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娴 作品数:10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更多>>
中国悬疑电影多层次叙事结构的音乐设计探赜 被引量:1 2021年 悬疑电影作为商业电影的一种重要电影类型,融合了恐怖、犯罪、凶杀、惊悚等多种叙事元素。它以其精妙的剧情设置、虚实的时空架构以及意外的故事结局,使观影者产生强烈的悬念感和紧张感。中国悬疑电影在音乐创作方面从早期对西方悬疑电影的模仿,到今日的多维度音乐设计;从对西方传统大管弦乐队编制与配器法的借鉴,到当代丰富的现代音乐写作技法与音响空间的建构,中国悬疑电影的音乐设计正从听觉上强化观影者的悬疑心理与悬念体验,鼓励观众在适当的情况下跳出影片叙事而保持自觉思考和心理审视。本文将根据电影的叙事理论,从电影悬念的"音乐动机"信息设计、悬念情感的"音乐材料"创作设计和时序悬念的"音响空间"听觉设计三个方面,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悬疑电影多层次叙事结构的音乐设计特点,试图归纳出电影悬念常用的音乐创意元素,以及音乐在悬疑电影中的设计意义与使用潜能。 赵娴 申林关键词:音乐材料 音响·音乐·语言: 动画电影声音设计的三大维度 被引量:1 2020年 “动画电影”的首要属性是电影,而又区别于真实场景和真人实拍的电影(live-action)[1]。在实验电影和现代艺术中,动画被公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有趣的是,电影的原理最先是通过动画得以证实的。首先对于电影原理实践演练的,是用幻灯机放映的一系列连续的动态绘画,因此动画对电影的诞生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画人的实践给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推动了电影的发明和发展,也为电影艺术的诞生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赵娴关键词:实验电影 动画电影 幻灯机 技术·艺术·学术:中国动画电影声音创作与理论发展综述(1935-2020年) 被引量:4 2021年 距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汽船威力号》(华特·迪士尼,1928)上映7年后,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1935)诞生,开启了对动画声音设计的探索与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当1935年《骆驼献舞》在中国问世时,次年的美国无声电影《摩登时代》(查理·卓别林,1936)上映。该片标志着无声电影的谢幕,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声音技术的前瞻性。此后,在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长片《铁扇公主》(万籁鸣、万古蟾,1941)中,中国动画人更是尝试了“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的声音处理方法,赋予了影片多层次的视听效果。 赵娴 赵娴关键词:无声电影 视听效果 迪士尼 基于“艺术嗓音”的职业用嗓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2024年 本文梳理了“艺术嗓音”在职业用嗓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随着各行各业对职业用嗓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医学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跨学科的“艺术嗓音医学”应运而生,它集合了医学、艺术学、言语矫治学、声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旨在提供更系统的声音治疗和保健方法。本文首先从“艺术嗓音”的定义和历史沿革入手,概述其在声乐和表演艺术中的应用背景和科学基础。强调艺术嗓音不仅关注声音的艺术表现,还强调声音的健康和科学发声方法,以适应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职业用嗓需求。其次,详细介绍基于艺术嗓音的职业用嗓技术的具体应用,如发声矫治、声音美化、嗓音保健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职业用嗓者能够改善发声技巧,扩展音域,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美感,从而有效预防和解决职业嗓音问题。再次,探讨艺术嗓音训练的实践方法和标准,包括声音的生理和物理基础,训练的内容涵盖了呼吸控制、音量和音质控制、发声方法的科学化等。这些训练帮助职业用嗓者形成科学的发声习惯,减少声音疲劳和损伤的风险。最后,强调持续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艺术嗓音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日益增长的职业用嗓人群。同时,也需要职业用嗓者自我增强对嗓音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和挑战。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关于艺术嗓音在职业用嗓技术中应用的全面视角,在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并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是促进职业用嗓者职业发展和嗓音健康的关键因素。 赵娴 申林关键词:艺术嗓音 发声矫治 嗓音保健 基于AI技术的中国影视声音教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5 2024年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影视声音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革新影视声音内容的生产制作流程和分发方式,重构影视声音领域的发展格局,对影视声音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历史研究、质性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试图揭示人工智能在影视声音领域的多样性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AI技术在影视音乐创作、影视配音和声音教育体验方面具有显著潜力。本文进一步挖掘在AI背景下影视声音教育的发展策略,建议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程知识体系、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深入AI领域并跟踪最新趋势、优化学习过程并强化人文内核,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 赵娴 申林关键词:人工智能 影视声音 教学改革 电影史视阈下中国农村题材影片的声景交互探索 被引量:1 2022年 一、概述“声音景观”(Soundscape,以下简称声景),是由加拿大作曲家默里·谢弗(R.MurraySchafer)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声景:我们的声音环境和世界的调谐》(Soundscape:Our S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uning of the World)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声音景观是任何可研究的声音领域(acoustic field)。我们可以说一部乐曲是一个声景,一档广播节目是一个声景,一个声音环境(acoustic environment)是一个声景。 赵娴 申林关键词:电影史 声景 农村题材 广播节目 非遗“吴歌”的活态传承探微 2016年 吴歌,是指用吴语演唱的,在吴越地区流传的民歌民谣的总称。它是几千年来父辈留给我们的文学瑰宝,更是音乐财富。吴歌于2006年被收录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别”中。在吴歌一系列的传承活动中,大部分研究是以探讨其文学形态为主的,而它的传承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吴歌,实则为声音的文化,却因文献中缺乏音乐文本,始终在音乐的传承上鲜有突破,传统作品无人问津,新作品难以获得认同。 赵娴 赵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 音乐 音响文本重组与声音景观延伸:中国新民俗电影中的“非遗音乐”解构 2023年 新民俗电影倾向于打破传统,以多元化、多形态的方式表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环境与社会景象。“非遗音乐”在新民俗电影中,被置于更为广阔的听觉文化中审视和放大,而电影中的声音景观,更可能是基于创作者的某种记忆、想法、设计而进行的声景延伸表现。它们成为了释意民俗影像、强化民俗符号、渲染民风民俗、承载文化共融、升华民族精神的表达途径之一。同时,“非遗音乐”的音响文本在新民俗电影中的构建和重组,也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声音样态与听觉延伸意义,为电影声音创作与理论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听语言前景与研究价值。 申林 赵娴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美学与创作理论探源 被引量:1 2020年 在中国动画电影的研究中,关于声音艺术与音乐美学的议题,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且渐渐成为了小众的研究领域。因此笔者认为,提出"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动画电影音乐美学"的艺术价值,合理评估其人文品格,加强探索其民族理念,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本文旨在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动画电影声音的艺术创作理论,为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不断丰盈、中国动画产业链的不断扩展、中国动画市场的不断扩大提供最朴实的文化支持。 赵娴 申林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 声音艺术 音乐美学 中西方音乐如何进行对话--记"当东方遇见西方"系列音乐会 2018年 一、概述“当东方遇见西方”系列音乐会是以上海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的两位特约研究员申林、赵娴为首的音乐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共同合作的跨文化专场音乐会。此系列音乐会在2015年首演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Christel DeHaan Ruth Lily音乐厅,与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的女高音歌唱家Kathleen Hacker教授,小提琴家Austin Hartman教授和钢琴家Gregory Martin教授合作呈现了一场名为“West Meets East”的音乐会。 赵娴 赵娴关键词:音乐会 中西方 女高音歌唱家 HACKER 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