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清毅

作品数:10 被引量:290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澳大利亚国家农业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5篇旱地
  • 4篇水分
  • 4篇保护性耕作
  • 3篇冬小麦
  • 3篇水分利用
  • 3篇轮作
  • 3篇春小麦
  • 2篇水分动态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干旱
  • 2篇WUE
  • 1篇氮肥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量
  • 1篇生长冗余
  • 1篇施氮
  • 1篇蔬菜
  • 1篇数学模型

机构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10篇郭清毅
  • 7篇黄高宝
  • 3篇逄蕾
  • 2篇于爱忠
  • 2篇王利立
  • 2篇侯慧芝
  • 1篇康恩祥
  • 1篇张开乾
  • 1篇李玲玲
  • 1篇杨荣
  • 1篇罗俊杰
  • 1篇王兴龙
  • 1篇乔海军
  • 1篇张仁陟
  • 1篇朱永永

传媒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施氮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于2003年在甘肃定西对旱地春小麦施氮效应与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降水变率的干旱年份,春小麦产量水平较低,施氮肥能增加产量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而且水分效率明显提高,各肥料处理之间产量和水分效率的变异系数达到10.1%和9.8%。其中以N105处理的产量及水分效率最高,分别为1.41t/hm2和5.17kg/mm。从经济施肥角度考虑,定西地区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氮的施用量为52.5kg/hm2。由于生育关键期的水分亏缺,各肥料处理之间的干物质无显著差异。
郭清毅黄高宝逄蕾李玲玲
关键词:春小麦干旱氮肥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6
2005年
选择黄土高原陇中丘陵半干旱典型区———定西地区,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2002~2004年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提高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这种作用在降水较少年份表现更为突出。免耕及免耕覆草较常规耕作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 93%~7 25%和0 06%~3 58%。休闲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对降水的保蓄,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但不同的轮作序列表现不同。P/W各处理小麦收获期土壤0~50cm含水量均比W/P各处理小麦收获期土壤0~50cm含水量有所增加,增幅为0 33%~0 62%。0~200cm土壤含水量呈反S型变化,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免耕覆草处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709 69kg/hm2和10 45kg/hm2·mm,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30 28%和40 08%。
郭清毅黄高宝Guangdi Li YIN Chan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旱地轮作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被引量:118
2006年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产量,是一类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持续性农业耕作形式。2002年至2004年在定西旱地农业地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在降水较少年份免耕秸秆覆盖的这种作用表现突出,而在降水充沛的年份免耕地膜覆盖则更具优势。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五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在两种轮作体系中,播种期春小麦和豌豆免耕秸秆覆盖处理0~50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常规耕作增加28%、26%和11%、23%,降水生产效率较常规耕作提高了17.79%~26.81%。在春小麦豌豆轮作体系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作物产量(春小麦+豌豆)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20kghm2和8.11kg(hm2·mm),较常规耕作分别提高26.81%和25.39%。
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逄蕾GuangdiLIKwongYinCHAN于爱忠
关键词:旱地水分动态
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研究
2004年
为探讨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生育期、基本苗、分蘖数、叶面积、产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关系,预测了欲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日期无影响, 分蘖数与基本苗、播种量呈显著负相关,春小麦精量稀播比常规播量增产,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148.35 kg/hm2, 在该播种量水平下可达到的产量为1 146.37 kg/hm2, 比当前播种量的实收产量1 015.12 kg/hm2高131.25 kg/hm2,播种量降低31.65 kg/hm2,产生经济效益约为162.90 元/hm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量和产量的数学模型:y=-0.051 197 x2+15.190 509 x+19.588 365。
逄蕾黄高宝郭清毅王兴龙
关键词:春小麦播种量数学模型
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管栽试验通过人为去除根系的方法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2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根系的冬小麦的前期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对照相比,其根冠比及其它根系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根系去除程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长后期小麦根系出现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去除1/4根系和去除1/2根系处理的冬小麦无论是主茎还是分蘖的穗长、穗质量、穗粒数、粒质量等均比对照增加;但前者主茎各项指标的增幅较大,而后者分蘖的各项指标增幅较大。初步确定冬小麦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至少有1/4的根系是冗余的。
侯慧芝黄高宝郭清毅王利立
关键词: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生长冗余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水分利用的影响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陇中丘陵半干旱典型地区——定西地区,在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至2004年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试验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保...
郭清毅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旱地春小麦轮作系统水分动态变化
文献传递
西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被引量:5
2004年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内涵、技术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讨论了西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郭清毅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比较河西灌区传统耕作方式和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与之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高产节水、保护耕地的冬小麦栽培措施。结果表明:秸秆翻压(TIS)、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的耕作方式使冬小麦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I)日变幅缩小,而免耕立茬耕作方式(NTSS)使冬小麦WUE1日变幅加大;NT、NTS和TIS的日光合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但由于它们的日蒸腾量也明显高于传统耕作(T),使得这三种耕作方式的日累积水分利用效率和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T。NTSS和T耕作方式的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在11:00~13:00的高峰区有可能就是Pn和Ti达到优化组合的一种状态。免耕覆盖可以减少棵间蒸发,缓慢释放CO2,使植株间的CO2浓度升高,从而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RHin是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的一个重要值,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各种提高RHin的生产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作物叶片水平WUE。
王利立黄高宝郭清毅侯慧芝朱永永乔海军
甘肃省蔬菜微灌应用模式及效果被引量:1
2004年
针对传统灌溉的弊端 ,结合项目的实施 ,根据甘肃蔬菜生产的特点 ,设计出了适宜不同条件使用的微灌系统模式 ,并重点介绍了微灌器的选择与田间设置、应用模式及特点、应用效果。
康恩祥罗俊杰张开乾郭清毅
关键词:微灌蔬菜
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被引量:36
2007年
土壤风蚀是指松散的土壤物质被风吹起、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以及地表物质受到风吹起的颗粒的磨蚀过程,其实质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表层土壤中的细颗粒和营养物质的吹蚀、搬运与沉积的过程。我国受土壤风蚀及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带之一,该地区春小麦种植长期采用铧式犁翻耕是导致该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揭示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措施条件下风蚀量、起动风速、风速廓线、地表粗糙度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处理风蚀量、起动风速均高于对照处理,风蚀量与风速存在幂函数关系,16ms^-1风速是土壤风蚀程度由轻变重的一个转折点;在距土样表面5~50mm范围内,随着高度的递增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处理较秸秆翻压(TIS)、传统耕作(T)处理风速增加缓慢,每个处理高度(H)与风速(V)遵循指数函数。NT、NTS处理与对照(SWT)的粗糙度K的差异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TIS处理与对照(SWT)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T处理与对照(SWT)差异不显著。风蚀率(Q)与地表粗糙度(K)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起动风速与地表粗糙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黄高宝于爱忠郭清毅杨荣
关键词:河西走廊冬小麦保护性耕作风蚀风洞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