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水良

作品数:235 被引量:2,460H指数:3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9篇生物学
  • 69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7篇植物
  • 55篇杂草
  • 29篇入侵
  • 27篇苔藓
  • 27篇苔藓植物
  • 21篇藓类
  • 20篇区系
  • 19篇生态学
  • 19篇藓类植物
  • 17篇生态位
  • 16篇外来杂草
  • 14篇入侵植物
  • 13篇植物区
  • 13篇植物区系
  • 13篇外来入侵
  • 12篇一枝黄花
  • 12篇种群
  • 12篇加拿大一枝黄...
  • 11篇地理分布
  • 9篇外来入侵植物

机构

  • 13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0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上海出入境检...
  • 6篇金华职业技术...
  • 5篇丽水学院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丽水师范专科...
  • 2篇台州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32篇郭水良
  • 48篇曹同
  • 25篇方芳
  • 23篇于晶
  • 18篇刘鹏
  • 16篇李扬汉
  • 15篇黄华
  • 13篇印丽萍
  • 13篇娄玉霞
  • 9篇胡天印
  • 8篇黄朝表
  • 8篇陈建华
  • 7篇徐燕云
  • 6篇沈蕾
  • 6篇陈国奇
  • 6篇强胜
  • 6篇管铭
  • 5篇刘德好
  • 5篇李沛玲
  • 5篇杨武

传媒

  • 17篇植物研究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4篇生态学报
  • 12篇广西植物
  • 11篇杂草科学
  • 11篇浙江师大学报...
  • 10篇浙江师范大学...
  • 8篇浙江大学学报...
  • 8篇武汉植物学研...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植物科学学报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上海农业学报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科技通报
  • 4篇中草药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 12篇2004
  • 16篇2003
  • 19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8篇1998
2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APD数据探讨中华蓑藓(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 Thér.)形态变异的遗传基础被引量:5
2011年
中华蓑藓(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Thér.)的形态变异强烈,为了解形态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背景,本研究以采自浙南凤阳山、浙中金华北山、浙西北的天目山和江西庐山4个种群的中华蓑藓为材料,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探讨了中华蓑藓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5条有效引物,利用它们共获得18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9·69%,中华蓑藓各种群间的Dice遗传距离为0·0732~0·1514。POPGENE32软件分析得到种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78,Shannon指数(I)为0·512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70;基因流(Nm)为2·4947;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055,占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79·11%,反映出研究区域内的中华蓑藓遗传变异大多数存在于种群内,中华蓑藓形态变异并没有多少遗传背景,很可能是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可塑性变异。聚类分析表明,中华蓑藓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虽然4个种群内的形态变异丰富,但是属于同一物种的范围。
郭水良郑园园娄玉霞沈蕾
关键词:RAPD
大别山马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大别山马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古老、孑遗、保护植物较多。现已知种子植物138科、547属、1,192种。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马宗峻属华东区,同时与华中,西南、华北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该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暖温带的双重性,呈现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但亚热带性质占优势。通过优势科谱和属,种相似性系数分析.该区系与黄山、庐山属同一自然区系.
刘鹏郭水良黄学斌
关键词:植物区系优势科
不同温度对七种外来杂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适应意义被引量:43
2003年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野塘蒿(Conyzabonarinsis)、钻形紫菀(Astersublatus)、一年蓬(Erigeronannuus)、马缨丹(Lantanacamara)和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是我国东南地区有分布的7种外来杂草。测定了38°C、25°C和5°C处理下它们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7种杂草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一年蓬和金鸡菊,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则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马缨丹、一年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金鸡菊。分析了四种生理指标变化的生态适应意义。
郭水良方芳强胜
关键词:外来杂草生理指标温度胁迫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43
2005年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并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沪地区4个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1) 2×CTAB法提取的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较好地去除蛋白质、酚类和多糖杂质,是比较适合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提取的方法; (2)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遗传多态性非常高, 13个引物在4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02条扩增片段,多态带84条,多态率达到82. 35%;特有带41条,占40. 20%。居群之间的多态性分别是上海嘉定(73. 13% ) >嘉兴乍浦(68. 97% ) >杭州(68. 42% ) >金华(57. 14% ); (3)13个引物检测的平均纯合度(J)为0. 38,平均杂合度(H)为0. 62; (4)Nei基因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程度较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存在对应关系; (5)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居群的适应性进化与杂草特性紧密相关。
黄华郭水良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总DNA提取CTAB法平均杂合度适应性进化扩增片段
北美车前生物与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2
1996年
本文调查了北美车前PlantagovirginicaL.分布及危害现状,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除该害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北美车前在华东地区已有较广分布;在金华地区,北美车前是一种过渡性的先锋群落性物种;具自花传粉及风媒传粉两种授粉机制,气候条件、种群密度、人为干扰影响着风媒传粉的比例;种群的分布具明显的伴人特征;光合作用特征为光补偿点高、光合速率较低。
郭水良顾德兴刘鹏胡燕月谭永平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
长白山北坡木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被引量:56
2003年
在长白山北坡海拔 70 0~ 2 6 0 0m的坡面上 ,海拔每上升 10 0m设立一个样点 ,共计 2 0个样点。调查每个样点中木本植物的生态重要值 ,并计测样点内包括气候、土壤、林冠郁闭度在内的 13个环境因子。应用CANOCO3.12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 (CCA) ,应用CANODRAW3.0作出了种类、样点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 ,排序图上清楚地反映了长白山北坡木本植物种类、群落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海拔梯度引起的气候差异是影响长白山北坡植物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 ;2 )环境因素对森林内不同层次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按影响程度大小 ,影响乔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温度、降雨、土壤因素和林冠郁闭度 ,对于灌木层 ,则依次为雨量、林冠郁闭度、温度和土壤因素 ;3)就整个长白山北坡来讲 ,按CCA所获得的相关系数大小 ,土壤因素对灌木层结构与种类的影响大于乔木层 ;土壤因子中 。
郝占庆郭水良叶吉
关键词:木本植物群落典范对应分析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66
2003年
外来杂草已对我国的作物、果园、草坪、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 ,对新传入的外来杂草开展生理生态学研究 ,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 ,了解新外来杂草对逆境条件的生理适应方面的知识 ,对它们的综合管理也是有益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canadensis)原产于北美 ,2 0世纪 70年代作为花卉植物引入我国 ,现在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常见外来杂草。本项工作测定了不同酸碱度、不同NaCl含量、不同质地的土壤、不同温度处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加拿大一枝黄花适生于偏酸、低NaCl浓度的土壤中 ;2 )砂壤土、壤土比粘土更适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 ;3) 38℃的高温比 5℃的低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更大的损伤作用 ;4)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
郭水良方芳
关键词: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理适应性生理指标
我国东南地区外来杂草研究初报被引量:56
1995年
我国闽赣浙沪苏皖五省一市境内共有外来杂草94种,隶属于24科、64属,以双子叶植物为主,主要的科为菊科、苋科、石竹科、藜科、豆科及大戟科。以上海地区外来杂草种类最多,其次分别是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和江西。部分外来杂草已对旱地作物、蔬菜、果树构成危害;稻田中虽有部分外来杂草,但危害不重。文章还分析了外来杂草的一些生物学、态学特性。
郭水良李扬汉
关键词:外来杂草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基于根系形态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药害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的药害,以‘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吡嘧磺隆0 g/hm^2(CK)、225g/hm^2、300 g/hm^2、450 g/hm^2、600 g/hm^2和750 g/hm^2 6个处理,于施药后5 d应用WinRHIZO软件分析测定水稻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除225g/hm^2施药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着施药量的升高,抑制效应加强。吡嘧磺隆处理超过450 g/hm^2时对水稻根系体积产生明显影响。根尖对吡嘧磺隆最敏感,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根尖数。因此,通过上述根系形态指标的检测能够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可能的药害。
刘德好李涛李涛沈国辉
关键词:根系形态除草剂药害
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杂草群落对稻田节肢动物、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和调查对上海郊区稻田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杂草群落和节肢动物、水稻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杂草鲜重与昆虫发生量、水稻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白穗数等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群落生物量的增加,因水稻穗数、每穗粒数减少会极显著地降低水稻的产量;因同翅目、双翅目等昆虫数增加会极显著地增加稻田昆虫的发生量;虽增加了稻田昆虫的多样性,并使某些优势昆虫发生加大,但并没有增加有益动物蜘蛛的数量。杂草群落竞争性利用环境资源,并诱发昆虫、白穗等病虫害的发生而使水稻产量下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双穗雀稗和空心莲子草是引起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昆虫的发生更多是由双穗雀稗引起的。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损失率计算公式,得出移栽稻田双穗雀稗和空心莲子草杂草的防除经济阈值为21g/m^2。
李涛李涛刘德好郭水良沈国辉胡佳耀钱振官
关键词:水稻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节肢动物经济阈值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