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伍妘邹丽萍方方肖静丁昌红郑华
-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ABNORMALITY脊柱骨折脱位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脊髓炎放射影像
- 肌肉标本呼吸链酶测定在线粒体病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肌肉标本呼吸链酶测定在线粒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例临床怀疑线粒体病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及采集临床资料,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肌肉标本线粒体呼吸链酶,包括柠檬酸合酶(CS)、复合物Ⅰ(Co-Ⅰ)、复合物Ⅱ ...
- 方方王红梅村山.圭丁昌红郑华肖静韩彤立王晓慧王旭吕俊兰李久伟
- 75例儿童线粒体病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 方方沈丹敏刘志梅丁昌红任晓暾韩彤立张炜华杨欣英张五昌郑华吴沪生沈颖
-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再测信度
- 郑华韩彤立
-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
- 文献传递
- 329例30岁以下孕妇子代神经发育障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30岁以下生育妇女子代神经发育障碍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类型与比例。【方法】对临床医生诊断神经发育障碍并怀疑染色体异常的329例,母亲生育年龄30岁以下的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329例患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45例,异常率为74.5%。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90例(男∶女=2.06∶1),结构异常18例;性染色体异常共37例(15%),结构异常28例,数目异常9例。常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是三体综合症,其中21三体综合症184例,占常染色体异常75.1%,22三体综合症6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最常见是脆X综合症,共28例,占性染色体异常75.5%。【结论】30岁以下生育妇女子代神经发育障碍常见染色体核型异常仍然是唐氏综合征。
- 丁瑛雪邹丽萍陈英张礼萍肖静郑华崔红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发育异常儿童
- 75例儿童线粒体病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 方方沈颖沈丹敏刘志梅丁昌红任晓暾韩彤立张炜华杨欣英张五昌郑华吴沪生
- 195例脑性瘫痪儿童合并症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 分析脑瘫儿童伴发的合并症。方法 对195例脑瘫儿童(男性113例、女性82例,年龄7个月~11岁)除做一般性检查外,常规做脑电图、眼底检查、听性脑干反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等,分析伴发合并症。结果 195例患儿中,伴单纯运动障碍27例(13.8%);168例(86.2%)伴有1种或多种并发损害,其中精神发育迟滞168例(86.2%)、视力障碍92例(47.2%)、体格发育落后40例(20.5%)、癫痫25例(12.8%)、听力障碍12例(6.2%)、头小畸型11例(5.6%)、行为异常3例(1.5%);伴二重损害15例(7.7%)、三重损害123例(63.1%)、四重损害30例(15.4%)。结论 脑瘫儿童多合并各种功能障碍。
- 郑华王晓慧韩彤立邹丽萍
- 关键词:脑性瘫痪合并症康复
-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运动学特征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的运动学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对16例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平地常速来回行走的步态进行测试,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与健侧、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步态差异。结果与健侧相比,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和跖骨离地期显著长于健侧(P 〈0. 05),患侧步频、步速、支撑相末期显著低于健侧(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患侧步态周期时间、单步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站立相所占百分比、支撑相中期、摆动前期和跖骨离地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增加(P 〈0. 05)。痉挛型脑瘫儿童跨步长、步速、步频、支撑相末期相比于正常儿童均显著降低(P 〈0. 05),拔腿强度也降低(P=0. 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时稳定性降低,其患侧单步时间、摆动时间、跖骨离地期和拔腿强度或许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指导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
- 王雪森闫松华郑华付晓虎孔繁闰王启宁张宽
-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运动学特征
- 儿童炎症性肠病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 (IBD)的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以提高对IBD诊断水平。方法 对 45例IBD患儿按照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标准及WHO对克隆病 (CD)推荐的 6个诊断要点及采用Harvey和Bradshow标准进行临床、X线、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UC 3 8例 ,克隆病 (CD) 7例。IBD以男童发病为多 ,腹痛、发热、消瘦、贫血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而UC组多出现腹泻、便血 ;腹部包块及肠外表现在CD组更常见 ;上消化道病变分布仅在CD出现 ,UC以全结肠受累为主。结论 小儿IBD诊断需对临床、X线、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
- 苏颖郑华申芳娥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儿童
- 异戊酸血症6例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 丁昌红郑华李耿曾健生丁召路刘婧媛王国丽李峥董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