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33例不同年龄段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1999-2012年间收治的GTD患者233例及同期分娩产妇6 231例。结果:相对同期分娩数、GTD发生率在≥41岁妇女中最高,其次为≤20岁妇女。≤20岁妇女首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几率较高,围绝经期GTD好发于妊娠次数≥4次的妇女。不同年龄段葡萄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停经和阴道流血,但不同年龄段内所占比例不同,≤35岁患者以停经为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既往有葡萄胎病史占70.83%,其中年轻GTN患者中既往葡萄胎病史所占比例较高。结论:1年龄对不同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对同期分娩数的发病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青春期首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几率高,围绝经期GTD好发于妊娠次数≥4次的妇女。3≥36岁及≤20岁患者中多以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而≤35岁GTN患者多有葡萄胎史。
- 李佳邵文静杨楠付艳
- 关键词:妇女不同年龄段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因素
-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诺舒(Nova 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1例,其中功血患者18例,功血合并贫血患者7例(继发性轻度贫血4例,中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1例),内科疾病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6例(肝衰竭4例,肾衰竭-尿毒症期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1例,高血压病3例,脑栓塞1例,脑血管疾病1例),全部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1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时间为78~108 s,术中出血极少。41例患者中失访6人,在随访的35例患者中术后均闭经,下腹部坠痛8.6%(3/35),总有效率100%。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周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适用于子宫内膜无恶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者,尤其适用于内科疾病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
- 曹燕邵文静魏振彤冯丽华文继红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
- CD44v6、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研究
- 目的:检测CD44v6和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CD44v6和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30例/)...
- 邵文静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CD44V6SMAD7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青春期女性输卵管积水扭转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18岁,未婚,学生,无性生活史,2013年3月15日因右下腹痛伴腰痛1周,发现"盆腔肿块"2 d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李佳邵文静杨楠付艳
- 关键词:输卵管积水青春期女性盆腔肿块盆腔炎症输卵管扭转输卵管伞端
- CD44v6和Smad7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4v6和Smad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卵巢异位内膜、25例在位内膜、30例正常内膜中CD44v6和Smad7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异位内膜中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分泌期内膜CD44v6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内膜(P<0.05);Smad7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分泌期内膜Smad7与增生期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6和Smad7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常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夏晓梦邵文静方小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CD44V6SMAD7免疫组织化学
- 孕20周腹腔妊娠伴胎膜破裂1例被引量:2
- 2022年
- 腹腔妊娠指胚胎或胎儿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其发病率为1/10000~1/25000[1],手术治疗风险高,死亡率约为5%,胎儿存活率仅为1‰。腹腔妊娠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大出血、脓毒血症、肠梗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腹腔空腔脏器破裂等[2-3]。现报道1例孕20周腹腔妊娠伴胎膜破裂、胎儿游离于腹腔的病例。
- 郑春花邵文静王媛葛亚杰王丽娜
- 关键词:腹腔妊娠胎膜破裂异位妊娠
- 围绝经期巨大子宫腺肌病一例
- 2014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5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年,阴道流血40d,于2012年2月27日急诊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该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周期20~25d,经期7~8d,血量多,经期轻微腹痛。2年前自扪及下腹部手拳大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子宫肌瘤",因进入围绝经期,未进一步明确诊治。近一年来下腹包块逐渐增大,伴腹痛、腹胀、尿频。40d前月经来潮后出现持续性阴道多量流血,1周前因大量阴道流血伴头晕、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44g/L。给予紧急输血、并同时行刮宫术。既往无特殊病史,孕4产1。
- 冯硕李艺杨邵文静董倩翟琳付艳
- 关键词:围绝经期腹部包块月经来潮病例摘要
- 腹腔镜取出盆腹腔内异位节育器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或嵌顿的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3例节育器盆腹腔内异位或嵌顿经腹腔镜取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通过腹腔镜手术顺利取出异位节育器,2例因节育器部分嵌顿/异位至膀胱、同时行膀胱壁切开及修补术,6例联合宫腔镜取出异位节育器,1例在宫腔镜、膀胱镜联合下取出异位节育器,1例因术中未探查到IUD而取器失败。结论:对于IUD盆腹腔内异位或嵌顿患者应准确诊断,及时取出。
- 伍欣孙玉秀邵文静文继红
-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嵌顿腹腔镜
- 淋巴管密度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检测月经周期正常子宫内膜层和肌层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子宫全层标本30例(15例增殖期,1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20例Ⅰa期,20例Ⅲc期),应用D2-40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LVD。[结果]在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层和肌层均有D2-40阳性染色的淋巴管,淋巴管与螺旋小动脉伴行。正常肌层LVD显著高于内膜层(10.70±1.16/mm2vs4.98±0.84/mm2;P<0.01);癌灶内部LVD(Ⅰa期3.49±0.94/mm2,Ⅲc期2.43±1.08/mm2)较正常内膜层和肌层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癌灶周边LVD升高,高于正常内膜但是低于正常肌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灶周边LVD(8.63±2.88/mm2)较未转移组显著增高(7.09±1.22/mm2,P=0.012)。[结论]癌灶周边淋巴管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发生有关。
- 范艳艳邓伟国李艺扬邵文静付艳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