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动脉
  • 19篇血管
  • 16篇基因
  • 13篇心肌
  • 9篇主动脉
  • 8篇心脏
  • 7篇动脉瓣
  • 7篇手术
  • 7篇主动脉瓣
  • 7篇外科
  • 6篇二尖瓣
  • 6篇瓣膜
  • 5篇疗法
  • 5篇基因治疗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脏瓣膜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尿激酶
  • 4篇缺血

机构

  • 2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阜外医院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光电技术...
  • 1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邮电总医院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邮电总医...

作者

  • 57篇郭加强
  • 13篇胡盛寿
  • 9篇朱晓东
  • 9篇陈良万
  • 8篇吴清玉
  • 8篇黄志雄
  • 6篇萧明第
  • 5篇郭少先
  • 4篇汤健
  • 3篇李澎
  • 3篇吴学军
  • 3篇漆志涛
  • 3篇郭建华
  • 3篇王水云
  • 3篇谢峰
  • 2篇沈宗林
  • 2篇许建屏
  • 2篇吴学军
  • 2篇宋云虎
  • 2篇朱小君

传媒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家庭医学(上...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应用激光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10篇1999
  • 5篇1998
  • 8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0
  • 2篇198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手术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总结 2 1例先天性主 -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及疗效。方法  197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2月收治APSD病儿 2 1例中男 12例 ,女 9例 ;平均 (6 5± 3.8)岁。按Richardson分型 ,I型 10例、II型 10例、III型 1例。 1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4例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有左后外侧开胸史 ,其中 3例为误诊。 14例采用补片修补缺损 ,4例直接缝合 ,2例心外结扎 ,1例行人工血管右肺动脉 -主肺动脉连接术。结果 术前确诊 11例 ,误诊、漏诊 10例。术后早期死亡 3例 ,晚期死亡 1例。 15例随访 1个月~ 15年 ,疗效满意。结论 APSD是一种易被误诊和漏诊的少见先天性心脏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仔细的超声检查、结合升主动脉造影和超高速CT检查有助于确诊。及早手术 。
王水云胡盛寿吴清玉宋云虎郭加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儿童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表达外源性基因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表达外源性基因能力的影响 ,为应用基因防治心肌病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L -精氨酸 +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中暂时结扎前降支 1h ,L -精氨酸 +缺血再灌注组则静脉应用精氨酸的同时 ,结扎前降支1h。将浸泡过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体pN2 -LacZ或尿激酶原前体基因重组体pN2 -Pro -UK的 2种医用尼龙缝线 ,缝合于各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中。分别于缝合术后 2、7、14和 60d检测心肌中 β -半乳糖苷酶和纤溶酶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术后 2d和 7d外源性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术后第 14d和 60d表达量却高于对照组。L -精氨酸 +缺血再灌注组术后 2d和 7d外源性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但术后第 14d和 60d表达量却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心肌早期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能力 ,但却增强心肌后期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能力。
陈良万郭加强
关键词: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损伤再灌注靶细胞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有效性和外源性基因表达的时间过程。方法用AdV5-CMV质粒(对照组)或Adv5-CMV/LacZ质粒(治疗组)转染大鼠颈动脉30分钟。术后2、7、14、28、60及90天取被转染的颈动脉,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对照组所有颈动脉均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治疗组术后2天颈动脉即有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7~14天为表达高峰期,28天后表达量明显减少,但可持续表达3个月之久。治疗组术后2、7、14、28、60及90天每条颈动脉均可见蓝染,其中术后7及14天每条颈动脉横切面的全周均有蓝染,血管壁内层、中层的大部分细胞被染成蓝色。对照组所有动脉均未见蓝染。结论腺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大鼠在体颈动脉。转染后,外源性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只能维持1个月左右。
黄志雄郭加强郭少先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转染颈动脉基因转移心血管疾病
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回顾被引量:27
1997年
作者对阜外医院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按时间分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功能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广泛三支病变等在患者中所占比例近三年有显著的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病(41.3%)、陈旧性心肌梗塞(65.0%)、有左室室壁瘤(24.3%)、术后需使用IABP(9.4%)发生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心肌保护方法的改进、冠状动脉充分再血管化技术的提高和内乳动脉的广泛采用,使术后早期死亡率(B组9.6%,A组2.7%)及围术期心梗发生率(B组9.0%、A组3.2%,P<0.005)明显下降。
胡盛寿郭加强朱晓东肖明第吴清玉吴学军张怀军孙晓刚王小启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预后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常识(下)——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脱垂
1999年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叶对合不严或瓣本身短缺、穿孔,或瓣下腱索过长或挛缩,都可使二尖瓣失去正常的作用,使排出到心房的血液又反流回左心室。显然,这与二尖瓣狭窄阻碍左心室往外排血,对心脏及心功能损害的机制完全不同,所以病情发展也不相同。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所形成的反流结果,使左心室往全身排血的有效量逐渐减少。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左心室能够代偿扩大以容纳越来越大量的回流血液,从而使左心室相应的增加有效的排血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郭加强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保留瓣下结构
可溶性支架转移基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为解决小血管吻合术后保证其通畅率的问题,作者将可溶性支架在含Adv5-CMV/LacZ质粒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然后置于血管腔内进行吻合,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表达产物)活性测定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在体血管转基因方法能使外源性基因在血管壁内获得有效表达,从而为小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志雄郭加强李晓惠赵秀文
关键词:血管吻合术血栓形成再狭窄基因治疗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及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
2001年
目的 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部分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两种方法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增加(P< 0.01),接近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它部位提前显影。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再血管化均可使缺血心肌灌注即刻改善;再血管化心肌隧道可在收缩期灌注心肌。
王立清胡盛寿李澎吴清玉谢峰郭加强
关键词:钬激光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二次谐波成像
搭桥术中静脉桥导入β-半乳糖苷酶和尿激酶原基因的实验研究
黄志雄郭加强
探讨了搭桥术中静脉桥转基因的可行性,观察了尿激酶原基因对静脉桥通畅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腺病毒载体能使报告基因有效地转染静脉壁并可获得高效的表达;尿激酶原基因在静脉桥的高效表达,不仅可防止静脉桥血栓形成,而且可明显抑制静脉...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近、远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利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犬缺血心肌模型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部分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缺血模型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2种方法再血管化后,2组犬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均明显增加,接近其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他部位提前显影。远期超声微泡检查显示心肌灌注较急性缺血时也有一定改善。结合组织学方法发现,远期心肌灌注的改善得益于隧道周围新生循环结构如心肌窦和新生血管的增加。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隧道均可即刻使缺血心肌灌注改善,并逐渐闭塞,新生循环结构使缺血区得到有限的灌注。应用新一代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结合组织学方法可作为研究心肌再血管化机制的可靠手段。
王立清胡盛寿常欣李澎谢峰郭加强
关键词:心肌再血管化
在体心肌、血管缝线法基因转移及尿激酶原基因在血管吻合中的应用
陈良万郭加强
该研究探讨了在体心肌血管缝线转基因的可行性,并应用该种新的转基因把尿激酶原基因导入血管吻合口中,观察了尿激酶原基因疗法对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了在体心肌血管壁一种新的直接转...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吻合术基因转移血管吻合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