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然 作品数:65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用于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光敏陶瓷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光敏陶瓷液的制备方法。(1)对羟基硅油进行光敏改性:将69‑79wt%的羟基硅油、17‑27wt%的硅烷偶联剂、4‑6wt%的金属催化剂混合后于60‑80℃下加热3‑4小时;得到改性后的... 郭安然 马聪 贺翀 刘家臣 杜海燕电纺SiOC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前驱体裂解制备陶瓷技术具有坯体加工性能好、易制备形状复杂陶瓷的优点;静电纺丝具有设备简单,易制备纳米纤维的优点。本文将上述两种工艺相结合来制备SiOC纤维,并对其显微形貌进行了细致的调控与优化。基于SiOC陶瓷高温热解过... 郭安然关键词:复合材料 显微形貌 耐高温弹性纤维片的制备 多晶莫来石纤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型,可耐1500℃高温,热导率较低,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优良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及高科技民用等领域,成为近年来各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实验以多晶莫来石耐火纤维为原料,采用两... 高婉琪 刘家臣 郭安然关键词:凝胶注模 弹性纤维 耐高温 硅溶胶 原位合成莫来石晶须增韧莫来石多孔陶瓷 以粉煤灰、不同外加铝源(氧化铝、氢氧化铝)和Al F3(添加剂)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淀粉原位固化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自增韧的莫来石多孔陶瓷,并对陶瓷基体中原位生成针状莫来石晶须增韧莫来石多孔陶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与... 任素娥 郭安然 李世慧 杜海燕 刘家臣关键词:多孔陶瓷 晶须增韧 合成莫来石 原位反应法制备MoSi2/硼硅酸盐玻璃高发射率涂层及性能研究 热辐射是高温下的主要传热形式,所以隔热瓦表面的高发射率涂层对热防护系统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原位反应法在莫来石刚性隔热瓦表面制备了MoSi2/硼硅酸盐玻璃高发射率涂层。研究了涂层烧成过程中的物相和结构变化,对涂层的界面结合、... 陶鑫 郭琳琳 王明超 郭安然 刘家臣关键词:硼硅酸盐玻璃 MOSI2 原位反应法 Al2O3-ZrO2非晶陶瓷高压析晶研究 非晶陶瓷的研究为实现陶瓷塑性变形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实验研究了高压对非晶陶瓷晶化起始温度的影响.发现随压力的增大,非晶态更容易晶化,晶化起始温度降低.500℃时,600 MPa下热压陶瓷仍处于非晶态,而1 GPa下析晶非... 王奕 刘家臣 郭安然 许西庆关键词:塑性变形 一种高熵陶瓷材料、高发射率高熵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温防护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熵陶瓷材料、高发射率高熵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熵陶瓷材料,化学式为(Mg<Sub>a</Sub>,Co<Sub>b</Sub>,Ni<Sub>x</Sub>,Zn<Sub>y... 马晓晖 刘家臣 武劲宇 杜海燕 郭安然 闫利文 胡小侠原位X射线衍射光谱技术在高熵假板钛矿陶瓷晶体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2025年 目前高熵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元素的改变或增加获得高性能陶瓷上,忽视了由于成分的复杂性而造成的高熵陶瓷晶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原位XRD技术,系统研究了高熵(Mg,Co,Ni,Zn)Ti_(2)O_(5)形成过程、高熵化后晶体结构及热膨胀系数的变化。研究发现,随温度上升,反应物首先生成高熵中间相,最终在1400℃生成高熵(Mg,Co,Ni,Zn)Ti_(2)O_(5)陶瓷。与其单相相比,高熵(Mg,Co,Ni,Zn)Ti_(2)O_(5)晶格常数及热膨胀各向异性均发生变化。以上研究表明原位XRD技术可用于阐明高熵假板钛矿陶瓷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演化及性能变化过程,并在高熵陶瓷晶体结构解析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马晓晖 刘家臣 武劲宇 毛晶 胡小侠 郭安然关键词:晶体结构 热膨胀系数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本文针对以模压法制备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内部莫来石纤维易形成层状排列的缺点,通过向浆料中引入聚丙烯酰胺(CPAM)的方法来增加浆料的黏度,从而提高纤维的悬浮稳定性,进而制备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研究了CPAM浓度对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显微结构以及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PAM浓度的增加,试样内部纤维的三维搭接结构越发明显,试样的气孔率逐渐增大,密度和热导率随之减小。但样品的强度随着CPAM的加入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CPAM的浓度为质量分数0.62%时,所制备出的样品的密度为0.382g/cm3、热导率为0.069W/(m·K),且强度呈现最大值0.64MPa。 任海涛 贾韬 刘家臣 郭安然关键词:莫来石纤维 多孔陶瓷 微观结构 氧化锡包裹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 被引量:2 2015年 以分散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中的碳纳米管(CNTs)为基体,四氯化锡(SnCl_4)为锡源,硼氢化钠(Na BH4)为还原剂,采用逐层吸附原位沉积工艺制备SnO_2/CNTs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显示粒径为2~3 nm的金红石型SnO_2纳米晶均匀包裹在CNTs表面,说明通过在CNTs表面分别吸附BH4-和Sn4+离子,能够有效抑制SnO_2的均相成核-长生,有利于形成同轴结构的SnO_2/CNTs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425.7 m Ah/g,在电流密度为50 m Ah/g时,可逆容量保持在500 m Ah/g,其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优于纯SnO_2。 唐彦龙 侯峰 常美艳 刘家臣 郭安然关键词:氧化锡 碳纳米管 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