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姣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献血
  • 6篇献血者
  • 5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5篇抗体
  • 4篇病毒
  • 3篇血液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梅毒
  • 2篇血液安全
  • 2篇螺旋体
  • 2篇螺旋体抗体
  • 2篇梅毒螺旋体
  • 2篇梅毒螺旋体抗...
  • 2篇核酸
  • 2篇ELISA
  • 2篇不规则抗体
  • 1篇大学生
  • 1篇血型
  • 1篇血液筛查

机构

  • 12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邹姣丽
  • 11篇何子毅
  • 10篇陈庆恺
  • 6篇王庆
  • 5篇邹文涛
  • 5篇陈少彬
  • 4篇余霖
  • 3篇崔四平
  • 3篇王德文
  • 3篇邓妙玲
  • 2篇陈静文
  • 1篇陆家海
  • 1篇车嘉琳
  • 1篇陈庆凯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式全自动血型仪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东莞市无偿献血者45 709份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性能,并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5例,检出率为0.208%,传统血清学法检出不规则抗体16例,检出率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阳性检出符合率为56.547%,高于传统血清学法阳性检出符合率28.571%(P<0.05);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242%,高于RhD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率0.198%(P<0.05)。结论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鉴定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血清学法,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M型无临床意义的抗体为主。
邹姣丽王庆邹文涛何子毅王若珩陈庆恺崔四平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献血者抗球蛋白法
东莞地区在校大学生2010-2013年无偿献血情况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情况,并对其所献血液质量进行分析,为完善安全血液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对2010-2013年东莞地区在校大学生献血情况及所献血液的不合格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76%、2.11%、2.42%、5.44%,参加献血的大学生占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比例分别为1.43%、3.50%、3.61%、7.12%,大学生献血所占比例及参与献血的学生数比例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所献血液不合格率分别为0.54%、1.45%、1.32%、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所献血液总不合格率为1.35%,低于其他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率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警惕的是,大学生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了HIV感染者。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群体,所献血液不合格率低,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意识培养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邹姣丽王德文邹文涛何子毅王若珩陈庆恺崔四平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关键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病毒
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调查东莞市及文献报道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类型,为电子交叉配血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13年7月21日-2014年4月16对在本市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血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 677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129例,其中男81例,女48例,总阳性率0.216%,国内文献报道了572 959例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193例阳性,阳性率0.034%,远低于国外报道的0.43%(P<0.01)。Ig M型不规则抗体95例,远高于Ig G型34例(P<0.01),不规则抗体与效应细胞的凝集强度<"2+"的达到88.37%(114/129)。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86%,显著高于男性0.189%(P<0.01)。结论本市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16%,以Ig M型抗体为主。考虑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开展电子交叉配时进行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邹文涛何子毅王庆陈庆恺邹姣丽陆家海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献血者血液安全筛查核酸混检模式与单检模式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献血者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单检模式与混检模式的检测效果。方法对本站2019年全年核酸检测混检阳性与单检阳性标本的Ct值进行配对t检验,利用PCR扩增原理公式计算混检模式与单检模式的扩增效率比,对7例ELISA双试...
何子毅陈少彬余霖陈庆恺王庆苏婉兰邹姣丽袁秋婷
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者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者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者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者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者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者;感染者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5.6%;感染者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者,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邹姣丽王德文邹文涛何子毅陈庆凯王若珩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病学
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反应性确证结果研究
2024年
目的 评估开展梅毒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工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免疫印迹法(WB)对ELISA检测抗-TP反应性献血者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对2种确证结果为阴性、可疑或结果不一致者行追踪检测并进行结果对比;同时以2种确证方法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对比A、B、C 3种筛查试剂及其组合的分析指标值。结果 1)223份ELISA抗-TP反应性标本(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124份,单ELISA试剂反应性99份)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57.40%、WB确证阳性率38.57%(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89.52%、WB确证阳性率为52.42%,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17.17%,WB确证阳性率为21.21%);TPPA确证阴性率为35.43%,WB确证阴性率为42.60%(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TPPA确证阴性率6.45%、WB确证阴性率29.84%,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TPPA确证阴性率71.72%、WB确证阴性率58.59%)。经Kappa检验,2种方法确证结果一致性不高,特别是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2)献血者追踪成功36名,其中17名(47.22%)确证检测结果有转变,但转变无规律;3)以TPPA、WB确证结果为标准对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抗-TP筛查S/CO值进行ROC曲线分析,ELISA筛查试剂A/B、A/C组合时,A试剂最佳S/CO值分别为1.815、5.73和10.205、16.165。结论 TPPA和WB对ELISA抗-TP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确证结果一致性较差,追踪确证结果转归也不明确;ROC曲线最佳S/CO阈值分析受确证方法、筛查试剂组合影响,ELISA抗-TP反应性献血者的结果确证存在一定困难。
邹姣丽陈庆恺袁秋婷邓妙玲潘俊均苏婉兰魏润葵何子毅
关键词:TPPAROC曲线
梅毒螺旋体抗体反应性献血者感染状态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及潜在传染性,为现行筛查策略下TP的重点防控与屏蔽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2—10月经2种不同的抗⁃TP ELISA试剂检测为反应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133份(其中双试剂反应性77份,单试剂反应性56份),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TP⁃IgM)及IgG抗体(TP⁃IgG)的确证检测和TRUST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133份标本中TP⁃IgM阳性24份(18.05%)、TP⁃IgG阳性40份(30.07%),TRUST阳性3份(2.26%);其中,77份双试剂反应性标本中TP⁃IgM阳性12份(15.58%)、TP⁃IgG阳性40份(51.95%),56份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TP⁃IgM阳性12份(21.43%)、TP⁃IgG阳性为0,2组献血者TP⁃IgM阳性率无差异(P>0.05),而双试剂反应性标本TP⁃IgG阳性率大于单试剂反应性标本(P<0.05);另133份抗⁃TP反应标本中单TP⁃IgM阳性15份(11.28%,占TP⁃IgM总阳性数的62.50%,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共有12份TP⁃IgM阳性,且均为TP⁃IgM阳性而TP⁃IgG阴性)、单TP⁃IgG阳性标本30份(22.56%,占TP⁃IgG总阳性数的75.00%)、TP⁃IgM及TP⁃IgG均为阴性的标本55份(41.35%),均为阳性的标本8份(6.02%)。结论抗⁃TP反应性献血者中TP⁃IgM阳性者具有传染性,但阳性率不高;单试剂反应性且单TP⁃IgM阳性者易漏检,应重点防控;双试剂反应性者中TP⁃IgM和TP⁃IgG均阴性者及单TP⁃IgG阳性者,可能为假反应性及抗体终身表达现象,对于2者的永久屏蔽建议考虑增加TP⁃IgM检测为衡量指标。
邹姣丽陈庆恺邓妙玲袁秋婷苏婉兰魏润葵陈少彬何子毅
关键词:献血者梅毒螺旋体ELISA免疫印迹法传染性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内标在系统评价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COBAS s201核酸血筛系统内标(internal control,IC)检测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利用IC的Ct值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室2015年1-10月共131批次的核酸检测的IC结果,按不同仪器(A、B仪器)、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和批号3)和标本类型(MPC、HIV-1O、HIV-2、NC和献血者标本)分别分成3组,分析各组间及组内各IC的Ct均值的差异。结果本室测定IC的Ct均值的95%参考范围为35.18-37.34;95%置信区间为[36.21,36.30];A、B仪器间以及3个试剂批号间的IC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仪器IC均值小于B仪器(P<0.05),批号2 IC的Ct均值分别小于批号1和批号3(P<0.05);不同试剂批号间IC结果差异(F=94.487,P<0.05)明显高于不同仪器检测的IC结果差异(F=16.609,P<0.05);此外,5种不同标本类型的IC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标本组和NC组IC的Ct值分别大于MPC组、HIV-1O组和HIV-2组(P<0.05),MPC组、HIV-1O组和HIV-2组间的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标本组的IC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能引起IC值检测差异,做好试剂使用前性能确认和仪器定期维护校准是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稳定的有效方法;监测IC变化可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王庆余霖陈静文邹姣丽苏婉兰邓妙玲
关键词:ICCT核酸检测COBAS
ELISA在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抗体的应用,为开展相应检测和保障血液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东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而留取的血浆标本68323份,采用ELISA作为HTLV抗体的筛查方法,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补充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经ELISA筛查HTLV抗体阳性标本26份,筛查阳性率为0.038%;26份标本经ECLIA检测呈阳性标本9份;经WB确证阳性2份,确证阳性率为0.003%,该2例均为福建籍;HTLV抗体的阳性预期值为7.69%(2/26);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是否首次献血和是否为东莞户籍的献血者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抗体的筛查和确证阳性率均较低,且阳性预期值也不高,建议采用特异性更强的ELISA试剂或采用ECLIA进行筛查;招募时可适当加强对福建籍献血者的征询。
王庆余霖陈庆恺邹姣丽何子毅陈少彬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