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骥

作品数:20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畸形
  • 7篇继发
  • 6篇继发畸形
  • 5篇手术
  • 4篇颌面
  • 4篇下颌
  • 4篇颅颌
  • 4篇颅颌面
  • 3篇缺损
  • 3篇创伤
  • 2篇整复
  • 2篇乳房
  • 2篇入路
  • 2篇手术重建
  • 2篇颌骨
  • 2篇外科
  • 2篇下颌骨
  • 2篇下颌角
  • 2篇截骨
  • 2篇口内入路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金骥
  • 17篇张智勇
  • 17篇归来
  • 16篇牛峰
  • 14篇夏德林
  • 9篇俞冰
  • 8篇滕利
  • 6篇罗金超
  • 5篇吕长胜
  • 4篇黄绿萍
  • 3篇吴国平
  • 2篇季滢
  • 2篇庄洪兴
  • 2篇刘剑峰
  • 2篇刘筱菁
  • 2篇俞宾
  • 2篇李森恺
  • 1篇刘剑锋
  • 1篇周晓东
  • 1篇左锋

传媒

  • 5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第三届全国口...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的修复重建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步骤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照先上后下、再中间,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各功能区域的修复。首先经颅内外联合入路修复额眶部畸形,然后进行眶颧部外侧面部支架的截骨重建,再行下颌骨截骨复位,最后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颌间结扎后,通过下颌骨确定上颌骨的位置并用小夹板内固定。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同时眶壁植骨修复,缩小扩大的眶腔,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共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12例。所有患者畸形均获明显改善,咬牙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多涉及颅面骨三个或三个以上区域,骨折变化多样。熟知各区域的解剖功能特点、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方可最大程度地改善外形,恢复功能。
张智勇归来夏德林罗金超滕利牛峰俞冰金骥
关键词:继发畸形手术重建
残耳软骨细胞种植于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形成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以聚羟基丁酸酯 聚羟基己酸酯 (PHB PHH)共聚物为细胞外支架、以残耳软骨作为种子细胞形成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 取先天性小耳畸形 8例患者的残耳软骨 ,以胶原酶消化后种植于PHB PHH支架 ,体外培养 1周后种植于 8只裸鼠一侧背部皮下为实验组 ,另一侧只植入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于 4周、8周后取出标本 ,做大体观察及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检查。结果  4周时实验组镜下显示有新生软骨形成 ,但仍有部分支架材料残留 ;8周时实验组标本大体观察及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检查新生软骨与人耳软骨相似 ,支架材料已完全吸收。对照组无软骨形成。结论 以残耳软骨作为种子细胞 ,以PHB PHH共聚物为细胞外支架可以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新生软骨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与人耳软骨相似。
金骥庄洪兴胡平
关键词:小耳畸形软骨
乳房下皱襞与下胸壁皮肤内胶原纤维的观察被引量:19
2001年
金骥庄洪兴李森恺
关键词:乳房下皱襞皮肤胶原纤维乳房手术
三维模型技术在颅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扫描、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 ,探讨其在治疗严重颅颌面骨折、缺损中的意义。 方法  2 6例严重颅颌面创伤患者 ,电子束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 ,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AFS -32 0QZ激光快速成型机制造三维头颅模型。在此模型上直接进行测量 设计、手术模拟和个性化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 ,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结果 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精确地显示颅面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再现畸形或病体原型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结论 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是现代颅颌面创伤修复的新型诊断和手术模拟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归来夏德林张智勇牛峰金骥俞斌罗金超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骨缺损
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索同时解决颧骨过高及手术引起的医源性面部皮肤松垂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颧骨过高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的设计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较好地同时解决了颧骨过高及面中下部皮肤松弛的问题,47例患者对术后效果较满意,1例患者有轻微的两侧骨骼不对称,经Ⅱ期手术后也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是一种较好的面部整形方法。
金骥归来张智勇吕长胜牛峰俞冰刘剑峰夏德林卢小生王吉昌刘伟刘筱菁于东唐小君郑宗梅
关键词:面部整形
头皮冠状切口并发症分析及防治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分析头皮冠状切口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1997年以来应用冠状切口行先天性颅面畸形矫正、颅颌面创伤继发畸形修复重建、颌面肿瘤切除与修复及美容外科手术的149例中发生并发症的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出现一侧面神经额支损伤,9例头皮下血肿,12例有脱发现象,14例有较宽切口瘢痕,其中2例出现明显条带状瘢痕。23例诉头皮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8例出现面部软组织下垂,4例术后感染。结论冠状切口具有显露清楚,瘢痕隐蔽的优点,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操作时应注意解剖层次,保护好神经血管,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夏德林归来张智勇滕利吕长胜牛峰金骥
关键词:头皮冠状切口美容外科手术颅颌面创伤面神经额支继发畸形脱发现象
方脸综合改形术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方脸综合改形的方法。方法 对 71例方脸要求手术改变成椭圆脸型的患者经口内入路 ,以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整形 ,颏部成形为主 ,结合颧骨截骨降低缩窄、颊脂垫部分摘除及其他辅助美容手术 ,整体重塑面部轮廓。结果 所有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效果满意。其中术中大出血 1例 ,一侧颏神经损伤 2例 ,口角拉伤 5例。结论 以下颌角弧形截骨术、颏部成形术为主 ,结合其他手术方式对方脸进行综合改形 ,临床效果良好。
夏德林归来张智勇金骥牛峰罗金超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李敏归来张智勇吕长胜黄绿萍牛峰金骥刘剑锋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的二期重建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设计、手术步骤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照先上后下、再中间,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各功能区域的修复。...
张智勇归来夏德林罗金超滕利牛峰俞冰金骥季莹吴国平
文献传递
鼻筛眶骨折继发畸形的整复
目的:探讨鼻筛眶骨折继发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眶内组织复位,Medpor 片植入,内眦韧带复位、固定,鼻支架重建及内眦改形的方法矫治。结果:自1997年至2003年,共收治40例患者,畸形改善满
罗金超归来张智勇滕利吕长胜牛峰金骥
关键词:继发畸形整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