(1.03±0.29) mmHg/ms;(103±12)、(108 ±13)、(110±15)、(109±13) mmHg比(87±14)mmHg;(54±10)、(56±10)、(57±10)、(58±11) mmHg比(44 ±9)mmHg;(66±13)、(68±13)、(71±16)、(71±15)mmHg比(53±11) mmHg],SVRI明显低于T0时点[(1 728±373)、(1 677±354)、(1 658±317)、(1 683±381)dyne· s· m^2/cm^5比(1 805 ±317)dyne·s·m^2/cm^5],�
刘亚光贾清彦韩丁裴馨何琛欧阳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改良超滤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