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淼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意义的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呼吸道感染是COPD急性发作(AECOP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往对AECOPD治疗的重点主要在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治疗上,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呼吸道感染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赵浩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乌司他丁COPD急性发作抗感染治疗AECOPD
- 二甲双胍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和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82只3~4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组,n=15)、假手术二甲双胍给药组(Met组,n=20)、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essel occlusion,2VO)组(2VO组,n=22)、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二甲双胍给药组(2VO+Met组,n=25),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接扎。建模后按照每天100 mg/kg剂量连续4周给予二甲双胍溶液饮用水。二甲双胍干预4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在体电生理技术检测大鼠的长时程增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水平,同时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尤其是囊泡密度。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水迷宫7 d重复学习训练的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余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7 d的学习训练中,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0.93,P>0.05),但是时间主效应(F=25.90,P<0.05)和组别主效应(F=13.20,P<0.05)显著;在第3~7天的平台位置学习中,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Con组和2VO+Met组(均P<0.05)。休息1 d后检测大鼠短期记忆,结果显示: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Con组和2VO+Met组(P<0.01),同时2VO大鼠的平台区域滞留时间和穿梭次数均少于Con组(P<0.01)和2VO+Met组(P<0.01)。电生理结果显示:高频刺激后,2VO组相对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斜率[(1.29±0.09)]显著低于Con组[(2.07±0.09)]和2VO+Met组[(1.69±0.08)](P<0.01)。ELISA结果显示:2VO组海马组织TNF-α含量水平显著�
- 江万荣吴薇柯贤军赵浩淼杨丽洁沈向英姚朝辉
-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认知功能障碍二甲双胍炎性反应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针对性的进行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采用SAS及SDS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3.8%和56.0%,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4.7%和53.4%。治疗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0.7%和21.6%,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4.5%和48.9%,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1,P<0.01)。结论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教育及相应的心理或药物治疗,可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
- 赵浩淼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
- 基于溺水Utstein指南评价66例溺水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通过溺水Utstein评价指南,对66例溺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溺水报告指南-Utstein模式,回顾性研究海南省人民医院1999~2010年收治的66例溺水患者人口学资料、治疗及其结果等.结果.66例溺水患者中儿童、青少年占80%;现场急救占6%;患者溺水后并发症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占93.3%(62/66),脑水肿占37.9%(25/66),呼吸衰竭占27.3%(18/66),心力衰竭占18.2%(12/66);存活出院率为83.3%(55/66),其中痊愈72.7%(48/66).结论.溺水患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院前有效的心肺复苏对预后起关键作用,院内积极防治吸入性肺炎、脑水肿及肺水肿等并发症也至关重要.
- 许和平宋维赵浩淼
- 关键词:溺水UTSTEIN模式心肺复苏
- 左旋肉碱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左旋肉碱(L-carnitine,LCAR)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90只3~4月龄雄性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15)、假手术左旋肉碱组(LCAR组,n=25)、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组,n=25)、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左旋肉碱组(2VO+LCAR组,n=25)。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结扎;LCAR组和2VO+LCAR组在手术后按照300 mg·kg^(-1)·d^(-1)的剂量连续给予左旋肉碱腹腔注射给药,共注射30 d。左旋肉碱干预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海马组织ATP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结构和突触结构,对线粒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计数和测算囊泡密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亚单位(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2A or 2B,NR2A/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水平,用免疫荧光观察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大鼠水迷宫7 d重复学习训练的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P>0.05),但时间主效应和组别主效应均显著(F=21.6,15.2,均P<0.05)。在第3~7天的平台位置学习训练中,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SHAM组和2VO+LCAR组(均P<0.05)。大鼠短期记忆检测结果显示,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SHAM组和2VO+LCAR组(均P<0.05);2VO大鼠的平台区域穿梭次数和滞留时间均少于SHAM组和2VO+LCAR组(均P<0.05)。(2)海马组织ATP水平结果显示,4组大鼠海马组织的ATP绝对�
- 杨丽洁吴薇江万荣沈向英柯贤军赵浩淼姚朝辉
-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认知功能障碍左旋肉碱线粒体功能神经元突触
- 绿原酸减轻脓毒症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减轻脓毒症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并用5、10、15 mg/kg的CGA和15 mg/kg的丙酮酸乙酯(EP)静脉给药6 h,比较各组大鼠7 d生存率、肺湿干质量比(W/D)、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表达量、血清炎症因子、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肺组织Nrf2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GA干预后提高了大鼠7 d存活率,促进了肺组织中SOD水平、Bcl-2、Nrf2、HO-1、NQO1蛋白表达量,降低了W/D、肺组织细胞凋亡率、Bax表达水平、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水平。结论CAG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改善氧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及自由基生成,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
- 王翔何平王微赵浩淼易省阳王春蝶
- 关键词:脓毒症绿原酸炎症反应
- 急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细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内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该院急重症监护病房89例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9例医院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细菌105株,以G-杆菌为主(60.00%),G-杆菌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第一位(19.0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5.24%)、铜绿假单胞菌(14.29%)。G+菌占19.05%,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其他细菌占20.9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显示多重耐药,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而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应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赵浩淼林爱群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类
- 急诊低钠血症1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诱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急诊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因、血清钠浓度、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急诊低钠血症患者死亡12例,死亡率为6.82%。所有患者根据血清钠浓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低钠组,分别为83例(47.16%)、77例(43.75%)和16例(9.09%),不同程度低钠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低钠组病死率为0.57%,分别与中度(3.98%)和重度低钠组(2.27%)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低钠的原发疾病以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比例最大,占36.36%。结论急诊低钠血症中老年患者多见,心脏病并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最常见,低钠血症程度与预后相关。
- 赵浩淼
- 关键词:急诊低钠血症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