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月珍

作品数:72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8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文学
  • 24篇国文
  • 20篇国文学
  • 19篇中国文学
  • 19篇文学批评
  • 17篇中国文学批评
  • 12篇器物
  • 8篇美学
  • 8篇汉学
  • 7篇雕龙
  • 7篇文心
  • 7篇文心雕龙
  • 6篇道家
  • 6篇隐喻
  • 6篇诗学
  • 6篇文论
  • 5篇代文
  • 5篇诗品
  • 5篇批评史
  • 5篇文学批评史

机构

  • 64篇暨南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文文学

作者

  • 69篇闫月珍
  • 3篇蒋述卓
  • 2篇周建增
  • 2篇方志彤
  • 1篇刘宁
  • 1篇赵辉
  • 1篇何国平
  • 1篇张节末
  • 1篇曾昭聪
  • 1篇刘毅青
  • 1篇马海五达
  • 1篇李春娟
  • 1篇徐承
  • 1篇李鑫

传媒

  • 4篇暨南学报(哲...
  • 3篇人文杂志
  • 3篇学术研究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浙江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
<正>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的象喻传统,目前学术界的探索主要有三端:一是以自然物喻文;二是以人喻文,钱锺书曾对中国文学批评之'人化传统'有过开创性的论述,吴承学进而将之命名为'生命之喻';三是以锦喻文,古风将之命名为'锦绣之喻...
闫月珍
文献传递
“镜”意象与中国文人的内省意识被引量:2
2007年
“镜”之原型具有丰富且深厚的文化意味。从古代文学、哲学文本的角度透析“镜”这一意象的原型意义及其逻辑结构———人生、社会之“镜”,哲思、艺术之“镜”,其实质是内省意识。这一原型意义———“清、明、静”的意象源自质感极强的“止水”的性状。传统文化之“镜”是当代自我意识的思想资源。
闫月珍
关键词:内省
文章辨
2020年
在中国早期礼制语境中,“文章”是车服旌旗之纹饰和色彩的统称。一方面,纹饰和色彩促成了礼制的表达,在丝、木和金等载体上,文章普遍地指向了与“质”相对应的“文”;另一方面,器物上的色彩凝聚了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由此形成的正间色观念规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文章既指具体的图案和纹饰,也指各种色彩及其组合。在礼仪活动中,纹饰和色彩的展示度远胜于文字,这是文章能够以表演形态呈现的基础。在早期文本中,人们以器物纹饰和色彩彰明礼仪,文章进而指涉礼仪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独特的表达形态。
闫月珍
关键词:礼制器物纹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
该文着重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作一全景式的描述.时间段的截取并不意味着隔断历史,而意在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取向,阐明其对以往研究的发展与出新之处.以期通过对学术史的追寻,触摸该学科发展的踪迹...
闫月珍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文化学研究方法
儒家的制作图式及其与道家的分判--以中国早期哲学为中心被引量:7
2020年
在中国早期哲学中,人们对事物之起源的看法,是以"制""作"与"生"为线索展开的。其中,儒家的制作图式充分肯定了制作的意义,表达了对礼乐秩序的向往;而以道家为代表的生长图式,反对人为制作,强调对事物生长属性的还原,表达了对生命本身的保护。在上述两种思维图式中,"才"和"材"之间的转换,意味制作图式和生长图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具有平衡文化生态的意义。围绕"制""作"与"生"的讨论,构成和主导了早期各派思想家据以言说的公共论题。人们参照工匠之技艺描述事物和文化的起始,这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论题。从技艺的层面看,自然物和器物均具有形而上学意义,人们在与它们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的思维图式,用以阐明对社会最为本初的看法。
闫月珍
关键词:器物汉学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与未来——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如何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这是当代文学批评者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现代历程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摒弃那种盲目乐观或悲观的态度。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在旅行中走向现代和未来。如果把重建的结果当作一个理想的范本,其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寻语的过程即是一种重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前进才不至于走向理想主义的陷阱。
闫月珍
关键词:古代文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陆机《文赋》在美国的流传与影响
2020年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陆机《文赋》不仅在中国具有开创性地位,在域外流传也甚广,在世界文化圈产生学术影响。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汉学界对《文赋》的翻译比较集中;与此同时,他们也对《文 赋》进行理论阐释,发掘了《文赋》与西方诗学沟通的潜力, 彰显了中国文学传统。
闫月珍
关键词:《文赋》中国文学传统西方诗学陆机翻译比较
审美与功用的汇通之途——以刘勰诗学观为视角
2005年
刘勰诗学观在他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中据有重要一席。其诗学观的基本取向是继承、修正并淡化原始儒家诗学的功利主义色彩,使其与审美融合。标举自然与清丽,强调性情本体的恰当形式化,是刘勰诗学观的重要美学命题。其美学史意义是使儒家诗学观的审美之维得到合法的肯定与充实,在汇通审美与功用之途上做出了有建树的尝试。
何国平闫月珍
关键词:审美文心雕龙
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被引量:2
2010年
郭绍虞的二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有着内在的写作理念:第一,以纯文学作为文类基础;第二,借镜康德的先验之知发现庄子思想之精髓;第三,以进化观作为历史支撑。三者担负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写作架构,这也正是郭绍虞版本的文学批评史的独特之处。郭绍虞身处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自觉地担负着改造社会、启迪民智的历史使命,因而他的批评史写作理念与文学活动实践既相互激荡又相互牴牾。
闫月珍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文学思潮写作理念庄子思想
《诗品》作者考被引量:3
2011年
这篇论文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学者方志彤(1910-1995)的作品。作者对《二十四诗品》的探讨共有两部分:考证和英译,它们现保存在哈佛档案馆中。考证部分为其档案中的一篇完整的定稿,据作者自述:"这篇文章的一稿起草于1960年代早期,在灰尘中躺了十多年后,曾被约翰·莱曼·毕晓普(John Lyman Bishop)为其主编的《哈佛亚洲研究杂志》(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编排。然而,我把它撤了回来,原因并非出于胆怯,而是因为我发现完成二十四首的翻译,整个工作太过琐碎,尽管我已翻译了其中的十二首(第5,6,9,10,12,13,17,18,19,22,23,24)。那些对这部伪作(尽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5认同它是司空图所作,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和张心澂《伪书通考》对此只字未提,但它确实是伪书)有着不健康的偏爱的人们,会明白我为什么打破这长久的沉默。我要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以纪念一位于我而言,如惠子之于庄子般的朋友,正如庄子所言:'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事无与言之矣。'无论恰适与否,我的考证得到了充分的证据,这来于毕晓普1945年在中国某个地方发现的墙石。我感激他呈送给我诗品〔被认为是司空图(837-908)所作〕中三首(第1,6,7)的拓片,这据信是颜真卿(709-785)的真迹。"
方志彤闫月珍刘宁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司空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