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燕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凯特
  • 3篇《觉醒》
  • 2篇女性
  • 2篇琼斯
  • 2篇人格
  • 2篇父权
  • 2篇父权制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学习者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思维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思维
  • 1篇女性主体
  • 1篇女性主义
  • 1篇人格结构
  • 1篇人格面具
  • 1篇种族

机构

  • 8篇蚌埠学院

作者

  • 8篇郝燕

传媒

  • 2篇红河学院学报
  • 2篇蚌埠学院学报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我”建构的镜像误区——重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2013年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讲述了主人公艾琳娜不愿做家庭的奴隶,勇敢地走出家庭,追求爱情和事业的故事。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解析了艾琳娜在男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辛历程:她对男权社会"镜像"的认同导致了其"自我"的异化,而在"他者"的生活中也无法寻求到正确的出路,最终只得抛弃女性主体意识,以男性的姿态去生活。她陷入了"镜像"的误区,无法建构真正的"自我"。
郝燕
关键词:《觉醒》镜像理论自我建构
从《觉醒》看凯特·肖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书写被引量:1
2016年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讲述了主人公埃德娜反抗男权社会的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勇敢走出家庭,寻求爱情和事业的故事。小说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诸多核心思想,包括消解性别的二元对立,重建女性话语,强调女性经验的多元性等,借此批判了19世纪美国南方父权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郝燕
关键词:《觉醒》后现代女性主义
生命中的孤独 桎梏下的超越——论凯特·肖班的孤独意识
2015年
孤独意识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文学领域是永远值得探讨的母题。凯特·肖班及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浓郁的孤独意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创伤性的经历是其孤独意识的起源,被禁锢在家庭樊笼中是她们恒常的生存境遇,而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使她们毅然抛弃传统的社会道德风尚,执着地追求爱情和自由。然而,她们的行为得不到父权制社会的认可,被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进行着最艰苦的斗争。孤独带给她们痛苦和疏离感,但同时也是她们建构女性主体的一种策略。
郝燕
关键词:父权制社会女性主体孤独意识
琼斯的焦虑——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琼斯王》
2013年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奥尼尔在创作《琼斯王》的过程中,设置了主人公琼斯人格结构3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失调,导致他时刻生活在现实性、道德性、和神经性三重焦虑之中。为了调节焦虑,琼斯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内摄、对攻击者的认同、退化作用等,让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减轻了来自于现实、道德与神经的多重焦虑,从而促进其人格不断向前发展。
郝燕
关键词:人格结构焦虑防御机制
埃德娜的伦理悲剧——伦理视角下的《觉醒》
2016年
《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该小说的伦理意义,为重估其文学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主要观点:在父权制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双重压迫下,主人公埃德娜陷入伦理困境中,经历了"叛逆—顺从—挣扎—超越"的心路历程,最终在自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觉醒》是一出伦理悲剧,是肖班对美国19世纪末的女性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郝燕
关键词:《觉醒》埃德娜
《琼斯王》原型解析
2013年
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析《琼斯王》中原型的构建,琼斯在剧中的经历依次呈现出意象原型"人格面具"和"阴影",及人物原型"救世主",揭示出该剧的结构原型:U型叙事模式。该剧情的设置传达出剧作家奥尼尔的人生理念:抵制物质上的贪念,获得灵魂上的救赎。
郝燕
关键词:人格面具救世主
EFL学习者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结合对EFL学习者进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测试、问卷为工具,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英语思维对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者所采纳的相关英语思维培养策略,如消除"心译"、文化教学、意群朗读、情景教学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听力、写作、翻译和阅读能力,而语法与词汇水平没有受到实验的直接影响。此外,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培养策略普遍持认同态度,说明此类策略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郝燕
关键词:EFL学习者英语思维教学实验
从《德西蕾的孩子》主人公阿尔芒看肖班的种族观
2016年
《德西蕾的孩子》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出种族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悲剧,揭示了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的种族偏见和歧视。作为一个混血儿,阿尔芒是种族主义的牺牲品,他对自由的自我认同被扭曲的社会认同"俘虏",从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一步步蜕变为种族主义的践行者。
郝燕
关键词:种族观混血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