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量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切除
  • 5篇手术
  • 5篇肝细胞
  • 4篇胆囊
  • 4篇切除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蛋白
  • 3篇术后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癌
  • 3篇肝细胞癌
  • 2篇胆道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诊治
  • 2篇直肠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邓量
  • 7篇许峰峰
  • 6篇张继红
  • 5篇甄宇洋
  • 5篇肖隆斌
  • 4篇梁力建
  • 3篇龙硕
  • 3篇马驰
  • 3篇刘奕山
  • 3篇黄春龙
  • 3篇毛帅
  • 2篇杨世斌
  • 2篇韩明
  • 2篇谭敏
  • 2篇韩方海
  • 2篇黎文峰
  • 2篇苏才坤
  • 2篇李守智
  • 2篇李明哲
  • 2篇潘康明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Whipple术的33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06例,女133例;年龄1~86岁,中位年龄55岁。根据术后有否再行手术将患者分为再手术组(24例)和非再手术组(315例),分析患者再手术情况及影响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再手术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再手术率为7.1%(24/339)。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出血8例,其中合并胰瘘5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其中合并胰瘘2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切口裂开6例。再手术24例中9例与胰瘘有关,5例死亡患者中4例为胰瘘患者。再手术与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有关(χ2=5.588,4.565;P〈0.05)。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400 ml为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0,2.74;P〈0.05)。结论 Whipple术后胰瘘、切口裂开是导致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400 ml是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东肖伟锴邓量赖佳明彭宝岗梁力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再手术糖尿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应用曲马多行镇痛处理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曲马多两种药物在减轻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名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分钟,S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T组静注曲马多1.5mg/kg。患者再次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追加曲马多1.5mg/kg。记录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后的镇痛评分(VRS)和镇静评分(SS)、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S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心率、苏醒后5分钟和10分钟的VRS评分较T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血压、镇静评分、苏醒时间相近(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在术后早期镇痛中的效果较曲马多更佳,并可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的心率,适合应用于以短效药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王钟兴邓量林世清靳三庆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舒芬太尼曲马多
肝动脉胆道瘘8例报告
2004年
[目的]通过对肝动脉胆道瘘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2-2001年肝动脉插管化疗和皮下灌注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308例,对发生肝动脉胆道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有8例出现肝动脉胆道瘘,发生率为2.6%,出现时间在2个月至2年半的长期化疗栓塞过程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偶然出现呕吐、发热等。[结论]长时间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肝动脉胆管壁缺血,高浓度化疗、栓塞药物反复刺激,以及肿瘤坏死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肝动脉胆道瘘的发生。
甄宇洋马驰刘奕山肖隆斌邓量梁力建
关键词:肝动脉胆道胆瘘化疗肝癌
穿入性心脏损伤抢救成功5例报告
2003年
【目的】通过穿透性心脏损伤5例的救治分析,以期搞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选择。【方法】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怀疑有心脏异物者结合胸部 X 线等确立诊断,急诊室开胸手术1例,手术室手术4例。【结果】4例痊愈出院,1例转神经外科。【结论】早期诊断,快速急救,及时手术对穿透性心脏损伤有重要意义。
苏才坤马驰甄宇洋刘奕山鲍菲邓量李守智
腹腔镜手术分离三要素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分离三要素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依解剖标志辨明结构、循外科平面解剖显露以及锐-钝性分离相结合的"腹腔镜手术分离三要素原则"指导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中转开腹、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全组无胆管损伤,出血量10(5,20)mL,手术时间(58±25)min,平均住院时间(5±2)d,中转开腹率1%,术后无胆漏、内出血等并发症,随访9个月至7年无远期并发症。结论灵活应用"腹腔镜手术分离三要素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精准解剖、防止副损伤、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转开腹和术后并发症等重要临床作用。
曹锐张继红黄春龙潘康明邓量毛帅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T管套U管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U管组手术时间为45min、手术并发症有3例(12.5%)、术后胆道感染3例(12.5%)。吻合组手术时间为145min,手术并发症有17例(41%),术后胆道感染16例(39%)。该3项指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手术后退黄、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管套U管手术引流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简单,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胆道感染机会低。
甄宇洋梁力建马驰苏才坤汤地邓量曾汉邓立文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T管引流手术术后胆道感染
外伤性脾破裂51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1年
分析引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结果有外伤史结合腹腔内出血的表现、B超、CT等检查,诊断可明确;保脾手术方法众多,但首要是抢救生命。
崔冀邓量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病例分析
PTEN基因表达变化在三羟异黄酮抑制肝癌增长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变化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移植人肝癌裸鼠分为2组,对照组腹腔注入含0.04%二甲基亚砜(DMSO)的RPMI1640培养基每天0.05ml/g,Genistein组腹腔注入genistein每天1mg/kg,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并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肝癌组织三磷酸肌醇(IP3)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癌组织PTEN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肝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结果Genistein组肝癌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体积为(12.6±11.6)mm^3。比(52.3±26.5)mm^3,重量为(42.7±27.8)mg比(91.3±31.4)mg,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3.4±1.4)pmol/mg蛋白比(35.3±6.6)pmol/mg蛋白,PTEN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RI)为0.81±0.24比0.36±0.09,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值为3.14±0.13比1.08±0.15。结论PTEN基因表达上调在Genistein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中发生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磷酸肌醇通路信号转导、抑制IP3生成有关。
许峰峰张继红邓量梁力建
关键词:肝细胞癌三羟异黄酮PTEN基因
ABCG5和ABCG8基因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ABCG5和ABCG8基因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6)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胆囊胆固醇结石组(结石组)、胆囊胆固醇息肉组(息肉组)及正常胆囊切除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胆囊上皮细胞ABCG5和ABCG8 m RNA相对表达量。3组患者m 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结石组ABCG5和ABCG8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0.9和6.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6和4.3±1.5(LSD-t=23.58,16.55;P<0.05)。息肉组ABCG5和ABCG8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0.7和4.6±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18,0.73;P>0.05)。结论 ABCG5和ABCG8基因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邓量梁明懿张昆松许峰峰黎文峰张继红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息肉胆固醇ABCG5ABCG8
Quercetin上调Nm23-H1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被引量:6
2016年
【摘要】目的研究quercetin和精胺调节Nm23-H1基因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quereetin和精胺作用后SF7721细胞Nm23-H1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侵袭力和黏附力.并检测骨架蛋白α-tublin以及Factin的含量以及分布情况:裸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肝癌生长转移及Nm23-H1蛋白表达。结果Quercetin浓度及时间梯度处理细胞后Nm23-HImRNA(分别F=169.2,215.6,均P〈0.001)、蛋白表达(分别F=3530,2928,均P〈0.001,)以及黏附力(分别F=75.31,88.06,均P〈0.001)均高于对照组;侵袭力低于对照组(分别F=24.76,58.89,均P〈0.001);骨架蛋白α-tublin及F—actin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分布情况无明显变化;精胺浓度及时间梯度处理后各组细胞Nm23-HImRNA(分别F=283.1,623.5,均P〈0.001)和蛋白表达(分别F=4083,171,均P〈0.001)均低于对照组;侵袭力高于对照组(分别F=125.8,48.18,均P〈0.001)。Quercetin组、精胺组、对照组肝癌组织体积重量比为:2.07±0.90比6.84±2.15比7.02±2.30,三组肺转移率对比为0/8比4/8比5/8.quereetin组及精胺组Nm23-H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为上调及下调(P〈0.05)。结论Quereetin可上调肝癌细胞Nm23-H1基因表达,抑制肝癌侵袭转移能力。
毛帅张继红邓量黄眷龙华赟鹏韩明王小平刘飞勇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侵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