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琦

作品数:8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亚热带
  • 5篇土壤
  • 4篇南亚热带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亚热带森林
  • 2篇生物群落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热带森林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CO2浓度
  • 1篇氮沉降
  • 1篇凋落物分解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华...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邓琦
  • 6篇张德强
  • 4篇刘菊秀
  • 4篇陈小梅
  • 3篇周国逸
  • 2篇褚国伟
  • 2篇刘世忠
  • 2篇段洪浪
  • 1篇林媚珍
  • 1篇张静
  • 1篇李荣华
  • 1篇孟泽
  • 1篇吴华清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O_2浓度倍增、高氮沉降和高降雨对南亚热带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3
2009年
土壤呼吸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C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大型开顶箱(Open-top chamber,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倍增、高氮沉降和高降雨处理对南亚热带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箱、CO2浓度倍增处理以及高氮沉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4~9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旱季(10月至次年3月)(p<0.001);但高降雨处理下无明显的季节差异(p>0.05)。CO2浓度倍增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p<0.05),其他处理则变化不大。大气CO2浓度倍增、高氮沉降、高降雨处理和对照箱的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为4241.7、3400.8、3432.0和3308.4gCO2.m–2.a–1。但在不同季节,各种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雨季,大气CO2浓度倍增和高氮沉降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p<0.05),其他处理无显著变化;而在旱季,高降雨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箱(p<0.05),氮沉降处理则抑制土壤呼吸作用(p<0.05)。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p<0.001);当土壤湿度低于15%时,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土壤湿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
邓琦周国逸刘菊秀刘世忠段洪浪陈小梅张德强
关键词:CO2浓度倍增降雨土壤呼吸
起始时间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运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在亚热带森林分解的初期过程,探讨了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经过相同时间分解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分解速率特别是分解速率常数k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凋落物分解较快的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时间布置的凋落物经过12个月的分解,其残留率及k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的分解率在前期(0–6个月)与其相应阶段的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后期的环境因子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布置时间的k值的变化范围为0.78–1.30,起始于雨季的k值较大,起始于旱季的较小(p<0.001),其大小与分解前期的环境因子相关性较高,与整个分解过程中的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低。因此,凋落物的凋落时间可能影响其分解速率;由于布置时间不同而导致k值估算的不准确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及其碳平衡的评估产生很大影响。
李荣华邓琦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环境因子凋落物分解亚热带森林
降水变率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2006年12月—2008年6月,通过加倍降水、自然降水和去除降水3种处理的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了降水变率改变对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降水强度条件下,相同森林类型的同一层次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去除降水处理下土壤表层(0~10cm)颗粒有机碳(P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加倍降水和自然降水处理下增加了POC、LFOC向下层土壤(10~20cm、20~30cm、30~50cm)的运输;去除降水处理下,马尾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显著高于降水处理(P<0.05);演替早期森林土壤的POC、ROC、LF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于演替后期土壤,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存埋.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缓慢,而其活性有机碳组分(POC、LFOC、ROC)对降水变率改变的响应更敏感.
陈小梅刘菊秀邓琦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降水变率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7
2007年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南亚热带3种主要类型森林土壤呼吸(S+L和S)进行长达31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BF)、针阅叶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7.82%、33.29%和36.35%,而且3个林型具有相同的季节动态特征,高峰期出现在雨季(4~9月),分别占全年贡献量的71.87%、61.89%和70.39%。土壤呼吸(S+L)与凋落物输入量的季节变化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01);土壤含水量与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贡献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的关系并不明显;降雨天气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贡献率分别为28.63%、38.20%和40.12%,显著高于晴朗天气。
邓琦刘世忠刘菊秀孟泽张德强
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影响因素
模拟酸沉降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尤其是在土壤风化严重,养分贫瘠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植物养分的获取、碳循环以及土壤的形成等生态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长期(10年)的野外模拟酸沉降实验平台,探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壤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酸沉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即加剧酸化)。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碳(C)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和磷(P)的含量,导致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生物量C:P和N:P显著提高,表明土壤酸化可能加剧了微生物P限制。土壤酸化还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导致次表层土壤(10–20cm)真菌:细菌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pH和土壤有效P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
胡苑柳陈国茵陈静文孙连伟李健陵窦宁张德强邓琦
关键词:土壤酸化
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最早应用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但最近20年来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们对陆地植物包括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认识。就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周庆为契机,总结我们关于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工作,进而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重点,以期促进和推动我园和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孙连伟陈静文邓琦
关键词:全球变化陆地植物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应用大型开顶箱(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在1)高CO2(700±20μmol·mol-1)+高氮沉降(100kg N·hm-2·a-1)(CN);2)高CO2(700±20μmol·mol-1)+背景氮沉降(C+);3)高氮沉降(100kg N·hm-2·a-1)+背景CO2(N+);4)背景CO2+背景氮沉降处理(CK)4种处理条件下荷木(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等主要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及其分配格局。连续近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参试植物生物量积累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N+处理显著促进荷木、肖蒲桃及红鳞蒲桃生物量的积累;C+处理显著促进肖蒲桃、海南红豆生物量的积累;CN处理显著促进除红锥外其他物种生物量的积累,并且具有两者单独处理的叠加效应。不同处理改变物种生物量的分配模式,N+处理降低植物的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C+处理增加红锥和红鳞蒲桃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却促进荷木和海南红豆地上部分的积累;CN处理仅促进红磷蒲桃地下部分的积累。群落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格局取决于优势物种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在群落中所占的权重。
段洪浪刘菊秀邓琦陈小梅张德强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植物生物量
降水处理对南亚热带季风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碳排放与土壤环境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有效早期响应指示.以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为对象,探讨降水变化对不同土壤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3 种降水变化处理(年降水量不变但降水次数增加、减少50%降水量、自然降水),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提取土壤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降水处理对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总PLFAs 量、细菌PLFAs 量、真菌PLFAs量、放线菌PLFAs 量、丛枝菌根真菌PLFAs 量影响不显著(P〉0.05);(2)0-10 cm 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放线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值差异不明显,说明不同降水处理条件下,该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10-20 cm 土层中,不同降水处理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产生明显的影响(P〈0.05);(4)在所有试验处理中,土壤pH 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与土壤微生物总PLFAs 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吴华清陈小梅林媚珍张静褚国伟邓琦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