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亚捷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代际差异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新疆文化
  • 1篇心态
  • 1篇兴衰
  • 1篇兴衰史
  • 1篇学史
  • 1篇意象
  • 1篇游记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战争创伤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罂粟
  • 1篇网络时代

机构

  • 6篇华侨大学
  • 1篇广州市少年宫

作者

  • 6篇郑亚捷

传媒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江汉学术
  • 1篇景德镇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930年代前的新疆游记及其文化想象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将细致梳理1930年代以前民众心目中特殊性的新疆文化想象形成的历史之源,以及早期新疆游记在什么条件下塑造了此种新疆形象。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新疆文化想象基本都是自晚清、民国早期到抗战之前的新疆游记转述并传达的,这种游记转述和文化形象塑造作为西部游历者的所谓"实录"、"亲历",其实其中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和被再次加固的先在之见,也基于中国人以区域为中心形成的独特中国观,更在于传播语境和手段不对等情况下的中心地区的强势话语权。对此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了解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现代文学领域里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的边疆话题,对于当下的国内边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反思意义。
郑亚捷
关键词:新疆文化文化想象游记民国早期历史进程
抗战时期茅盾对新疆文艺发展的意见被引量:3
2012年
抗战时期,新疆虽地处边远无硝烟战火,但抗战宣传却轰轰烈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之一,茅盾先生于1939年来到新疆,为当地的新文学传播和抗战文艺创作开创了新局面。在疆期间茅盾还曾撰写过一批有关新疆文艺发展话题的论文,并提出了他的建议和对策,而这些文章和言论散见于当时新疆的一些报刊中,未能引起文学界的关注,本文将对这些散落的信息进行整理和钩沉,重现当年茅盾眼中的新疆文艺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
郑亚捷
关键词:抗战时期
网络时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思考
2018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大学生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并对新媒体兴趣渐浓,这一新趋势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将探讨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如何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科特点、教学实践及网生代学生的接受特点出发,努力实现教师角色和功能的调整转换,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平等交流型课堂的话题出发,建立以教学效果为目标的互动型新型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对中国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困境的方法。
郑亚捷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课堂教学
愁城,愁人——从《永盛街兴衰史》看回归前的港人心态
2018年
《永盛街兴衰史》通过主人公对历史的拾遗与杜撰,反映了港人对于香港历史书写的缺席,以及回归前因殖民地身份的消失而引起的港人集体怀旧现象。第一人称"我"的自白与南音《客途秋恨》形成互文,以"我"对各个人物的复杂情感隐喻港人对回归的矛盾情感,借主人公的境况向人们展示香港回归前多样而复杂的港人心态。
王钰纯郑亚捷
关键词:身份认同心态
论《尘埃落定》中的罂粟意象与边疆现代性被引量:1
2018年
罂粟(鸦片)作为民族耻辱的象征代表着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侵入和冲击,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具有悲情民族主义色彩的典型符号。在小说《尘埃落定》中,阿来叙述并再现了罂粟种植给现代史时期的边疆带来的巨变。作为自始至终撬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关键线索,罂粟被赋予了多重象征含义,成为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边疆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意象。特定历史语境中进入西南藏区的罂粟,在激发边民对金钱、欲望迷狂的同时,编织出了边区短暂繁荣的美好幻境,它促使边区社会敞开封闭的大门,作为外来力量,它对于西南藏区的经济、社会的转变以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速融入国家的现代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商贸和革命两种外在力量双重介入后,西南藏区土司制度走向急速瓦解和终结。在这一进程中罂粟种植意味着某种被带入藏区的现代性,这既是作者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书写的深意所在,也是破解小说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视角。
郑亚捷杜仙茹
关键词:《尘埃落定》罂粟边疆
《远山淡影》中的战争创伤书写与代际差异被引量:1
2019年
《远山淡影》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故事以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寡居英籍日裔女性悦子的回忆为主要内容,叙述在英国现实生活和日本战后回忆间交织穿插推进,将长崎的战争记忆假托在佐知子身上,通过大量散落在对话中的信息逐渐剥离出故事的"真相",集中展示了战后日本民众的心理创伤和疗愈困境。石黑一雄以独特的双重身份和残缺记忆叙述为写作策略,从三代人代际差异的角度探寻不同创伤类型及受创原因,分析文化创伤、家庭创伤及心理创伤的内涵与症结,再现主流战争历史记叙和个体创伤记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受创者内心深处的恐惧、痛苦和震动情绪对被创者余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该作品以跨文化视角对日本的文化与战争责任进行了反思,并以微观视角下的个人心理反思世界视野内"战争与和平"的宏大话题。
郑亚捷
关键词:战争创伤代际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